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拉达克姑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丨随水文存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无论终点是什么,一路风景都值得。 很多朋友表示对我和我太太的跨文化婚姻很感兴趣,写这个... 

正常人结婚是为了图个安定的日子,像我这种奇葩最怕的就是安定。我不是没机会过安定日子,但一想到要过那种无数人前赴后继、按照设定好的攻略打怪升级、一眼看到六十岁在干嘛的生活,我就觉得接受不了。所以,娶一个拉达克姑娘,是一个让我人生开启更多可能性的机会,可以走一条没有前人走过、也没有攻略参考的路,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千真万确。我知道有很多人无法认同我的想法和选择,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先放几张印度和上海的穿越照片镇楼

另外呢,我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个富二代或者土豪,以前在上海都是租房住的,收入也不固定;我在国外旅行有赚钱也有花钱,所以旅行才不至于成为太大的经济负担。总之,对于任何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中国女孩儿来说,我都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没房没车没钱还老不着家。我倒是无所谓,因为过去本来就不想结婚。

我跟我太太认识的过程说来话长,这个会在拉达克往事系列里慢慢写。

父母不反对吗?

最近通过写印度,认识了不少中印通婚的夫妻、情侣,中印结合比我想象得要多,虽然两国关系不好,但随着近年来中印人民往来的增多,终成眷属的中印有情人真是不少。据我所知的中印通婚中,99%是印度男娶中国女,只有1%是中国男娶印度女,数量少得可怜,大概十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基本上都成了当地新闻。你如果在网上搜“印度姑娘嫁中国”,十条有九条是假的,还有一条就是新闻。我认识的另外两位娶印度女的中国男生,全都跟我一样娶的是藏传佛教文化圈里的——一个锡金、一个藏南,再加上我家的拉达克姑娘,也算是把大藏区都给收复了。典型传统印度教女生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非常有限,还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套。

在我所听说的中国女嫁印度男的故事中,几乎都受到过家里的反对。相比之下我们真的很幸运,得到了双方家庭的支持(这当然跟我对她家庭的渗透和收买有关),结婚时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拉达克传统婚礼。

文化差异怎么破?

作为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奇葩,我打一开始就是奔着文化差异去的。

我跟我太太刚认识的时候基本没啥契合度可言,因为从小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太大了,性格则是具有互补性的那种。然而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成就了无与伦比的成长性,娶一个异族姑娘,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就成了一个异族家庭的一份子,从此开启了第二人生。

可能又人要说:跨国婚姻那么多,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吗?

首先,欧美社会的个体独立性很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就算要娶一头母猪,父母也管不着你,当然你也别指望父母给你带孩子。中国和印度的婚姻文化在这方面是类似的——不是两个人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结婚。婚姻这件事上,双方家庭的参与度很高。印度女孩在婚姻问题上要是一意孤行,极端一点的父亲是可以把女儿逐出家门甚至荣誉谋杀的。

我太太首先是个拉达克人,然后才是个印度人,这就令他们的文化形成了非常奇异的混合特质。但她既非典型拉达克人,亦非典型印度人,她身上所表现出的观念特质,未必具有普遍性,仅作为个例参考。

关于拉达克,在此继续澄清两件事:

1.拉达克本身并不是争议领土,有争议的是拉达克跟中国接壤的一些边境地带和阿克赛钦。1842年森巴战争之后,锡克帝国与大清签订了楚舒勒条约(TreatyofChushul),双方同意遵守拉达克与西藏的传统边界,拉达克归属查谟克什米尔土邦。英国人接管了土邦后,曾联系大清官员商讨确定边界,清朝政府认为原有边界已经很清楚了,没有必要重新划定。这就给了英国人一个可趁之机,他们认为原有边界模糊,于是才有了后来英国人单方面划定的边界,遗留下了领土争议的历史问题。

2.拉达克人并不是藏人,他们是藏文化的一个分支,拉达克语是藏语的一种方言,但是人种、服饰、传统都跟藏人不一样,拉达克新年比藏历新年要早两个月。

拉达克人的服饰、长相都跟藏人不同。假如你觉得一样,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真正的藏族。在藏传佛教法会上,我一眼就能分出藏人和拉达克人。

