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古代婚姻风俗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者称诗三百,共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的内容包括农事,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等。《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世态人情,民族风俗都有鲜明的形象。我国古代的婚姻状况在《诗经》的内容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应,主要从婚姻的道德观念,爱情的培养过程和最终的形式,古代婚姻风俗的利和弊以及对现世的影响来体现这些内容。

关键词:《诗经》、婚姻风俗、爱情

时代不同,社会风俗不同,婚姻状况也有所不同。今天的婚姻状况和古代的婚姻状况固然有着历史的必然联系。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静止的江水。因此,时代的变迁,社会条件的变化,同一历史现象的今天和昨天决不是同一个面貌。我们对于昨天的研究,也是为了发展的今天。

一、婚姻的道德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定格。在封建社会里,婚姻都是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会被视为叛逆的行为,为社会所不齿。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封建统治者所创造的,在《诗经》中这一现象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就反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

除了《载驱》这一篇,还有《陈风·株林》是讽刺陈灵公的。《株林》是讽刺陈灵公淫于夏姬的诗歌。夏姬是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叫夏南。陈灵公与夏姬私通,为了掩饰其私通的丑行,就经常找借口去找夏南。“胡为乎适株林从夏南“,以设问的形式问陈灵公为什么要去株林。”“匪从株林,从夏南”,这句话就说明了陈灵公去株林的真正目的,不是找夏南,而是找夏南的妈妈鬼混。除了国君或者贵族宗室之外,,平民百姓违反了也要同样受到谴责。《卫风·氓》中就是对“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的谴责,而这个负心男子只是一般的男子。

二、婚姻的“马拉松”长跑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婚姻吧。但在未成婚之前,爱情是需要培养感情的。古代谈恋爱的方式有:自由恋爱和他人作合。而自由恋爱又可以通过约会、出游、会舞等渠道来实现。他人作合主要是指的就是“媒妁之言”

《邶风·静女》就是写了一位朴实的青年赴女方幽会时候的焦虑不安和见面后的喜悦。《静女》全诗分为三个诗节。第一节写赴约,没有马上见到心上人的焦虑心情‘第二节写的是见面后的喜悦’第三节抒写了因人爱物的恋情。

古代成婚的方式有私合、正娶、强占。

婚礼有六,即所谓的六礼:

一曰纳彩,亦曰下达,即以言辞下通于女氏;

二曰问名,即问女之姓氏;

三曰纳吉,即卜之于庙,得吉以告女氏。纳吉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

四曰纳币。纳币是中国婚姻习俗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环。因此,中国的婚姻也被称为买办婚姻。

五曰请期,即选择良辰吉日;

六曰迎亲,举行娶亲结合仪式。“六里”之中,迎亲最为重要,也最为热烈隆重。

三、古代婚姻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古代的婚姻也是一样。一方面,古代的婚姻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但是也有很多的弊处。

(一、)大量弃妇的出现

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婚姻夫妻之间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只是义务性地结婚生子,而且从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度到封建生活的一夫一妻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只是要妇一夫,并没有要求夫一妇,因此男性过着多妻的生活,这也导致了弃妇的出现。此外,母权制度的颠覆,使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为贱奴,成为男性淫欲的工具,生孩子的工具。女性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尊严得不到尊重。

(二、)青年婚姻的身不由己

由于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信条的制约,古代很多有情有义的青年都不能总集选择自己的婚姻,而是要接受父母兄弟的安排。他们的婚姻只是父母意志的体现,而不是自己意志的体现。《郑风·将仲子》中的女人公,日夜想念自己的情郎,但又怕情郎来看自己被发现,那样的话就要受到爹娘兄长的骂,巷谈街知。“人言可畏”,不知扼杀了多少追求爱情自由的情侣。而青年婚姻的身不由己,又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像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的悲剧爱情。

三、对现世的影响

世界各民族都把缔结婚姻看做人生大事,所以,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部落都有其婚姻的形式。我国古代的婚姻有“六礼“的约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现代也有现代的形式风俗。但是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古代的一些婚姻风俗还是流传下来了。如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习俗,直到现在还有“天下无媒不成亲”的习俗。

参考文献:

