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化成在线一对一的发力点。
芥末堆宁宁12月28日
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做了5年线下辅导培训班的张翼决定做在线一对一。12月11日,他向芥末堆回忆当时的决定,“线下利润率很高,随便做都能到百分之二三十,但是做不大,异地扩张有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张翼觉得,做不大就没有意义。此外他认为,2014年做线上的时机恰当在于,当时网络支付体系成熟,网络环境极大改善,技术上视频互动的网络延迟可以控制在500毫秒以内。
同样在这一年,做了3年线下自主招生培训的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决定砍掉所有所有线下业务,全面转型线上,并拓宽品类,做起在线一对一自主招生培训和K12阶段的课外辅导。在此前接受芥末堆的收集中,郑文丞谈及转型原因与之类似,线下只可能是小作坊,没办法进一步扩大。
从各家已披露的部分数据看,这一赛道上已有多家机构都具备了一定的体量:
张翼分析,在线一对一的经济模型,相比线下的优势在于,省掉了店面租金成本,以此来反哺师资投入,招到更多更好的老师,从而保证口碑。而线下一对一的难点正在于店面租金成本压缩了老师的成本,招不到好老师便无法通过口碑扩张。
去年,张翼也曾在媒体中坦言,在线一对一的问题在于规模不经济。由此试水在线大班及小班课。
产品智能化如今成为各家在线一对一的发力方向。各家均打出了不同的概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此前张翼曾向芥末堆透露,掌门1对1在过去一年在技术研发、教研及师训上投入过亿。技术上包括改善后台约课系统,张翼说,现在掌门的系统能做到大部分课在6小时内约上。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有找到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应老师,还要同时备好课。如果同时有多人都要上同样知识点的课程,约课的难度将会更大。“运营效率非常重要,光靠人搞不定。”
此外,他还介绍,掌门还给学生和老师打上多种维度的标签,以此来尽可能对两者进行匹配。
张翼透露,未来学生和老师的标签维度将更为细分,其中学生的维度包括测评的薄弱知识点、学习习惯、地区考情、校情、性格偏好、目标城市等,老师的维度有擅长章节、授课风格、性格、特长、提分数据等。智能匹配系统由此发挥作用,做更精准高效的匹配。
同时,张翼还介绍,智能课堂系统中,未来将会对优质课程视频模块切分,课前、课中或课后推送给不同学情的学生。
发布会上掌门1对1联合创始人余腾介绍,未来将会在教研上投入2亿元打磨标准化的教研体系,将现有的近10万套课件做到百万,对现有的3000个模块切分到2万个,课程难度从现在的难易中三个梯度,再每个细分三层。
今年7月海风教育在融资发布会上介绍,海风教育的“知识切片”体系,囊括了全国范围、十二个年级、全学科、所有考纲、各种难度层次的教学内容。其中央厨房式的教研后台数据库,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整体和个体间教学工作中的环节提供支持。
三好网也研发了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生成系统P.G.O.T。创始人何强曾向芥末堆介绍,课外辅导中,最难的不是补缺而是查漏,P.G.O.T系统可以在每堂课课前检测学生大致的知识缺陷范围,让老师以此为依据,生成针对这名学生的个性化教案。
“知识颗粒度的拆解是这个系统最底层的一些活。”何强说,“P.G.O.T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前几节课状况的评估,以及课前的检测和学情诊断,加上授课教师的经验,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范围进行检测,对老师的教学具有极大帮助。”
技术成为在线一对一机构提高效率及效果的重点投入方向。三家都在此投入不小的精力。对比可见,掌门1对1优先解决的是老师与学生的匹配问题,海风教育对知识切片做得更为系统和全面,而三好网则从查漏开始,注重学习环节的优化和打磨,最终解决的是教案个性化。究竟实际达到的效果如何,用户将会给出诚实的回答。
