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
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
俗话说“人之足,犹如树之根,人老足先衰,树老根先枯”。
唐朝一代美女杨贵妃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运用足浴来强身健体,其留有“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的诗句。
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足浴保健为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举。
二、泡脚养生的原理
1、脚底足疗图谱
中国足疗源远流长,春秋《礼记》翔实记载了以中草药煎汤熏、浸泡的“熏、蒸、浸、泡”疗法。“足是人之根,足疗治全身”,古时候神医扁鹊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现了用中草药热水泡脚的祛病方法,据说这就是中药浴足、足疗的前身。
2、脚上穴位图谱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的经络,人体有12条经脉,其中有6条循行于足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单从人体十二正经的穴位来讲,人体单足上就有31个穴位,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
因此,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3、现代医学的角度
脚部结构非常复杂灵巧,在人体的206块骨骼中,双脚就占有52块,还包括66个关节、40条肌肉和200多条韧带。人类的足弓可以保护大脑、脊椎和胸腔、腹腔内的器官,被称为“天然的减震器”。用热水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增强新陈代谢,而且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养生美容,以及养脑护脑大有裨益。
三、泡脚前准备:
1、泡脚器具:
泡脚最好用木盆或者搪瓷盆或者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为什么要选择木质桶呢一是比较容易保温,二是贴近自然。肝主木,肾主水,这么一泡,可以帮助肝肾排毒。另外有些患者喜欢用中药泡脚。用中药泡脚时,也最好选择木盆,不要使用铜盆等金属盆,这是因为金属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使药效大打折扣。因此,大家泡脚时最好选用木盆,以双脚能平放盆底,周围留有空间为妥。
2、泡脚用水:
水温不宜过高,水温以38~40℃为宜,水太热易烫伤皮肤,水太凉不利于血液循环。
另外,水温太高除了脚易被烫伤外,还有两个不利影响:一是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是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水量不可太少,泡脚不同于洗脚,水位最好高一些,以没到膝盖为宜,至少也得小腿肚,这样可以对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都起到作用,更好使身体得到放松。
1、四季养生泡脚
民间歌谣亦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之说,这些都简练地道出了四季足浴的益处。
2、时辰养生泡脚
十二经集注
肺(3点至5点,寅时)
大肠(5点至7点,卯时)
胃(7点至9点,辰时)
脾(9点至11点,巳时)
心(11点至13点,午时)
小肠(13点至15点,未时)
膀胱(15点至17点,申时)
肾(17点至19点,酉时)
心包(19点至21点,戌时)
三焦(21点至23点,亥时)
胆(23点至1点,子时)
肝(1点至3点,丑时)
3、泡脚次数:
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1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可根据医嘱,增加到2次以上。如果每天泡脚1次,选择睡前最为适宜;如泡2次,一般上午10点1次,晚上睡前1次。
在下一篇泡脚养生(二)中,将为您介绍家庭常用中药泡脚及泡脚的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