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都叫“老师”?合适的职场称呼怎么选

相比于工作多年的人士,职场新人工作经验少,应变能力不够强,更容易对称谓问题感到困惑。

90后李依依的工作群里,“老师”以平均每天30次的频率出现。李依依在北京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这一称谓已成为她和合作对象沟通的固定用语。

在河北廊坊工作的李盈莹,有近10年职场经验。多数情况下,她以“姓+职位”或“姐哥”称呼对方,但在培训或开会等需要请教他人的场合,她仍会叫对方“老师”,觉得既礼貌又亲切。

日前,央视网在微博发起“你会经常用‘老师’称呼别人吗?”的投票,有10万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经常称别人老师。

作为建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一环,职场称呼影响着人际交往的效果。既显尊敬又不易出错的“老师”,可谓称呼的“万金油”。然而,“老师”被广泛使用的同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词语乱用,是对教书育人的老师的不尊重。那么我们应如何使用“老师”这一称呼?如何选择合适的职场称呼?

当“老师”这个称呼“通货膨胀”

在某科技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的王欣,很讨厌称呼别人“老师”,觉得这是假客气、装文化。虽然她有时也用,但一般是为了“随大流”。在工作中,她更喜欢和同龄人以名字相称,对于年长者称呼“哥姐”或“老板”。

起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授课教师范阳阳也对此不解。“为了一节课,我们前期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归纳梳理,传递知识,才能被称一声‘老师’。然而现在很多人什么都没做,也被这么称呼。”她觉得,这是对这一职业称呼的滥用。

不过,范阳阳后来逐渐接受并理解了这一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她认为,如今群体沟通变多,上课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如果一个人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那么对方就是他的老师。“表面上看,似乎谁都能被称为‘老师’;实际上,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面对真正尊重的人,认可对方时,他才会用这个称呼。”范阳阳说。

赵丘真正称呼他人为“老师”是在一年前。彼时她被借调到北京总部,同期过去的还有很多其他地区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同事都互称‘老师’,刚开始我以为大家不熟,为了表示尊重才这么叫,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称谓。”在她看来,很多时候大家就是在工作中互相学习,“特别是刚入职时带你的人,相当于是你的师傅,称呼‘老师’没有什么不好”。

作为一位深圳的中学教师,丁花能够接受“老师”称谓被广泛使用。“姓比名好记,而且叫‘老师’比较恭敬。”由于在学校工作,和同事互称老师对于她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不过偶有特殊情况,她说:“学校的财务和行政人员不是教师,但直接喊名字有点尴尬,所以最后我也喊他们‘老师’。”

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工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来半分看来,“老师”是一种避免尴尬的称呼方式。“在工作环境中,称谓是伴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的时候你不一定清楚如何称呼对方合适,而‘老师’这一称谓不论男女、何种职级或行业,都能适用。”她说。

称呼重要,但专业度更重要

来半分认为,称呼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称呼能够看出两个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尊称也能表现对对方的尊重。

记者观察到,在不同的行业、面对不同的人,得体的职场称呼有所差异:互联网公司常以花名或“×同学”相称;外企习惯使用英文名;有的行业偏好称呼职业,如“×医生”“×导演”;还有的行业则直呼其名或按年龄称呼“哥姐”……

面对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称谓给职场人士带来了挑战。因称呼不当,尴尬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最纠结的是称呼那些年纪相近但工作年限比自己长,且担任一定职务的人。”丁花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有人选择用‘姐或哥’称呼,然而包括她自己在内,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称谓,“起码差个七八岁喊姐我才能接受”。

曾经有一个新入职的同事,虽然和丁花同龄,但一直喊她“姐”。“可能在他看来,自己很恭敬,但这让我非常不舒服。”待到和对方熟络后,丁花说明了自己的困扰,甚至和对方详细比较了出生年月日,最后发现同事比自己的月份还大。

因职场称呼陷入纠结,李依依和咨询行业的刘芳也曾经历。李依依刚工作不久,便被安排负责和一个重要客户对接。沟通在线上进行,对方叫她“李老师”,李依依受宠若惊,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不配被这么称呼。“我要不要和他说,叫我‘依依’或者‘小李’就好?”李依依咨询同事,得到的建议却是不要说,“这是在放低你的姿态,容易让对方轻视你,不认真思考你的问题”。虽然不知说明称谓是否真的会对之后的沟通产生影响,但为了保险起见,李依依没有说出口。

实习期间,刘芳被派到乙方公司参与项目时,也被叫了一个不匹配的称呼——“刘总”。和李依依不同的是,她当即和对方委婉地表示:“您不用客气,叫我‘小芳’就好。”刘芳觉得自己并没有因为称呼而被忽视。

“称呼不合适可能影响对方的重视程度,但关键在于你本身的专业度。”来半分分析,如果你的专业度够强,对方不会在乎你是“小李”还是“李老师”;如果对方本身对和你沟通的事情不感兴趣,不论称呼什么,对方都会敷衍。“称谓很重要,但没有真正接洽的工作内容重要。”她说。

范阳阳认为,很多人特别谦卑,怕别人把自己高抬了。然而,既然双方能够合作,至少在交流的过程中,你和对方处于一种平视关系。在她看来,称呼“老师”是平等的体现,“小+姓”的称呼常见于上级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之间,在合作关系中用这一称谓是不合适的。

如果想和对方拉近关系,范阳阳觉得可以主动说出自己偏好的称呼。“你说出来后,对方会衡量两人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到,对方可能还是保持原来的称呼不变。”她说。

提前准备,避免尴尬

进入一个新环境或认识新人,如何选择合适的称呼?

