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恢宏长卷,全书共三部。小说以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为背景,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农民生活与心灵的真实画卷。这是中国当代史上重大转折的十年。是从极左思潮的桎梏中,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向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十年。小说通过中国农村从凋敝贫乏的冬天,走向万物生长的春天的历史演变,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从黄土地上农民真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与希冀、挫折与追求、创新与坚守、爱情与亲情、痛苦与欢乐中,描绘出了中国普通劳动者的人生追求与生命轨迹,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正如作者在《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所说的:“在我们的作品中,可能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平凡的世界》凝聚着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甚至是民族命运的严肃思考和对过去极“左”路线的沉痛反思。
在这部小说里,路遥倾注了自己人生的一切激情与力量,成就了这部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小说里那深刻的现代理性和动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获得了“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自1986年出版以来,就成为一部始终受到读者喜爱的畅销书。
2008年,新浪网做过一次“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2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在“读者最想读的图书”中排在第二名,同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七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是推荐者最多的一本图书。2015年,《平凡的世界》还被拍成56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热播,引起强烈反响。
本文旨对这部小说的文本解读和分析,阐释这篇现实主义巨著在历史演变和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内涵,通过小说中对平凡人的塑造,理解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抗争的深层含义,并引发对现实社会指导意义的再思考。
一个时代的社会现状
小说真实再现了1975年以后我国政治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潮激烈斗争。以田福军为代表的改革派与田福堂、孙玉亭为代表的顽固派进了针锋相对的较量,两种思想的斗争引起了社会政治变革的大震荡。
小说的第一部展现了从1975年至1979年时期,双水村农民在政治挂帅的思潮下缺吃少穿,社会满目疮痍,田地几乎绝收,破窑里人畜同住,不得不依靠国家法救粮来维持生活的社会现状。
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土地荒芜,生产单一,人们大脑缰化,社会处于停顿不前的状态。
《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中国农民的人物群像,他们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他们或许没有反抗的自觉,但是从人性的本能角度,他们从各自的角度书写了对极左政策的不满。
孙玉厚在母亲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会场,老汉孙玉厚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地开批斗会,他甚至要喝滚烫的开水,自毁喉咙来逃避会场发言,因为女婿的“罪行”让他抬不起头来。
孙玉厚并不懂得更多的大道理,而是从内心朴素的道德理解,认为这是当众出丑。没想到在批判大会上,为了完成批斗人数,把憨傻的田二作为批判对象领到台上。憨牛看着自己的父亲在台上以为是光荣的事情,大喊傻笑,搞得村民在紧张的气氛中却是笑得前仰后合。
批斗会的威权主义,与傻瓜的狂欢和众人的嘲讽,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一次教育人的会议,变成了乡民的狂欢。在《平凡的世界》中,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被一次闹剧轻松地消解掉了。喜剧化处理的方式,不仅仅体现了对诉观众,普通乡民并不是愚昧无知的,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有善与恶的评价尺度。
第二部描写了从1979年到198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的西北农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人们的生活有改善,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但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两种思想仍在进行拉锯式对抗。孙少安了解到安徽农村在悄悄地把集体土地分给各家各户后,也试图把土地分到农民手中,但遭到大队书记田福堂的坚决反对,并且将他送到大队去批斗。
而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通过实地考察农村的亲身感受,感到农村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没有一线生机。在田福军的支持下,孙少安在生产队率先落实了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至此,人们的生活逐渐地有了改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保守派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三部刻画了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这个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农村联产承包制度在全国推广,农民家庭有了最初的财富积累,商品经济初步建立起来了。孙少安的窑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孙少平被招工进了大牙湾煤矿。
但社会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通过孙玉亭、贺凤英夫妇终日无所事事以及双水村与罐子村争夺东拉河水造成两村村民冲突等问题,反映了农村进入新时期后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作家路遥
农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精神掘进
《平凡的世界》较为集中地表现出胶着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农民主体的成长轨迹。无论这些农民的人生际遇如何差异,有一点是他们所共同具备的:他们脱离了前辈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具有强烈的主体性特征。
孙玉厚是一位坚韧忠厚,朴实勤劳的父亲形象,田福堂是一位理性上审时度势而个性上又执拗固执的父亲形象,他们都是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代农民的形象。
如果说他们是那一代农民的写照,承载着这个时代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小说中的主人公,孙玉厚的两个儿子,孙少安和孙少平俩兄弟的人生中,不但承载着时代的现在,而且正在展开这个时代的未来。
