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向解读

摘要:在《追风筝的人》中,风筝贯穿整部小说并推动情节发展。整个故事起于风筝,止于风筝,对于不同的人,其意义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分析风筝这一意象,在不同时期对于文中主人公阿米尔、哈桑及父亲等的不同意义,以点带面,联系实际,来分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个国家在战争笼罩下,人们通过风筝所寄予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风筝意向;象征意义;自我救赎;牺牲;人性

一、象征意向的定义

意向是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具体代表[1]。文学作品中意向能有效地服务于人的形象。塑造与主题思想的表达。它是一个审美范畴,是融汇着作者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如果一个意向作为呈现或再现不断重复,那就成了一个象征或象征系统。[2]在《追风筝的人》中,风筝不仅出现在题目中,还多次在文中出现,那么风筝究竟象征着什么呢?本文会依次对文中的人物和当时阿富汗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具体解释风筝对应的象征含义。

二、阿米尔与风筝—光荣、背叛与自我救赎

阿米尔的性格特点在童年时已经基本成形,甚至是畸形。阿米尔母亲在分娩时意外去世,因此父亲将母亲的死归咎于阿米尔,认为是他夺走了母亲的生命,自然对他的成长也就缺少了很多关心和爱护。这样一个既缺少母爱又缺少父爱的成长环境,是造成阿米尔人性畸形的主要原因。他千方百计想引起父亲的重视,但往往事与愿违。追风筝作为父亲最喜爱的运动,对父亲有着非凡的意义。阿米尔知道赢得这场比赛就能赢得父亲的赞赏。那时风筝对于阿米尔来说,就像荣誉对于将军一样重要。此时,对未参加追风筝比赛的阿米尔来说,风筝意味着勇敢、光荣以及父亲的认可。“我要班师回朝,像一个英雄,用鲜血淋漓的手捧着战利品,我要万头攒动,万众瞩目,”。[3]这足以可见阿米尔多么渴望赢得这场比赛,这也就为之后背叛自己的良知及与哈桑的友谊埋下了伏笔。

在赢得追风筝比赛与保护哈桑及其与哈桑的友谊之间,阿米尔选择了前者。他赢得了这场比赛,却丢失了自己的良知与信仰,从此也开始了他痛苦的童年悲剧。每每看到风筝,阿米尔脑中浮现的不再是父亲的认可和夸赞,而是巷口那一幕幕残忍的画面以及自己内心的愧疚与不安。此时的风筝是痛苦和背叛的开端。也是阿米尔内心饱受折磨与煎熬的开端。这本该是“勇敢”的代名词的风筝,此时却成为了懦弱自私的象征。

随着战火的蔓延,阿米尔随着父亲离开了阿富汗,来到美国生活,并且取得了事业和婚姻上的成功。但内心尘封着的罪恶感并没有在这些成功面前消失,反而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决定重返故土,面对自己的错误,去寻找哈桑,追寻人生真正的“风筝”。他开启了一段精神上的救赎之旅。此时的风筝对阿米尔来说是灵魂的救赎,是精神的解放,更是对真正的勇敢的追寻。他的转变,不仅仅是因为远离战火、接受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性中的“善”给他指引了前进的道路。而他的救赎之路同时也暗示了阿富汗当时的社会现状,即人性不再受到冷漠和残暴的支配,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善良和正义。[4]

风筝在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从良知的迷失到最终得到救赎。同时作者也利用风筝这一意向,对亲情、友情、勇敢、正义、善良等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暗示了在战争背景下的阿富汗社会人性的冷漠与残酷。

三、哈桑与风筝—飘摇、忠诚与牺牲

阿富汗有許多少数民族,其中包括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但种族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哈扎拉族则被视为最低贱的民族,所以哈桑从一出生就面对着命运的不公,伴随他的便是悲惨的人生角色。仆人的儿子,没有母亲的私生子,作者甚至刻意强调哈桑是一个有着“兔唇”和“塌鼻梁”和“吃老鼠的人”。“他无法伤害任何人。几声呻吟,数下推动,哈桑就出来了。脸带笑容地出来了。[5]”这也暗示了他性格的善良和命运的可悲。他向往着更高更远的天空,却不得不被一根线所牵制,飘摇不定,就像天空的风筝一样,任人宰割。

