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映射了怎样的婚恋观申论热点

最近网上各种相亲要求流行了起来,主要讲述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地方多个公园的相亲角见闻,主要是对找对象的的各种条件进行了细化,主要从“京籍京户”“住房环数”到“海归学历”等等,还有的直接说如果有北京户口,就是本身有残疾也会接受,这些奇葩的找对象的要求在公众当中引发热议。

【模拟题】

新时代里我们提倡的是恋爱自由,但是相亲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的择偶途径,相亲途径也对择偶对象物质条件的考量,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这相亲里面,通过相亲条件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相亲鄙视链”,那么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中国式相亲

首先,我国自古以来有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婚姻观,那就是门当户对,传统思想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这个观念至今还仍旧存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门当户对的婚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完全那么地世俗。因为家庭背景相近的男女,在三观、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更为接近,生活在一起更容易一些,相比之下,如果两个人有着一定的生活差异,那么以后生活在一起也会容易出现婚姻问题。

在一个就是人们对阶层下滑的担忧和焦虑。在靠奋斗实现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小的现实环境下,选择门当户对或者找比自己更高阶层的婚姻,这是避免阶层下滑的重要保障手段。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更多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90后青年人未必持相同观念,当下追求小鲜肉的小姐姐并不少,关键就看你本人在婚姻上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物质和世俗。

对于这种现象,有论者早已指出,对“门当户对”的追求,背后是当事人对现有阶层的“保护欲”和对滑落的焦虑。当然,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心态,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都会考虑的一点就是:“婚后的生活质量,至少不能比婚前差”。

如今的社会,虽然早已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但在子女的终身大事上,父母依然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这本身不能说是坏事,但在对标准的评定上,子女和父母间往往存在代际差异。

出现在相亲角的父母们,对物质条件的看重一方面是出于功利心态。另一方面,诸如户籍、学历、收入等因素也更容易形成排序,更契合相亲对效率的追求。相对地,你很难说“活泼外向”和“温柔内向”哪个更好,“热爱阅读”和“”喜欢运动”哪个更该看重。

在婚姻关系中,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步步精心计算,患得患失,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所以想要有一桩美满的婚姻,我们应该要坚持现有一段以爱情开始的恋爱。

THE END
1.从婚恋词汇看中国80后的婚恋观从婚恋词汇看中国80后的婚恋观,80后,婚恋观,婚恋词汇,模因,不同社会时期产生的词语,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活景象,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词语,窥探出其中体现着民族情感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137284.html
2.中国改革开放30年婚恋观变化:婚姻法两度修改(图)CCTV.com西方一学者称,中国在开放以后,婚恋的开放观念,走了一条西方社会曾走过的道路,最终回归于传统是大势所趋。他称,中国家庭有一点优势,就是保留下一些很好的传统,中国家庭比西方大多数家庭要更为健康。 2007年,电视剧《金婚》热播,剧中夫妻用50年的风雨,向人们诠释了白头偕老的含义。 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81216/101813_1.shtml
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代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但不断发展的婚恋观必须合乎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换言之,当代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必须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现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新时期,构建社会婚恋观同样可以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4.《中国国民心理降发展报告》告诉我们什么?从心理健康工作的角度,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提高青年群体解决婚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5)关注工作倦怠,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心理服务。 研究中,超过1/3的调查对象自评处于工作倦怠之中,在工作层面,职工缺乏自主权/控制感、缺乏http://m.gzbyyy.com/xlkp/2023/0607/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