(1、)《诗经`国风》译注,邓荃译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THE END
1.从古到今道家的婚姻观念演变历程从古到今道家的婚姻观念演变历程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长河中,道家思想作为一种哲学和宗教体系,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也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中,道家婚书便是这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而且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关于爱情与责任https://www.nxvejqqfd.cn/dao-jia-ren-wu/241829.html
2.古代婚姻潜规则:男女三不娶嫁的秘密嗜好门当户对古代婚姻潜规则:男女三不娶嫁的秘密 读过《简爱》的朋友,是否能记起一句话:爱是一场博弈,必须永远保持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让人厌倦。 爱情是美好的,但是要说结婚过日子,那么就不得不提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是现实层面的需求,所以婚姻也应该现实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0MTBC405561JQI.html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存在五大弊端:无自主性,承嗣性,抑女性,买卖性,繁缛性。无自主性指的是毫无自主选https://baike.sogou.com/v2575606.htm
4.从宗法制与古代法的关系所想到的古今婚姻制度【摘要】: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宗法制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深深打上了宗法制的烙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5.html
5.曾亦:论丧服制度与中国古代之婚姻家庭及政治观念(注释)随后继起之国、共两党,乃竞以质法相标榜,“劳工神圣”遂成一不可动摇之观念。至于今日,国人皆不足与于古代典章制度之茂观,反常效贫儿托钵之态,故每当改革变法,皆竞取西法为上,而置吾家固有宝藏阙如也。 黄进兴论现代中国思想之弊病,谓“‘仁’与‘礼’本为孔子之教的两橛;惟本世纪以降,纵使执意复振儒家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3731049/
6.唐代婚姻制度的研究综述关于唐代婚姻制度及其属性,笔者赞同张文胜学者关于唐代婚姻制度属性的划分,一分为二地看,唐之婚姻制度既有落后的一面又有先进的一面。关于婚姻观念的形成及演变,是社会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笔者在文中只列出异族通婚、科举制度对唐代婚姻观念的影响。本想列出更多因素,奈何找不到相关材料。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包括唐代,https://www.eltemall.com/zhuantifanwen/guizhangzhidu/19126.html
7.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及生活.pdf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及生活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动荡的社会孕育着思想解 放、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的新气象。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 植于人们的思想中,婚姻成为古代妇女的生活重点,家庭则是她们的活动场所。也 正因为如此,妇女很难出现在历史视野里。魏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831/24420689.shtm
8.浅谈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精选8篇)群婚原始社会,杂婚状态。这种原始婚姻状态至少有二百多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历史。 由于当时: 1、社会落后,人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 2、当时人们过着群居生活,部落之间联系少,必须靠群居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身力量的不足; 3、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亲戚兄弟夫妇男女”等伦理观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yr4b47y.html
9.中国古代人婚恋观念的变迁,性文化从开放到禁锢的转变历程有哪些中国古代人婚恋观念的变迁,性文化从开放到禁锢的转变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因此,婚恋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家庭和谐以及男尊女卑的观念,这对婚姻和性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婚姻是一种家http://www.meishu.com/news/11/13/52276.html
10.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全文)三、中国传统婚姻类型 1.“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 蒸: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 报:兄、叔死后,弟弟或侄儿可以娶寡嫂或婶母。 通:淫乱、非法的两性关系 财产、子嗣继承观念: 匈奴之俗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 https://www.99xueshu.com/w/tm8qbmqquzz4.html
11.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律师文集都燕果团队在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由于人类自身生产使人类的生命得到延续,从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和礼俗。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事于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的生产,其中一些产品则成为文化的物化成果;而人类精神生产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又作为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28288052833899oo107096
12.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古代的“门当户对”本质是一种婚姻的交换论,他最早出现在西周,其目的是保证血统的纯洁与高贵,随着等级制度的加深,门当户对的思想更加浓厚,自唐以后良贱禁婚的颁布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门当户对的认可。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更新,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淡化其原来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赋予了现代婚姻择偶标准新的http://ylz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1/11/id/2004370.shtml
13.中国古代婚姻和媵妾制度其中,正所谓“阴阳合而万物生”,阴阳交合、婚姻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基本方式,其源于人类的本能欲求,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社会化,形成了不同于原始本能的社会制度,是为礼制、也可以称为习俗。不同的时代,婚姻制度具有不同的形式,而婚姻制度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风貌。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源于上古三代,西周时期https://www.jianshu.com/p/e15251de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