如果说阿米尔的童年因为缺少父亲的关爱而黯淡无光,那哈桑的陪伴则是他童年的调色板。作为仆人,哈桑从不会拒绝阿米尔任何请求,即使这些请求有时很无理甚至违背他的初心,他也会甘愿顺从。“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常对阿米尔说的话。然而他的付出却没有换回阿米尔的真心。为了帮阿米尔赢得追风筝比赛,他受尽凌辱。甚至在看到阿米尔选择逃避后,仍选择原谅他,并且还天真的希望阿米尔能像原来一样,给他读书,讲故事。此时的风筝对哈桑来说是他对阿米尔的忠诚的象征,是他们之间友谊的代表。成年后的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又回到了这里,然而却受到了塔列班的迫害,最终致死。哈桑的一生都是忠于阿米尔的,无论是遭受背叛之前还是之后,他的忠诚未曾改变。

风筝隐喻了哈桑身上的美好品质—正直、勇敢、忠诚。这个自出生以来就注定悲惨的哈扎族人,这个为了友情一次次向“恶”妥协的男孩,却有着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作者通过对哈桑善良忠诚品性的细腻描写,以及哈桑对友情的无私付出和从一而终的态度,寄托了作者对美好和平世界的向往,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及对种族歧视的反对,呼吁人生而平等。

四、父亲与风筝——传统价值观念的崩塌

父亲在小说中的形象高大勇猛,做事果断。他作为一家之主,对风筝有着特殊的情感,他有着割断十四只风筝的辉煌纪录。对父亲而言,风筝象征着光荣、智慧和勇敢。所以在父亲看来,胆小懦弱的阿米尔,缺少男子应有的气概和果敢,自然得不到父亲的关怀与重视。而幼年的阿米尔对父爱的渴望如此强烈,他意识到风筝比赛是缓解父子关系的关键。因此他不惜背叛自己的良知去换取父亲的认可。最终通过风筝比赛的胜利,阿米尔赢得了父亲的赏识,成为了父亲眼中的“勇敢的人”。可隐藏在“勇敢”背后的却是良知的泯灭和人性的丧失。由点及面,这也反映了传统观念在战争背景下的崩塌,常年遭受战争之苦的阿富汗,人们为了生存,早已摒弃了民族中的勇敢和正义,这种美好的民族精神已经超越了良知的边缘。

五、索拉博与风筝—美好生活的开始

六、阿富汗与风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

多年以来,阿富汗一直饱受战争、种族主义及恐怖主义的迫害,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的。”[6]此处也反映出阿富汗人民对社会现状虽无可奈何,却仍抱有希望。风筝在阿富汗代表着喜庆、吉祥的意思,因此追风筝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则寄托着阿富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自豪。[7]因为风筝的制作过程复杂繁琐、无论是观看追风筝比赛的观众还是参赛者,都热情高涨,视这场比赛为一年中的大事件。而且在追风筝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还要有抵制严寒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得到最后那只风筝,则意味着至高荣誉。这样一项全民运动,在战争面前仍一直延续至今,可以看出阿富汗人民在苦难面前的乐观精神。而后随着塔列班的入侵,追风筝这项比赛遭到禁止,这也暗示着阿富汗社会的进一步崩塌,人民的精神世界遭到无情的摧残。人民再也无法像风筝一样自由飞翔,取而代之的是战后人们的冷漠,精神的扭曲。

七、风筝——希望、救赎、美好的代名词

八、结束语

卡勒德·胡赛尼将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社会背景置于阿富汗历史上最动荡的三十年,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暖。任何一部作品的结尾都有一定的暗示意义,而作者通过最后那只高飞的绿色风筝,不仅象征着阿米尔与索拉博的美好生活,也象征着一切美好的品格和情感,同时暗示着社会恢复了和平,人性也不再冷漠,取而代之的是善良和正義。

参考文献:

[1]DiYanni,Robert.Literature:ReadingFiction,Poetry,DramaandOtherEssay[M].NewYork:McGraw-hill

[2]王京.<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向的分析[M].时代文学(上半月),2014(04).

