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个性独立、性别平等的时代背景下,婚育主要取决于个人感受和意志,是一件由心而发的事情。当代年轻人对婚姻质量、育儿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是时代的进步。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观点和行为往往植根于更深的潜意识层面,受童年经验、未满足渴望的深刻影响。婚育行为对人的心理成熟度要求相当高,年轻人在以下方面的成长将推动其婚育观趋于健康和稳定。
提高自我价值感
所谓高自我价值感,即不因获得了成绩地位、正面评价才感到自己有价值,而是能够认识到“存在”本身的意义,这种价值感较为稳定,不因外界变化而产生剧烈的波动。
具有较高自我价值感的人,更可能构建和谐的婚姻关系。这样的人更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和付出,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互相体谅,互相给予。自我价值感高的父母也更容易尊重孩子,不借由要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未曾实现的愿望,体现自己的价值。
学习“一致性沟通”
当下,不少年轻人存在沟通方面的困惑。如果一个人缺乏构建一般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恋爱婚姻中的关系就更容易感到困难,比如:认为谈恋爱很麻烦,不愿意应付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或者想到有孩子后,要与对方父母频繁打交道感到心累。
处理童年期的负面经验
一些源自童年期的负面经验如果未经觉察和处理,会对婚育方面的看法和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因为父母糟糕的互动方式、婚姻质量,对婚姻心生恐惧,对成为好父母缺乏信心;自己过度依赖配偶,要求其为自己做事,为自己承担责任;童年期未得到足够、稳定的爱,缺乏安全感,在婚姻中不断试探、要求对方,令伴侣关系脆弱。
童年期创伤较大的人,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获得疗愈和成长,让早年形成的沟通方式、感受、信念、未满足期待得以转化和整合,以便为自己负起责任,过好当下的生活。当一个人能够欣赏和接纳他人,信任自己与对方,内心平静、和谐、开放、有弹性,就更容易拥有美满的婚姻和理想的亲子关系。
总的来说,从自己做起,在上述几方面多下功夫,真正做到内心独立,自我成熟起来,才有可能拥有和谐、快乐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