我给我太太一家人在屋顶上拍的全家福

作为藏语的方言,拉达克通用藏文字,这跟不丹人、夏尔巴人是一样的。

劳动观念

我太太家在拉达克的Thiksay村,家里有很多田地,虽然不以农业为生,蔬菜还是会自己种,种地是他们祖祖辈辈做惯的事情,蔬菜则是近十几年才开始有的。但仅仅是种个菜也并不简单,牵涉到一系列的工作——春耕、夏收、秋藏。拉达克的春夏秋三季非常短,要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为漫长的冬季准备大量的越冬物资,日常工作很多——堆肥,收集木柴、牛粪,做蔬菜干、泡菜,挖地窖、挑水……我丈母娘曾经忧心忡忡地跟我太太说:“你看Moley(拉达克人叫我Moley)什么活都不会干,他以后要怎么在这里生活?”

我太太在她自己家里,作为长女要做很多家务,洗菜、做饭、洗碗都是她的事情,这是拉达克的传统。因为家里房子大,所以打点起来特别累。有时候她就会跟她妈妈抱怨,我丈母娘说:“你身为女孩子,这就是你的命呀!你将来嫁了人,家里这些事情都是要你做的。”我跟她说:“你们送她去读书,送她到外面上学,让她读到硕士,不就是为了让她不用再做这些事情吗?不然的话,读那么多书还是做家庭主妇,意义何在呢?”我太太嫁给我之后,家务大部分都是我做的,一来我需要家务活动筋骨,二来我嫌她做不好。

我太太父母那一辈人,小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习惯了事必躬亲。像我丈母娘这样的想法,在中国农村应该也不少见。在农业社会,整个社会高度依赖劳动力,可由于商业文化的缺失,观念上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很多老一辈人意识不到,劳动是一种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不同的人的劳动价值是不同的。

搜集过冬用的木柴

在拉达克,家务都是女人做的,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做饭了

夏天的菜地,现摘现做

经济观念

我太太曾经跟我说:“在我小时候,我爸妈每个月给我存100卢比,他们说这些钱给我长大以后出去读书用。我们以后也应该这个样子,很早就开始给小孩存钱。”我说:“你看你们小时候100卢比可以买多少东西,现在呢?你看你们小时候的地多便宜,现在呢?存钱是最傻,应该借钱去投资,最简单的就是买地。我才不要存钱,我们有了钱就赶紧在印度买地,土地就算不升值也至少是保值的,钱一年比一年不值钱。”

中国人跑去印度,就像从未来穿越回过去,这里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是中国所经历过的,虽然跟中国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我们的经验依然很有参考价值。

社会关系

在过去,作为主要以农业为生活手段的传统拉达克社会,个体对族群的依赖性非常高,个体无法脱离族群生存。因此,在拉达克社会中存在着严密的家族组织关系——你首先是家族的一个成员,然后才是你自己。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网非常庞大,我们结婚时候来了八百多个各种亲戚朋友,在当地几乎无论需要哪方面的关系,都能找到或近或远的亲戚。

拉达克的这种家族组织关系与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有关。在拉达克社会里,一家有事,八家支援——这是一种自发的社区责任,可以解决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困难,以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拉达克传统社会不具备商业体系,无法通过金钱购买服务,便有了这种互助形式。但这种帮助并非无偿的,下次别人有事情,你也得要帮助他们。

这种互助体系平时需要通过经常性的家族聚会来维护,各种丧葬嫁娶的活动都会成为增强彼此纽带的契机。比方说拉达克如果有人结婚,所有的亲戚都会请新人吃饭(我当时结完婚之后一家家吃到吐,节奏缓慢冗长,完全是负担,没有任何享受可言);下次别人结婚,你也得请回他们,跟中国的随份子类似。他们也有随份子,但随份子不具备这种社交功能。

这就像一个社保体系:每次宴请别人,就是交“保费”,让你自己纳入这个保险体系中,等到你自己需要的时候便可以“索赔”。

听着很有人情味,背后本质依然是经济学原理。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在这一体系中是完全被动没有选择权的,加入和退出都由不得你,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人的个性。在过去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是一种保障,但并不适应如今灵活多变的现代社会。在农村长大的同学对于这种人情社会对个人在道德上的绑架,想必会特别有体会。

