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1、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2、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3、垂髫、始龀——童年泛称。

4、幼学——10岁

5、束发——15岁左右

6、弱冠——20岁

7、而立之年——30岁

8、不惑之年——40岁

9、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1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11、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12、杖朝之年——80岁

13、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14、鲐背之年——90岁

15、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16、初度: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17、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18、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19、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20、龆龀: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21、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22、幼学: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23、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24、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26、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27、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28、及笄: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29、志学之年: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3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31、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后也是成童的代名词。

32、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33、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男子满二十岁。

34、结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35、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也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

36、襁褓:本指婴儿的布带和布兜,后引申为婴儿时期。《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37、孩提:襁褓中知发笑的孩童,两三岁之间。《孟子尽心》:“孩提之童。”

38、始龀:才换牙,指七八岁。《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

39、垂髫: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指儿童或童年时期。《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0、总角、束发:总角,未成丁者头顶两侧束发为髻。《林黛玉进贾府》:“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束发,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41、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常以“豆寇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42、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3、弱冠、加冠、结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之礼,结发戴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44、而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所成。后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45、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46、半百、知命、知天命:指人五十岁。杜甫诗云:“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47、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纪年,顺次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为六十年。“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48、古稀:指人七十岁。杜甫诗《曲江》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9、耋耄:八九十岁称“耋”,泛指老人。清朝刘大櫆《程太夫人寿序》:“八十、九十者所在多有,惟无德以堪之,则虽有耋耄期颐之寿,与朝菌不殊也。”

50、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宋朝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细密、描述精确。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校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校、少将、中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编审等;学位:硕士、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律师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七种:

①百姓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②职业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③朋友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子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知命: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80~90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老人。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THE END
1.叫“老婆”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流行这4种称呼方式毕竟,见得着的幸福很耀眼,但两个人关起门来的称呼,更有仪式感。 那么,当下最常见的四种专属称呼,你知道几种呢? “我爱人” 爱人,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但随着它不断被多样定义,这一称呼也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在网友@小梁 分享的故事中,她便记录了丈夫称呼自己“爱人”的点滴。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172904727
2.让男人心动的三种称呼,想要感情升温,女人要学会这么去叫他古时候的称谓,较为文雅一些:“相公、夫君、夫主、老爷、郎君……”现在的称谓,比较接地气一些:“当家的、家里的、老爷们儿、老汉、孩儿他爹,我家那位……”后来,仿佛约定俗成般,渐渐的统一成“老公”,这种叫法也被应用的更为广泛。而恋爱中的男女,似乎叫出这个称谓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更进了一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90678652658493&wfr=spider&for=pc
3.[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1、【单选题】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提出了哪种观点? A、男女之间是自然的关系 B、爱情是不可以强求的 C、爱的势力难以阻挡 D、爱情绝不是禁欲主义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提出,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A、禁欲 B、性解放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4.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社交礼仪完成形考作业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礼’同;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的甲骨文是“礼-甲骨文.jpg”,像二玉在器之型,这可以看出礼仪起源于( )。 A 生产活动 B 铸造活动 C 祭祀活动 D 观察活动 学生答案:C 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16902
5.中国古代8、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9、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三)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https://www.douban.com/note/664464421/
6.商务礼仪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只有密友、夫妻、情侣、父母与子女之间,才有彼此进入对方这一空间的可能性,而且大多出现在私下情境,这一情形不宜在正式社交场合或社会公众面前展示。 6、【判断题】罗伯特.索莫尔先生提出了气泡学说。 7、【判断题】日常交往常采用亲密距离。___ 二、单项选择题 http://changchun.ehqc.cn/html/44_16.html
7.中国礼仪文化第六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社交礼仪概述 一、简介 二、特征 三、社交礼仪的原则 四、社交礼仪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节 称谓礼仪 一、称谓礼仪概述 二、称谓礼仪的种类 三、古代常见的敬辞 第三节 常见的古代社交礼仪 一、行礼方式 二、相见礼仪 三、拜贺庆吊 https://www.scst.edu.cn/tuwen/1d/c8/c2176a7624/page.psp
8.中英语言对比范文11篇(全文)而英语中能被用作职衔称谓的词非常有限, 如Prince, Queen, President, Ambassador, Professor, Captain。中文社交称谓中有一个鲜明特点, 即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就是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无血缘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对于邻居、同事、朋友或熟人可以按年龄称呼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在问路或求人办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xbkudts.html
9.商务礼仪小案例(精选15篇)商务礼仪但是张先生却显得极没有风度,小心眼,而且透露出对女友的不信任、不尊重以及自己的不自信。这样的社交事件是很失败的。 商务礼仪小案例 篇9 【摘要】商务谈判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务谈判的成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存活根本,商务谈判是指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商务关系,满足各自https://www.027art.com/fanwen/shangwuliyi/19572477.html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适合应用于不需持久保存数据,但需读写速度很快的存储引擎是( )【单选题】哪种因素不是导致冰雪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单选题】传统的定义,耐火度不小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单选题】老人晚上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与此无关的原因是?【判断题】行业分析的目的发现政治环境中https://www.shuashuati.com/ti/e0444175ec0c45ba8f454079ca1bb8ba.html
11.酒桌上交际兵法祝酒词大全上篇 把酒为谋话社交 酒是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桌上有酒必定就要敬酒、祝酒。祝酒这一说法追究其根源 恐怕至今无人可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祝酒早已融入到酒文化之中了。“无 酒不成席”,既然有酒,就要喝。但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碰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源 于古希腊人。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https://doc.mbalib.com/view/2be849b9c6b1abef843f8b97cb4150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