[3][5][6]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社会科学报,2009,8(2):92-93.

[7]卢巧平.解读《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向对成长主题凸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123-125.

[8]魏红梅.《追风筝的人》极端境遇下人性的揭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06.

THE END
1.女人到了中年,开始疏远老公,大多是这些原因婚姻中,一旦出现了感情危机,往往是导致夫妻关系崩塌的根源。 现实中,有些男人到了中年,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总喜欢出去寻求新鲜感,导致背叛,这就是造成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些男人,经常和女人发生矛盾,处处数落她们,进一步激化家庭矛盾,也会让女人心寒。 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5101905246/13018e55e00101bpgq
2.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第三者上位的婚姻最后怎么样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是什么呢?现在大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认知,而小三也是层出不穷,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都是可耻的,那么第三者上位的婚姻最后怎么样呢?关注奇缘阁立刻了解! 问:风水斩小三最毒方法 答:安灶除桃花、仙人掌压桃花、斩断桃花 https://www.qiyuange.com/fengshui/76369.html
3.新闻详情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西藏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起点低、总量小,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这是对西藏区情和西藏工作形势的准确判断,是新时期治藏方略的客观依据。https://www1.xzmu.edu.cn/myy/getcontent?id=12100&url=show
4.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观点、态度;一个人的恋爱经历、观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又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r2q5j8.html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年代,是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更新的年代。在这飞速变化发展的年代里,人们的婚姻情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是时代变化发展最敏锐的标杆,城市是文化交融的地方,是思想观念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了解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且可以梳理和廓清婚姻情感变迁的轨迹。情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143176.nh.html
6.王力宏离婚曝出大瓜!中纪委评明星艺人“人设崩塌”,这个“瓜”得而针对明星离婚中经常出现的“出轨”问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亚平认为,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婚姻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包容,近几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其中,婚内出轨是不少人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http://sf.nanning.gov.cn/nnpf/yasf/t5043601.html
7.性萧条,才是真正的人类危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的婚姻观念,重视个人自由与职业发展,他们更愿意投资于自我成长,而非繁重的家庭责任。 而生育,则被看作是一个极具经济负担的行为。生孩子不仅需要高昂的经济投入,还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中断,尤其是对女性而言,生育往往意味着职场发展机会的减少。 https://www.meipian.cn/57k4nqv9
8.将男性纳入性犯罪对象的考量但是由于这些外来人口中不少群体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在社会上的谋职能力相对较低,一般从事一些工厂车间的机械性劳动,平时与众多工友居住在集体宿舍,自身生理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再加上自身传统性观念在受外来思想的侵蚀逐渐崩塌及固有教育的缺陷导致的性知识欠缺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为侵害男性性权益的发生起到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2/id/1160323.shtml
9.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只要有原谅,家暴就会周期性循环。没有性别观念上的改变,家暴男是不会改变的。而多少女人,还在误以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他啊! 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给了她们和家暴男生活下去的耐心。 此外,更多的女人不能和家暴男离婚,是因为——他们拿孩子做要挟:你要和我离婚?你离,离了你就别想见孩子一面!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10.当明星的好处和坏处明星光鲜亮丽背后的烦恼→MAIGOO知识但其实明星们也有我们意想不到一面,为了赶通告和拍戏,常常夜以继日,正常休息时间都是奢侈,更别说是陪伴朋友和家人;除了这些,还要面对各种私生饭、被偷拍被跟踪、人设崩塌、被雪藏、不敢公开恋情、抑郁症自杀等等各种生活、感情和健康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您详情揭开明星光鲜亮丽背后的烦恼。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