我太太的家庭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名誉,作为当地社会组织的一员,我太太必须时刻注意维护家族和自己的名誉。而拉达克又是一个很小的社会,各种八卦都会不胫而走,造成了她在处理社会关系时的小心翼翼。

我太太有两个身份——家族和社会眼中的她;真实的她。她在我面前和在外人面前判若两人,在外人面前总是戴着面具,做各种违心的事,说各种违心的话,扮演着一个跟她真实性格完全不同的人。

戴着面具做人并不稀奇,但她对此的执着程度有些过头,太过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在这点上我跟她的观念冲突很大,我为人处世奉行“友直友谅友多闻”,与此同时自己也尽可能努力去做一个坦诚、宽容、博闻的人。我有时讲话会很直(du)接(she),不太在意对方是否能接受或喜欢我,难免会伤人。这几年不断反省改正,稍微进步了一点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总的来说我觉得人应该是为自己而活,而不应为别人的感受而活。当我看到我太太在亲戚、朋友、邻居面前反常的表现,不能放开做自己,感觉她活得好累。

比方说我们在南印度这边吃牛肉,楼下有家印度教邻居是不吃牛肉的,但又经常来我们家里玩,她每次都要小心翼翼骗别人说我们这是羊肉。而我的观念则是:南印度这边吃牛肉又不是什么禁忌,我不需要你来喜欢我接纳我,你要不喜欢我吃牛肉那是你的问题,而我也并不在乎你喜不喜欢我。

核心问题在于,我太太戴面具做人,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别人感受,而只是害怕别人非议她。这种“为别人而活”的背后,除了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组织,也有她的不自信的因素,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实现过经济独立,内心缺乏安全感。

我太太有时候会说起:“在拉达克,亲戚之间的社交聚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不在拉达克住,没有了这些社交,以后我们就会被家族疏远,那可怎么办?”我就教育她:“亲戚跟你亲近还是疏远,只跟你有没有钱有关。我们以后要是有钱了,就算不跟他们来往,他们也会来巴结我们;我们假如没钱的话,跟他们关系再好,他们还是看不起你。所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怎么挣钱。”她略有所思之后发现确实如此:她的某某亲戚在外面挣了很多钱,虽然很少回拉达克,但家族从来不会忘记这个人,每次大家聚会都会关心这个人的情况。

“前倨后恭”的故事,乃是人之本性,放诸四海皆准。

Dong——拉达克式家宴。拉达克人的待客之道就是请客人在家里吃在家里住,然而这种家宴通常持续四五小时之久,对我来说非常无聊。

我觉得这种习俗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物资的匮乏。拉达克这种封闭社会,过去难以获取外界的物资,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我们看来平常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就会很新奇珍稀难得一见。我太太说她小时候从童话书里知道南瓜,但她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南瓜,一直对南瓜十分向往。假如某拉达克人有机会得到一只南瓜,作为稀罕物,当然要让所有人都尝尝鲜;这样下次别人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才会投桃报李,请他也尝尝——自发的互惠互利行为。

物资匮乏也让当地人养成了循环利用各种物品的低碳环保生活习惯。我有一次从中国给她带东西,由于不是直接去拉达克,所以到了孟买以后我把整箱东西先邮寄了过去。我用来装东西的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快递纸箱子,每天在中国可能要消耗掉无数个,结果她们家把这个纸箱子放在家里作为常用容器用了整整一年多(惊叹纸箱的质量)。这并不是说在拉达克找不到纸箱子,只是说一般人家平时没机会拿到多余的纸箱子。他们家的收音机、高压锅,都比我太太年纪还大,到现在还在每天用(每天是重点!)。由于开放程度低,当地人在意识观念中依然觉得工业产品是稀缺的。

受其影响,我现在平时生活中也会特别注意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

有什么没吃过的,家里每个人都要尝尝鲜(我也忘了我给他们做了个什么黑暗料理)

