江苏法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婚姻法将夫妻间的扶养义务作为法定义务加以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强调夫妻扶养义务的重要性,明确夫妻扶养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夫妻之间不尽扶养义务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夫妻之间当有一方出现需要扶养的情形时,另一方躲避责任,弃之不顾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夫妻之间出现上述纠纷时,夫妻中的一方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保护。但笔者通过调查,五年来,笔者就职的法院共受理扶养案件只有两件,这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扶养纠纷是不相称的,许多人在出现这类纠纷时不愿没有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在法治已经相当完善,人们法制意识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一、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现象及成因

1、确立我国夫妻扶养模式的必要性

2、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表现

3、夫妻之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成因

二、夫妻间扶养纠纷难以成讼的原因

尽管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夫妻间负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但出现夫妻双方有一方不尽义务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将对方诉至法庭,在如今法治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存在着诸多原因。

1、思想的因素。解决纠纷的方法取决于人的思维,有法可依,却弃之不用,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一些当事人认为婚内扶养问题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夫妻之间的私事,受着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往往耻于诉讼。在出现这类纠纷时,更多地是希望能够得到亲友的帮助,通过家庭内部解决。

2、夫妻情感的因素。夫妻是男女双方基于双方相互好感而组成的法律结合体。在夫妻感情良好的情况下,男女双方当然会尽到自己的夫妻义务。夫妻之间包含有多重义务,相互扶养义务是其中一重要的义务。当出现一方不愿尽自己扶养义务时,显然是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如果双方都对对方失去共同生活的愿望时,双方可以通过离婚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当只有一方不愿扶养对方,同时又不愿解除双方婚姻关系时,才会发生婚内扶养纠纷。而此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总希望对方能够回心转意,往往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如果通过到法院诉讼的方式这种相对刚性的措施来解决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问题,担心更加损害夫妻感情,从而导致家庭的破裂。

三、完善夫妻扶养制度的构想

夫妻间相互扶养义务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请求权,是基于双方是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财产请求权。对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问题,既要从完善夫妻扶养方面的法律规范上入手,又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对其作用,以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

1、建立和完善的夫妻扶养的法律制度。现行的婚姻法仅对夫妻扶养义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完整的夫妻扶养制度,应包括扶养义务的性质、扶养义务的起始、扶养程度、扶养方式、扶养终止等内容。因此,建立完善夫妻扶养义务的法律,应该规范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扶养义务的性质。夫妻扶养义务是一种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它既不同于债权,也不同于物权。确立夫妻扶养义务的性质,可以明确该义务的发生源于夫妻关系的建立。

(2)、夫妻扶养义务的起始条件。夫妻关系的建立是法律上夫妻扶养义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夫妻间真正需要扶养并不一定是从夫妻关系建立开始,而是在受扶养人在不能维持生活且无力自助时才实际发生。

(3)、夫妻扶养义务的程度。扶养的程度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受扶养人的生活需要,这里仅指其生活需要,不包括精神上的和生理上的需要,二是扶养人的扶养能力。确定扶养的程度应平衡双方的供需关系综合考量。

(4)、夫妻扶养的方式。当夫妻一方需要对方进行扶养时,应首先通过双方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如双方协商不成,可以通过亲属协调解决,亲属协调不成,方可通过法院诉讼的方法予以裁决。

(5)、夫妻扶养的变更。夫妻扶养义务如果通过自行协商或法院裁决以后,夫妻间扶养的义务便得以确定,但因夫妻双方的供养关系的变化或外界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扶养程度或扶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时,夫妻一方可通过自行协商的方法或法院裁决的方式予以变更。

(6)夫妻扶养义务的终止。夫妻扶养义务的发生是基于夫妻关系的建立而发生,当夫妻关系消灭时,夫妻扶养义务自然应予终止。夫妻关系的消灭也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夫妻双方解除夫妻关系;二是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死亡。

以上是建立夫妻扶养制度的几个必须完善的方面。当然夫妻扶养制度中还有许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当夫妻一方有扶养的必要,但因其自身存在有过错(犯罪、婚外情等)时,对方是否应免除扶养义务;再比如受扶养者本身劳动的能力,却因其好吃懒做才导致其生活困难,对方是否需要对其扶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树立人们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夫妻扶养义务存在于夫妻家庭生活中,因此夫妻不履行扶养义务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和约束。包含有社会属性,解决夫妻扶养的纠纷,既要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更要通过社会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2)树立道德模范家庭典型,倡导人们正确婚姻家庭观念。通过社会各级组织的社会功能,宣传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挖掘生活中道德典型,以先进的模范来带动人,以先进的典型来鼓舞人,以先进的典型来感动人,从而树立人们正确道德观念。

(3)通过国家的立法、执法活动,对社会不良现象予以惩治。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进一步明确婚姻家庭生活中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哪些是行为是合法的。特别要通过国家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违法行为加以惩处,通过对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惩治,制裁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当事人。对婚姻家庭中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情节严重的,造成一定后果的,应在法律上确定其为遗弃罪,以震摄那些社会丑恶现象。

THE END
1.婚姻家庭伦理范文12篇(全文)家庭伦理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历史传统,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产物, 其礼法的核心内容是家庭, 家庭的主权者, 则是男人。夫权在中国古代至近现代家庭观念中发展了几千年, 其思想在人们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依旧有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残留, 婚姻的基本要求遵循男尊女卑这一基本要求。因此, 在这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95wphgp.html
2.丽江市古城区表彰“最美”家庭,倡导降理性婚姻观念——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讯 为进一步深化婚俗改革,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理性的婚姻观念,丽江市古城区民政局联合立行社工,于2024年5月31日举办了“金婚如画 家庭和美”——古城区家庭“最美”金婚、“最美”家庭表彰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传承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通过树立当代婚姻家庭典范,弘扬传统婚姻家庭美德,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06/t20240605_15294314.htm
3.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正确认识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持军人本色、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官兵思想健康、文明、稳定。授课要点: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二、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三、保持良好的婚姻家庭美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2课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4.婚姻情感婚姻与家庭文章中心南京柳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2.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如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等。 3.施暴者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的。 家庭暴力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婚姻家庭幸福有相当大的破坏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暴力与虐待的区别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将家庭暴力和虐待混为一谈,可实际上,家庭暴力与虐待行为有重合之处,但也有http://www.njldzx.com/article.php?id=8
5.树立降婚恋观家庭观,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为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营造友好生育环境,8月8日,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婚检中心开展以“树立健康婚恋观、家庭观”为主题的新时代婚育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向登记婚检的青年男女广泛宣传适龄婚育、破除陈规陋习、婚事新办简办,宣传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观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时代婚育观和家庭观。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16/article/1/182148146043808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