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性欲就不可能有爱情?让黑格尔和柏拉图告诉你答案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2.26

国内外学者对于爱情的解释不尽相同,各个学者都是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出发,以自己的理解对爱情做了概念上的界定,每个人的偏重点都有所不同,其中也带着自己的态度倾向和情感成分。

有人认为,“爱情是一种异性相吸的情感”,还有人把爱情归结为生理问题,认为“没有性欲就不可能有爱情”。在文学家眼中,爱情可能是“对彼此的精神品质和体格品质的倾慕,或者说人们相爱是因为在彼此身上发现了人性的崇高表现”。

黑格尔认为“爱情的最高原则就是爱的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纳入到同一里去。”这种爱情整合说的理解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他继承了阿里斯托芬的肉体整合说又融入了精神整合的内容。

学界对爱情的定义非常多,很难找到统一的观点,在我的理解下,爱情就是两个人之间,不论性别,互相吸引互相依恋互相渴慕的情感。

爱情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互相性,这种互相的爱慕表现在爱情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假如爱慕是单方面的,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只能称作单恋而不是爱情。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而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同样地,恩格斯也将爱情归结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由此可知,互爱是爱情的基础。

基于爱情的本质,我们知道爱情是两人之间的情感因素的整合,因此它要求爱情必然是专一的、排他的,不容第三者的介入。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里所说的排他性和封建礼教里要求的“从一而终”不是一个概念,当一段恋爱关系终结以后,当然可以选择新的恋爱对象,但是在恋爱的过程中不容许第三方的出现。

爱情的平等性是以互爱作为首要前提的,因为彼此珍惜彼此爱慕才会在恋爱过程中确立平等的交往关系,它也包括精神和人格的平等,没有一方是高于另一方而存在的。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爱情不平等的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爱情的平等得到越来越多的提倡。

爱情的自由性体现在恋爱形式和恋爱主体上,首先,两个人的结合与分离都是自由且不受外界强迫的,强调自由意志层面上的相互交往活动;其次,恋爱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人,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一般不受另一方的支配,在精神与肉体上都是绝对自由的。

“爱情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一种持久的感情。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的不断深化、充实和提高上。”这一特性表现在其过程上,爱情的产生、发展、酝酿、经营到步入婚姻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真正的爱情不仅不会因为婚姻的形成变得淡薄,反而会升华巩固。

爱情的这个特点也要求爱情的主体双方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能够妥善处理,维护爱情的长久。

尽管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情,但是爱情的义务成分与情感成分要求它保持自身的长久。

“爱情的持久性必然要求其具有纯洁性,主要表现为恋爱动机的纯洁,要求男女双方单纯因为彼此心中对对方的那份吸引、爱慕之情而恋爱。”

我认为,除了动机的纯洁以外还包括恋爱目的纯洁,建立在世俗功利上的情感不能称为爱情。

每一个时代的爱情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爱情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在不断的经历着发展和进化。过去,对于爱情的主体,人们只承认其发生在异性之间,在当代社会,一部分人的思想渐渐开放,开始慢慢接受同性恋的存在。

除了爱情的主体,爱情的存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爱情与婚姻之间关系的看法也日新月异。

以上初步介绍了爱情的七大特征,当爱情遇上哲学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激情、生理的欲望并不是爱情。爱情就本质而言是一种精神状态,只有这种精神状态才使人有肉体上接近的权利。”

在他眼里,人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只不过是因为触怒了神灵所以才被分解为两半,而爱情就是被分解的人主动要求与另一半的自己的重新整合。

因此,所谓爱情,从哲学的意义上解释,就是一种求合。这种观点初看只以为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但是细细想来,却觉得其中有极深层的哲学意蕴。

古今中外,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探究爱情哲学的本质,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就曾提出过他的观点,他认为“爱情不是感性的冲动,而应该是理性的升华;爱情是超然的而不是攀比的负担;爱情要有勇于放手的达观,更要有敢于失去的乐观。”

当代哲学思想领域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对于爱情哲学本质的把握是分析当代人爱情观的基础,爱情哲学是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过程。

现代人受到主流文化产品的影响,又处在对爱情充满渴望的阶段,加上异性交往机会增加,所以恋爱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最终选择,这正是恋爱现象普遍化的表现。

现如今,人们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很大,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人选择恋爱仅仅是为了排解寂寞、累积经验或者满足生理需求,还有的人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为了寻找一个经济支持体。

恋爱的动机变得肤浅而多元,因此很多人并没有要维持一段感情的信心和努力,这样的观念直接导致了恋爱频率的波动化,鲜少有一段感情可以保持长久。

正是因为动机的多元化,不少人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也不是单纯地以找到合适的情感伴侣为目的,在大众和媒体对于物质的重要性的鼓吹之下,“很容易被舆论所误导而产生向物质看齐的婚恋观,导致看待爱情与婚姻问题时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

人们开始过分重视对方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背景和吃喝消费等其它物质条件,这种择偶标准不应被提倡。

“性观念是对男女性爱的一种基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反映在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的看法上。”从大范围来看,当代年轻人对于“性”持有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观念的开放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有不少的相亲网站涌现出来,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交友。网恋的发展就是其中一个结果,网络化的人际交往方式对人们而言利弊参半,但还是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以免遇到爱情骗子。