生活饮食

拉达克作为藏文化圈,在生活饮食习惯上跟中国人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只有不敢吃的,没有因为宗教禁忌而不能吃的。不过绝大多数拉达克人跟藏人一样不吃河海鲜,一部分出于宗教自律的缘故——鱼是最可怜的动物,有眼睛不能闭起来,有嘴巴不能说话,没有手没有脚;一头牛是一条生命,小小的鱼也是一条生命,吃鱼杀生造的业更重。至于虾蟹这种张牙舞爪的动物,更多则是在心理上无法接受。我有个拉达克朋友曾在厦门留学过一年,他说他无法想象螃蟹怎么可以吃。不吃河海鲜纯属自律,而非强制性的。我太太大多数东西都吃,但她情感上接受不了吃兔子、牛蛙,她是真心觉得——“兔兔这么可爱,你们怎么可以吃兔兔!”

我太太非常喜欢中国食物,在印度最常念叨的就是火锅和麻辣烫。她还很喜欢泡椒凤爪、麻辣鸭脖,反倒是我从来不吃这些东西。但她不敢吃没有完全煮熟的东西,比如半生的牛排、日料刺身(倒是帮我省钱了)、带血的白斩鸡。我俩对于“烧过头(overcooking)”的定义很不同,有时候她认为的“熟”,在我看来已经烧得太老了。我们家煎牛排,我吃三分熟,她吃全熟。

这跟拉达克的高原环境有一定关系,高原上东西不容易煮熟,于是他们烧菜时候就会矫枉过正。另一方面也有受印度的影响,生食或半生食在热带地区会有更高的致病风险,印度人把所有东西都炖成糊糊,可以降低饮食卫生风险。并且拉达克除了一部分穆斯林之外,也没有吃牛肉的习惯,像西藏一些地方生吃牛肉酱,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恐怖的。

我俩在口味上的差异自然也是有的,但这个问题即便是中国不同地方的人结婚,都一定会遇到,不具有跨国婚姻的典型性。她虽然能用筷子,但习惯上还是更喜欢用手抓。印度人认为只有用手才能吃出食物完整的味道,这是有点道理的,我个人也觉得确实用手更好吃,但大多数中国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用手去抓那些黏黏糊糊的东西。在南印度我们两个人的小家,大多数时候我用筷子她用手;在拉达克她的娘家,我就入乡随俗跟他们家人一起用手吃。

不知道是否因为拉达克物资有限的缘故,我太太习惯东西省着吃、分顿吃。我以前在家做饭做菜,如果吃到最后还剩一两口,就算饱了也会吃掉;而我太太哪怕只剩一小口东西,她也不会往肚子里硬塞,毫不介意留到下一顿。这个习惯我被她的影响给带了过去,不要小看少吃这么一口,每次少一小口,大半年来让我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瘦掉了十来斤。

在他们家吃饭是席地而坐,分餐在盘子中用手抓

因为爱

我比我太太年长八岁,在心智上自然比她要成熟许多。起初她有点嫌我老,也不确定自己选择我是否明智。现在我们结婚快两年了,她越来越觉得我是她最好的选择。

有人说我是因为爱上了一方文化,而娶了一个人。

这样说也没错,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做婚姻抉择的时候不也会考虑对方的家世背景吗?与其说我选择了一个人,不如说我选择了一种人生。

跟我相比,我太太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她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过,也没有受过大的挫折。我常常会觉得她就像一个孩子,从未有机会长大,在我面前的时候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而她有时会觉得我理性得好像佛陀,情绪上缺乏正常人的正常反应,因此会嫌我无聊。她有很多小聪明,但远远没有那种离苦得乐的大智慧,总是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我太太的单纯有一种未经雕琢的美感,这种单纯我很少能在别的地方发现,既然未经雕琢难免会有粗糙的地方;她的一些小心机是人之本性的真实反映,令我感觉天下的女子或许也都差不多,从她的一些举止常常能有所领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我太太的脾气其实并不好,经常会犯浑,然而正因为如此,她的心理和行为也很容易揣摩和预测,甚至控制。比方说她以前生气了就会冷暴力不说话,而我则表现得很享受她的冷暴力——终于没有人来打扰我了,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慢慢她发现这种冷暴力策略对我无效,就会越来越少使用,从而采取有效交流沟通来解决分歧。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假如没有爱,也就不会有耐心、包容、谅解。我从不计较要我太太如何回报我对她的爱,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添上这段关系本身就已是最好的回报。在决定跟她结婚之前,我就已经想过最好和最坏的可能性——即便是最坏的结果,我也能欣然接受,这给了我底气和勇气。而既然决定了,就全力以赴。虽然没人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但如果今天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明天应该也不会太糟糕吧。

