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谈恋爱了?

和18岁的年轻人谈论“稳定的恋爱”,并不意味着谈论“婚姻”这个稍显沉重的话题,更多是让人学会在恋爱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吴淑斌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爱情片的人,一定听说过被影迷奉为爱情圭臬的“爱在”三部曲。这一系列分别是1995年的《爱在黎明破晓前》、2004年的《爱在日落黄昏时》和2013年的《爱在午夜降临前》,讲述了主人公从渴望爱情到理解爱情的故事。在第一部里,男女主角杰西与赛琳娜相遇在一列火车上,闲聊中,两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引力,对许多共同的话题感兴趣。火车停靠在维也纳时,他们决定一起下车,去了小凉亭、摩天轮、酒吧,彼此间相互试探、不断拉扯,有说不完的话,度过了极其浪漫的一夜。第二部里,杰西与赛琳娜再次重逢已经是9年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杰西结了婚,赛琳娜还苦苦奔赴在艺术之路上。但爱情的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到了第三部,杰西与赛琳娜已经结婚9年,生了一对双胞胎。生活琐事逐渐将昔日的浪漫美好消磨殆尽,他们为子女教育、工作和生活争吵不休。但在一地鸡毛中,两人最终发现,虽然激情褪去,彼此依然是最亲密、最合拍的人,杰西告诉赛琳娜:“这就是爱,这就是生活,不完美但真实。”

《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天然子结构》剧照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难以处理依恋与独立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在《爱的终结》一书中提到,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人容易被两种相互冲突的逻辑困住:一方面想维持自己的自主性和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又想要依恋他人。稳定关系难以获得的原因之一是,亲密双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行为和信仰,两个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分歧,这种自我反思、妥协和适应的过程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有的人会选择退出关系,这似乎是解决自我价值和依恋之间的冲突最简单的办法。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当恋情进入稳定期,荷尔蒙褪去,人们会感到“无聊”,认为爱情已经终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一段令人“无聊”的感情恰恰可能标志着它的健康。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角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是由三种成分组合而成: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激情(怦然心动和性的欲望)和承诺(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三种成分构成“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形成不同形态的爱。而美国心理学教授罗兰·米勒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变老,激情会消退,但亲密和承诺都会增强,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

《最普通的恋爱》剧照

不过,对于刚跨入成人门槛的年轻人来说,追求稳定的恋爱关系并不容易。李青蔓解释,能过渡到稳定亲密关系,要求一个人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时(比如“他是否在乎我”),能够克服焦虑,理解和接纳、容忍不同的情况。这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有关,“经历太少的人,很容易把爱情里的一点矛盾无限放大,或是将网上他人的经验往自己身上套,迅速对自己的伴侣做出审判”。况且,“18岁的人还不到直面婚姻的时刻,此时正是迷恋爱情荷尔蒙所带来的刺激和兴奋感的阶段”。李青蔓说,要求18岁的人去追求平稳的恋情为时尚早,但可以多了解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最终,稳定的爱情将会是水到渠成。“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很多次失败的恋爱,但它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本身是失败的。相反,可以在失败的恋爱里寻找关于‘自我’的答案,比如,我是不是每次失败的原因都相似?我的依恋类型是什么?有可能调整吗?在亲密关系中,我真正想获得的是什么?”

《你好,之华》剧照

有几种简单的方式可以作为尝试,让自己的恋情变得更好,或是帮助自己寻找一段真正适合的亲密关系。做一些能创造积极性的事情。这是致力于婚姻研究的戈特曼研究所提出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们一直在研究关系满意度,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每天想办法赞美你的伴侣,无论是表达你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的赞赏,还是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项练习让伴侣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助于提醒自己为什么选择那个人。把伴侣当作最好的朋友。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建议,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稳固的友谊会是相伴一生的基础。我向两位从18岁一直相恋到30岁最终结婚的情侣请教了他们的相处模式,这或许可以作为平稳恋情总让人觉得无聊的“解药”。他们将相处时刻分为两类,一种是共同体验新鲜的事物,比如去非洲大草原上自驾,去给朋友精心设计一场求婚。但这种令人振奋的新奇时刻很少,更多的办法是将琐碎的日常变得不一样,比如舍弃离家最近的电影院、特地去一家新店;下馆子不看任何推荐软件,盲选出门后遇到的第20家小餐馆。

THE END
1.更看重这三样东西!结婚离婚人生大事婚姻生活作为父母,也是经历过婚姻的过来人,提醒儿女在选择伴侣这件事情,不要一味追求物质,门当户对其实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跟自己合不合得来,自己喜不喜欢,对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对方的人品好不好。 婚姻是人生大事,都要谨慎选择,一旦选错了伴侣,可能就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J7JFV0556B1NR.html
2.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什么让婚姻不再成为“必需品”?小说《围城》里,方鸿渐归国时已经算是“大龄男青年”,不但一回到家乡就遭到父母的催婚,最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结婚,冲进了时有争吵的“围城”之中。 《围城》剧照 如今,催婚、婚姻依然是许多人会探讨的问题,但城外的人却不再有走进去的冲动,反而开始对这座“围城”望而却步。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68730
3.90后关于对婚姻的理解和看法婚礼纪90后,一个现在时下网络的热词,形容的是1990年到1999之间出生的这一代人。而来到了当下,90后最大的也即将30岁面临而立之年,结婚自然就是必不可少的话题,新兴的时代下,90后对于婚姻的理解和看法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跟着小犀姐一起去了解一下当代90后的想法吧! https://m.hunliji.com/bai_ke/detail_50869
4.未婚同居,为何成了年轻人的现实选择?回到中国社会,一方面,国内量化研究的大型数据均表明,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作为制度设置具有普遍性,中国人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的态度依然处于保守和谨慎的层次,中国同居正处于从边缘行为向婚前同居转变的阶段[18]。延续这一思路,一些学者从流动性的性别视角出发,考察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从恋爱交往向同居再向婚姻转变的影响因素,认为https://www.huxiu.com/article/803548.html
5.《婚姻的两种猜想》:从大数据速配到婚后磨合,这届年轻人的婚恋他们与双方的母亲碰撞在一起摩擦出花样百出的悲喜剧,却能够相互理解和扶持,就在于这样的生活很喜剧、很爽,毕竟不以自我为中心之后天地便会非常宽广。著名印象派诗人卞之琳,曾经写过一首《断章》,前两句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人,在婚姻中都不再是TA自己,责任担当必须要明白。沈明宝https://www.jianshu.com/p/c21cfe7edc0a
6.调查显示67.7%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有利于婚姻新闻“社会接纳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关注‘门当户对’ 。目前来看,社会上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是趋于理性的。”姚立华谈到,现在社会上也有地位悬殊的婚姻存在,甚至还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结婚之前,还是建议年轻人多加考虑。“婚姻会面临很多现实状况,要想到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比如,价值观就很重要,如果价值观http://news.cntv.cn/2014/05/20/ARTI1400542883287752.shtml
7.关于彩礼三观最正的话接亲网当今时代的彩礼话题逐渐成为了各个年龄阶段朋友们都在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年轻人会因为彩礼带给的压力而对婚姻抱有一种排斥心理,而很多中老年的朋友们对于彩礼费用的高涨也有着一些不同的心理与看法,而对于女方彩礼的收取很多人都不理解,当然在这个时代也有很多家庭对于彩礼有着正确的认知,那么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关于彩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7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