许多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随意的,认知是模糊的,“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认为亲密、激情、承诺是构成完美爱情缺一不可的因素,爱情不是一时的激情,爱情不是简单的亲密,爱情需要三者的结合,而承诺更是爱情的核心,是维持长久关系并相伴一生的保证。”

如果只把爱情当作游戏或者消遣的工具,这对于爱情的认知肯定是一个重大的误解。还有很多人认为恋爱的过程是重要的,结果不必考虑太多,这种错误的想法也会导致不可控制的后果。

爱情的维持是需要双方的不断努力、持续经营的,但是很多人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缺乏表达能力,不善于对另一半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当然这一点在恋爱的前期是尤其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很难保持爱情的长久性了。

在中期的相处过程中,日常生活往往琐事连篇,怎么样在冲突之中找到合理的沟通方式是人们所欠缺的能力,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发展,加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不断增大,至于相对应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性疾病、流产甚至是堕胎等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一方面归根于年轻人性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归根于性教育知识的普及度不够,这些问题甚至会演变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和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①发扬中华传统爱情观的价值

“我们往往推崇的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然而,在庄子看来,两个迥然不同的人与其在一起束缚,折磨,不如彼此解脱,放一条生路。”

庄子的爱情哲学观给当代人的启示是浅显易懂的,很多人一遇到失恋就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感觉世界要塌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华传统婚恋观里发掘一种“理性”的爱情观,这也正是爱情自由化的体现。

当爱情渐渐消逝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坦然地去接受它。爱情需要理智,盲目去爱只会伤人伤己,爱情应该是一种没有负担的爱,而不是沉重的约束,面对一段感情的终结,可以失恋但不能失态。

即使时隔三千年,庄子的爱情观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哲学价值,同时值得我们去学习。

②在电影中挖掘爱情哲学

电影是很好的故事载体,中外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阐释了一个又一个爱情的哲理,特别是经典影片,观看电影是现代人比较喜欢的教育形式。

影片《乱世佳人》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被宠坏的南方女孩无望地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但当郝思嘉意识到自己真正深爱的人却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瑞德时,他已离她而去。人总是在追求幸福,有时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部经典电影告诉我们爱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珍惜眼前人,不少人面对心仪的对象却羞于表白,结果错失良机,一直无法脱离单身的队伍,因此有必要明白珍惜的重要性。

③完善爱情观教育内容,充实其哲学内涵

这些主次矛盾很典型也很难解释,但是面对这些多元的、立体的爱情难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剖析它的内在关系,让人们自主理解到爱情的真谛。

“爱情的本质是理性化了的非理性冲动。这一表述本身就是矛盾的,但也正是这个矛盾才揭示了爱情的真正本质。”现如今,年轻人的爱情观还不够成熟,需要各方面的引导,本文从爱情的主要特征谈到爱情哲学的概念,还介绍了目前人们的爱情观现状以及存在的误区,最后结合哲学分析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2.浅析当代恋爱综艺的现状与发展恋爱综艺现状及反思浅析当代恋爱综艺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探讨了恋爱综艺的概念、对受众的意义,包括满足情感需求、传递正确恋爱观和促进个人成长。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恋爱综艺的剧本化、隐私问题、对现实恋爱的误导以及同质化现象,提出应追求真实感、加强隐私监管和明确节目性质,同时鼓励多样化以驱动创新。https://blog.csdn.net/a413103601/article/details/137548560
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下,传统婚恋观受到社会变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也随之产生。鉴于此,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经典著作,梳理、概括他们的精辟论述,对构建正确婚恋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4.浅议当代大学生恋爱观9篇(全文)[3]刘天月.大学生恋爱误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建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143. 浅析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第4篇 摘要:当今时代,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主流。但恋爱观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及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z88ylt2.html
5.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模板(10篇)[3] 马V.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53-154. [4] 向莉.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及其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朱柱,史红选.大学生的恋爱认识误区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8-100. 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33525.html
6.恋爱心理范文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状让当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社会舆论导向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爱情观的负面影响,也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大相径庭。除了学校和老师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作出正确的引导,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新闻媒体的导向也应该担起应有的教育职能https://www.gwyoo.com/haowen/24789.html
7.大学生心理降现状调查报告(通用6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https://3g.yjbys.com/diaochabaogao/2871859.html
8.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社会学及统计学 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 天津理工大学 | 路晨菲 开通知网号 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是一种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也是大学生爱情现状的一种迫切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爱情教育是一种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爱的知识、爱的情感、爱的能力和艺术等的综合性教育,旨在让大学生在学习爱的知识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060-1011039876.nh.html
9.当代爱情现状小口子 2020-08-25 10:22:15 看见了吗!就是这个楼主!承包了我下辈子的快乐! 赞(1) 回应 pagliacci 楼主 2020-08-25 10:24:33 看见了吗!就是这个楼主!承包了我下辈子的快乐! 小口子 马上打钱!!! 赞(1) 回应 pagliacci 楼主 2020-08-25 10:25:04 自哈为敬! 赞 回应 pagliacci 楼主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908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