来半分建议,从职业、地位和企业文化出发,将常见的几种职业分类,而后根据类别了解该行业的社交礼仪。和对方关系的亲疏也是称呼的判断标准,“关系较近时,称谓可以随意些,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称呼也要正式”。

范阳阳介绍,一些职业有特定的称呼,比如工程师被称为“姓+工”,导演被称为“姓+导”等。“这些特定称呼具有个性化,使用此类称谓能够体现你对对方的重视,但在你不知道或没有特定称谓的情况下,叫‘老师’是最保险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范阳阳接待了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总监姓“付”,若直接称呼“付总监”容易和“副总监”产生歧义,因此大家叫他“付老师”,避免了尴尬。

据来半分观察,相比于工作多年的人士,职场新人工作经验少,应变能力不够强,更容易对称谓问题感到困惑。她建议年轻人,面对不熟悉的人,可以提前咨询前辈或做攻略,了解合适的称呼。“如果真的出现了尴尬的情况,心理强大一点,及时调整即可。总体来说,大家对年轻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她说。

在介绍自己时,来半分认为,我们应依据场合而定。如果你由前辈带领前往,不是这场社交场合的主角,最好不要太出风头。根据整体交往的节奏,决定在多大程度上介绍自己。如果是自己独自拜访,一定要介绍。

来半分同时提醒,以上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做法,对于外交外事场合并不适用。外事场合涉及到跨文化的问题,对于称谓要格外注意,提前准备。

对于被称为“老师”的人,范阳阳希望他们能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对得起这个称谓?“老师要对人带来正向引导,希望每个被叫‘老师’的人可以配得上这一声‘老师’。”她说。

THE END
1.叫“老婆”已经过时了,现在最流行这4种称呼方式毕竟,见得着的幸福很耀眼,但两个人关起门来的称呼,更有仪式感。 那么,当下最常见的四种专属称呼,你知道几种呢? “我爱人” 爱人,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但随着它不断被多样定义,这一称呼也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在网友@小梁 分享的故事中,她便记录了丈夫称呼自己“爱人”的点滴。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172904727
2.让男人心动的三种称呼,想要感情升温,女人要学会这么去叫他古时候的称谓,较为文雅一些:“相公、夫君、夫主、老爷、郎君……”现在的称谓,比较接地气一些:“当家的、家里的、老爷们儿、老汉、孩儿他爹,我家那位……”后来,仿佛约定俗成般,渐渐的统一成“老公”,这种叫法也被应用的更为广泛。而恋爱中的男女,似乎叫出这个称谓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更进了一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90678652658493&wfr=spider&for=pc
3.[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1、【单选题】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提出了哪种观点? A、男女之间是自然的关系 B、爱情是不可以强求的 C、爱的势力难以阻挡 D、爱情绝不是禁欲主义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提出,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A、禁欲 B、性解放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4.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社交礼仪完成形考作业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礼’同;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的甲骨文是“礼-甲骨文.jpg”,像二玉在器之型,这可以看出礼仪起源于( )。 A 生产活动 B 铸造活动 C 祭祀活动 D 观察活动 学生答案:C 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16902
5.中国古代8、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9、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三)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https://www.douban.com/note/664464421/
6.商务礼仪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只有密友、夫妻、情侣、父母与子女之间,才有彼此进入对方这一空间的可能性,而且大多出现在私下情境,这一情形不宜在正式社交场合或社会公众面前展示。 6、【判断题】罗伯特.索莫尔先生提出了气泡学说。 7、【判断题】日常交往常采用亲密距离。___ 二、单项选择题 http://changchun.ehqc.cn/html/44_16.html
7.中国礼仪文化第六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社交礼仪概述 一、简介 二、特征 三、社交礼仪的原则 四、社交礼仪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节 称谓礼仪 一、称谓礼仪概述 二、称谓礼仪的种类 三、古代常见的敬辞 第三节 常见的古代社交礼仪 一、行礼方式 二、相见礼仪 三、拜贺庆吊 https://www.scst.edu.cn/tuwen/1d/c8/c2176a7624/page.psp
8.中英语言对比范文11篇(全文)而英语中能被用作职衔称谓的词非常有限, 如Prince, Queen, President, Ambassador, Professor, Captain。中文社交称谓中有一个鲜明特点, 即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就是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无血缘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对于邻居、同事、朋友或熟人可以按年龄称呼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在问路或求人办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xbkudts.html
9.商务礼仪小案例(精选15篇)商务礼仪但是张先生却显得极没有风度,小心眼,而且透露出对女友的不信任、不尊重以及自己的不自信。这样的社交事件是很失败的。 商务礼仪小案例 篇9 【摘要】商务谈判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务谈判的成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存活根本,商务谈判是指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商务关系,满足各自https://www.027art.com/fanwen/shangwuliyi/19572477.html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适合应用于不需持久保存数据,但需读写速度很快的存储引擎是( )【单选题】哪种因素不是导致冰雪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单选题】传统的定义,耐火度不小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单选题】老人晚上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与此无关的原因是?【判断题】行业分析的目的发现政治环境中https://www.shuashuati.com/ti/e0444175ec0c45ba8f454079ca1bb8ba.html
11.酒桌上交际兵法祝酒词大全上篇 把酒为谋话社交 酒是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桌上有酒必定就要敬酒、祝酒。祝酒这一说法追究其根源 恐怕至今无人可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祝酒早已融入到酒文化之中了。“无 酒不成席”,既然有酒,就要喝。但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碰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源 于古希腊人。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https://doc.mbalib.com/view/2be849b9c6b1abef843f8b97cb4150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