扩展阅读:

破罐子破摔的印度经济|随水文存

【解读】印度要想赶上中国,究竟差了什么?|随水文存

全球排名倒数第十!是什么让印度人民的幸福感崩塌?|随水文存

THE END
1.女人到了中年,开始疏远老公,大多是这些原因婚姻中,一旦出现了感情危机,往往是导致夫妻关系崩塌的根源。 现实中,有些男人到了中年,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总喜欢出去寻求新鲜感,导致背叛,这就是造成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些男人,经常和女人发生矛盾,处处数落她们,进一步激化家庭矛盾,也会让女人心寒。 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5101905246/13018e55e00101bpgq
2.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第三者上位的婚姻最后怎么样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是什么呢?现在大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认知,而小三也是层出不穷,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都是可耻的,那么第三者上位的婚姻最后怎么样呢?关注奇缘阁立刻了解! 问: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 答:安灶除桃花、仙人掌压桃花、斩断桃花 https://www.qiyuange.com/fengshui/76369.html
3.新闻详情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西藏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起点低、总量小,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这是对西藏区情和西藏工作形势的准确判断,是新时期治藏方略的客观依据。https://www1.xzmu.edu.cn/myy/getcontent?id=12100&url=show
4.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观点、态度;一个人的恋爱经历、观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又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r2q5j8.html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年代,是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更新的年代。在这飞速变化发展的年代里,人们的婚姻情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是时代变化发展最敏锐的标杆,城市是文化交融的地方,是思想观念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了解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且可以梳理和廓清婚姻情感变迁的轨迹。情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143176.nh.html
6.王力宏离婚曝出大瓜!中纪委评明星艺人“人设崩塌”,这个“瓜”得而针对明星离婚中经常出现的“出轨”问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亚平认为,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婚姻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包容,近几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其中,婚内出轨是不少人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http://sf.nanning.gov.cn/nnpf/yasf/t5043601.html
7.性萧条,才是真正的人类危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的婚姻观念,重视个人自由与职业发展,他们更愿意投资于自我成长,而非繁重的家庭责任。 而生育,则被看作是一个极具经济负担的行为。生孩子不仅需要高昂的经济投入,还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中断,尤其是对女性而言,生育往往意味着职场发展机会的减少。 https://www.meipian.cn/57k4nqv9
8.将男性纳入性犯罪对象的考量但是由于这些外来人口中不少群体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在社会上的谋职能力相对较低,一般从事一些工厂车间的机械性劳动,平时与众多工友居住在集体宿舍,自身生理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再加上自身传统性观念在受外来思想的侵蚀逐渐崩塌及固有教育的缺陷导致的性知识欠缺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为侵害男性性权益的发生起到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2/id/1160323.shtml
9.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只要有原谅,家暴就会周期性循环。没有性别观念上的改变,家暴男是不会改变的。而多少女人,还在误以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他啊! 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给了她们和家暴男生活下去的耐心。 此外,更多的女人不能和家暴男离婚,是因为——他们拿孩子做要挟:你要和我离婚?你离,离了你就别想见孩子一面!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10.当明星的好处和坏处明星光鲜亮丽背后的烦恼→MAIGOO知识但其实明星们也有我们意想不到一面,为了赶通告和拍戏,常常夜以继日,正常休息时间都是奢侈,更别说是陪伴朋友和家人;除了这些,还要面对各种私生饭、被偷拍被跟踪、人设崩塌、被雪藏、不敢公开恋情、抑郁症自杀等等各种生活、感情和健康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您详情揭开明星光鲜亮丽背后的烦恼。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