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剧扎堆荧屏遭诟病普遍缺乏健康婚恋观
FamilyethicsdramasconcernChineseTVviewers

继谍战剧、穿越剧、宫斗剧各领风骚之后,一向不愠不火的家庭伦理剧,近年来在电视荧屏一路高歌猛进,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天真遇到现实》《离婚前规则》《先结婚后恋爱》《小儿难养》……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抢滩登陆。“荧屏上天天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看着有点烦。”很多观众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家庭伦理剧扎堆荧屏

自电视剧《渴望》播出以来,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以其天然的亲和力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电视荧屏上的宠儿。这类电视剧往往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展示,激发观众对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然而,近年来,家庭伦理剧越来越多,且质量良莠不齐,遭到多方诟病。

网友青青说:“现在很多电视剧中的家庭都很假,很不自然,艺术呈现倾向于夸张化、暴力化,只能图个热闹,看过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吉林长春20多岁的观众杨琳原本是家庭伦理剧的忠实拥趸,但最近她却越来越不爱看了:“看完《离婚潜规则》不想结婚了,看完《小儿难养》不想要孩子了,现在这家庭伦理剧越来越揪心了……以后还是少看点家庭伦理剧,不然会对人生产生误导。”

家庭伦理剧的高性价比是促使这一题材扎堆的主要原因。往往一部剧火了,多部类似的电视剧就会紧随其后。有些家庭剧为了搭上一波市场热潮,甚至不按艺术规律创作,生拼硬凑,夸大矛盾冲突,放大社会问题,故事情节设置模式化、人物形象脸谱化、人物关系畸形化、叙事冲突极端化。而除了这些极端现象,大多数家庭剧也是乏善可陈,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仅仅对现实生活进行浮光掠影般的浅层扫描。久而久之,观众对于这些跟风明显、逻辑混乱的电视剧逐渐失去了兴趣。

家庭剧普遍缺乏健康的婚恋观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马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的电视剧公然把婚姻和家庭看成是葬送爱情的坟墓,这是很不好的趋势,甚至会改变人们的婚姻观及对家庭结构的看法。福建省福清市退休在家的倪女士也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离奇事件啊,这些电视剧好像天天不打闹不吵架,就不叫过日子了,把孩子们都教坏了。我们老百姓应该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家庭剧普遍缺乏正确健康的婚恋观和家庭观,这可是大问题。”

表现普通人情感问题的价值失衡已经成为家庭伦理剧的痼疾。闪婚、隐婚、裸婚、离婚、复婚、再婚、丁克……在电视剧中,这些新鲜的概念不断融入并冲击着现代人的婚姻生活,冲击着家庭稳定性,造成夫妻情感淡薄,婚事变成战事。对于物质婚姻观的过度演绎、对于家庭危机的露骨表现、对于失败婚姻的夸大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婚恋观,造成道德指向和生活认知的偏差。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坦言,当今社会的主流还是正常的家庭,而非畸形家庭。电视剧不能一味地用不幸和差异化的表现形态去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同时此问题的出现还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这就需要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要正确看待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观众要认识到,艺术作品不是生活的直接展现,而是有选择的、甚至是推向极致的社会形态。

艺术创作需要价值引领

“中国电视剧的管理还应该走向一种法治化的发展道路,用法律等手段来制约影视剧中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从而促进电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和产业格局的不断完善。”王黑特还提出了法治化的设想,希望纠正创作风气,传播社会生活正能量。

THE END
1.从婚恋词汇看中国80后的婚恋观从婚恋词汇看中国80后的婚恋观,80后,婚恋观,婚恋词汇,模因,不同社会时期产生的词语,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活景象,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词语,窥探出其中体现着民族情感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137284.html
2.中国改革开放30年婚恋观变化:婚姻法两度修改(图)CCTV.com西方一学者称,中国在开放以后,婚恋的开放观念,走了一条西方社会曾走过的道路,最终回归于传统是大势所趋。他称,中国家庭有一点优势,就是保留下一些很好的传统,中国家庭比西方大多数家庭要更为健康。 2007年,电视剧《金婚》热播,剧中夫妻用50年的风雨,向人们诠释了白头偕老的含义。 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81216/101813_1.shtml
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代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但不断发展的婚恋观必须合乎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换言之,当代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必须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现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新时期,构建社会婚恋观同样可以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4.《中国国民心理降发展报告》告诉我们什么?从心理健康工作的角度,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提高青年群体解决婚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5)关注工作倦怠,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心理服务。 研究中,超过1/3的调查对象自评处于工作倦怠之中,在工作层面,职工缺乏自主权/控制感、缺乏http://m.gzbyyy.com/xlkp/2023/0607/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