毫无疑问,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一对一的师资都是机构生存及扩张的关键因素。在线一对一在保证口碑,同时又要快速扩大规模情况下,对师资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更高。目前K12在线1对1各机构的师资解决办法各有不同。
掌门1对1以名校大学生兼职为主,当被问及老师流动性问题时,张翼向芥末堆表示,这在掌门内不是问题。“其实兼职老师工作时长比线下全职老师还要长。”张翼说,线下全职老师平均适应期为一年,但在线上一个大学生可以从大一开始一直做到博士毕业。他认为线上一对一师资问题不在于寿命短,而是宽度很窄,一个人只能带几个学生。
与掌门1对1类似的是海风教育,据此前36氪报道,海风教育师资也是以兼职为主,全职老师主要负责教研工作,这部分老师会将各年级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出各类知识点清晰的讲解思路。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用于培训新老师。全职老师中主要来自师范类院校、公立学校老师及线下机构的优秀老师。到今年B轮融资时,海风教育称已经有超过2000名教师。
一份今年海风教育的教师招聘信息显示,海风教育对兼职老师的要求并非很严格,硬性条件除普通话标准程度及授课环境外,只要求不得在其他教育机构任职。
三好网采用的则是专职老师。在此前接受芥末堆收集中,何强介绍,为了尽可能保证老师的质量,三好网定下一条硬性标准,所聘请的老师必须是专职老师。三好网顾问委员会设计了一套QEA教师认证标准来选拔老师,并把通过选拔的老师分为中级教师、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三类,供学生们进行选择。何强透露,三好网上课的老师共有上万人,老师选拔通过率是26:1。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在线一对一规模的继续扩张,好老师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机构全职老师与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将逐渐得到对比反馈。哪种方式更好,或将出现答案。
掌门1对1用巨额融资在2017年末扔下的这颗“炸弹”,让所有人都对K12在线一对一赛道明年的发展充满好奇。尽管一切都还尚无定论,但掌门在发布会上的一系列“宣布”,还是透露了2018年这一细分赛道竞争的一些玄机。
首先,三四线城市将会是各个在线一对一机构争夺的主战场。自去年9月C轮融资开始,掌门1对1就启动了对全国代理的招募,并与各地线下机构合作,拓展全国市场。对此张翼解释称,目前掌门与线下机构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在师资与教研上与线下机构共享,共同分成。同时通过线下机构了解当地学校及学生情况。张翼称,短期内还没有考虑专注做toB的市场。
张翼认为,在线一对一向三四线城市拓展还需要经历用户培养的过程,让那些70后的家长们接受在线教育是有效的、靠谱的,并非一件易事。进驻三四线城市与当地线下机构的竞争也将异常激烈,“这块市场千万不要以为是蓝海。”
大班课则成为了掌门1对1区别于其它机构的一条业务线。B轮融资后,掌门1对1就对外宣布将试水上限10人的在线大班课和1对3的在线小班课。一年后,D轮融资发布会上掌门1对1宣布未来一年的产品战略中,将对大班课进行升级,并提出智能走班制的概念。大班课的定价将更符合三四线城市消费水平。
此前的收集中,张翼曾向芥末堆透露,掌门的大班课已经做到了几千万的营收。他强调大班课除定价低之外,质量也很重要,尤其是课堂互动性。据发布会上的数据,目前掌门1对1大班课付费学员有近1万名。
有业内人士对芥末堆分析称,规模不经济的商业模型,和较为沉重的获客成本,是一对一机构探索小班甚至大班的主要原因。在未来,也不排除有更多在线一对一机构加入这一战团。
但是,也有投资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在线的班课模式并不如想象般容易,对一对一机构来说,开设班课业务在品牌、师资与产品端都面临着很大挑战,这也未必是一个好选择。”
不论如何,K12在线一对一已经成为又一个被资本下重注的教育赛道。在2018年,更激烈的竞争与更“惊人”的业绩数据都将到来。而从英语一对一赛道的发展状况来看,这场战争或许并不会结束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