孙少安的身上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农民的影子和品质。他厚重朴质、安土重迁、任劳任怨,“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而且要对少平和兰香的前途负起责任来”。于是,当他上完两年高小后,他主动对父亲提出退学,并决心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
他把学务农供弟妹读书视为天经地义;他热爱集体并踏踏实实想法搞好集体工作;他拒绝了青梅竹马但已跳出农门的田润叶的爱情,在婚姻的选择上以勤劳本分能干为标准;他极力反对妻子秀莲的分家要求;他在创业受挫甚至破产后仍然千方百计借钱去偿还村民。
他发现了农业集体劳动的弊端,冒着风险率先实行了家庭承包体制;在一次简单的运输交易中,他发现了农民跳出农业走向富裕的道路,他以智慧的头脑和大胆的运作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他因此被田福堂之流的“农村政治家”举报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公社大会上接受荒诞而又屈辱的批斗;他凭借自己精明的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办起了烧砖窑,用血汗修改了家族祖祖辈辈“向人借钱”的历史。然而就在他信心满满地扩大生产规模,期待为贫困的父老乡亲们增加收入的档口,生活再次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烧砖师傅是个冒牌货,砖厂倒闭。当他一次又一次地顽强爬起,眼看就要过上梦寐以求的农民式的幸福生活之时,与他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妻子却永远地倒下了……
他一次又一次穿越动摇、迷惘、痛苦、烦闷的迷雾,直面现实所有的苦难和艰难,在千辛万苦之中重新踏上充满希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创业之路。
与孙少安实现意识觉醒不同,孙少平实现的是农民精神突围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城乡二元模式的一种决绝的抗争,也表征着在特殊的社会历史境遇下当代农民的路向选择。
孙少平是一个更具有现代性和理想性的人物。他身上也具有同孙少安一样的中国传统农民的优异品质,但与少安相比,他身上更多地洋溢着鲜活的时代精神。
小说中孙少安从贫穷中长大,小时候的苦难史让他刻骨铭心:
生存的艰难困窘及其造成的心理阴影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但却没有阻挡他谋求自我发展的道路,反而成为他一步步实现自我的铺路石。
孙少平没有遵从命运既定的安排,没有选择传统的扎根乡土的务农之路,而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踏上了一条属于自我实现的、独立自主的、不断进取的、极具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他背井离乡去城市揽工、去矿山挖煤,从吃“非洲馍”的穷苦学生,到浪迹街头的打工汉子,再到钻矿洞的煤矿工人,孙少平依凭坚韧的品格、独立自主意识以及勇于勇于精神突围的精神,在自我奋斗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路遥笔下,生存的主体性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那种平凡之中的责任、情怀、理想和精神,对今天的中国乡村乃至整个中国,仍然具有无限无尽的魅力。
青年奋斗者的群像
崇尚理想、讴歌理想是这本书的精髓。孙少安的理想是让村民吃上白面馍,孙少平的理想就是走出双水村,闯出新世界,他们为实现理想付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孙少安困为家里穷,而不得不放弃了与田润叶的爱情,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当孙少安和贺秀莲夫妻在自家窑洞里数着第一次卖砖赚来的一千多块钱时,那种幸福就如同黄土地上的红枣甜到了心里,将劳动获得的幸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联产承包到户到组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大潮在中国大地拉开了大幕,孙少安的理想再次迎来了新的希望。先是带领社员包产到户,让农民摆脱了饥饿,家家都吃上白面馍,再后来又开办砖厂,吸收村民到砖厂做小工,增加农民收入,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肉。
而孙少平在中学读书时,连黄面馍都吃不上,只能吃咸菜就黑面馍,几次萌发退学的想法。高中毕业后,当他的民办小学教师名额被田润生挤掉后,他没有怨天忧人,而是进城揽工去寻找另一条生路。
他走出了双水村,到原西县揽工,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了孙少平坚强的意志,他的勤劳善良也使他得到了回报,他一步一步从一个揽工汉成长为铜城大牙湾煤矿的正式工人,最终他成长为一名矿上的采煤班长。当他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汇给父亲时,那种幸福的温暖从心里溢出是无比的畅快淋漓。
靠诚实的劳动,孙少平还收获了田晓霞的爱情。田晓霞和孙少平,一个是农民孙玉厚的儿子,一个是县委副书田福军的女儿,是矮穷锉与白富美、农二代与官二代的关系。虽然看上去不般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彼此精神是相通的。田晓霞爱孙少平坚强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爱学习,敢做敢为,丝毫没有农民特有的狭隘和自私,而孙少平爱田晓霞乐于助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全然没有官家小姐的造作和自命清高。正是由于这种不掺杂质的爱情,让他们走进了幸福的婚姻之中。
孙少安和孙少平,是那个时代青年创造者的典型,他们怀着对生活的的满腔热情和憧憬,用诚实的劳动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靠自己的双手挖掉穷根。改变了命运,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平凡的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平凡人的奋斗,在这奋斗中每个人又都是不平凡的。路遥说:“人生充满了苦难,在与其不断的搏击中,人才会活得充实一些,才能获得幸福感”。
小说的结尾处借叶赛宁的几句诗表达小说人物孙少平面对人生的最终心态:“不婉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可以说,在这部小说的情感倾向上,作家将个人的诸多经历与人生体验注入到孙少平的人生历程中,缅怀自己的青春往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是作者向自己的青春岁月作最后的告别。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才能够获得一大批青年读者与大学生的认同,不仅源于“励志”,更多的是那些关于青春的记忆和怀念。
读完这部小说,回响在我们耳边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歌,“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平凡的世界》的当下意义
《平凡的世界》以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的特殊发展时期为大背景,演绎了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经历和抉择,小说所表现出的执着的奋斗精神和闪亮的淳朴人性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对于当下社会中面对人生课题的青年群体更具特别而强烈的教育和引导意义。
1、弘扬奋斗精神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等主要角色出身于中国经济困难时期的农村家庭,他们是普通农民的典型代表。虽然经济拮据,物质条件匮乏,但他们内心却蕴藏着非同一般的精神和能量,在面对日常生活的艰难、磕绊、阻碍和窘迫时,他们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不曾放弃拼搏,坚守着心中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也正是这种心态使得他们抓住和把握住难得的机遇使自己的生话和感情发生质的改变。
“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是人类的本能,但任何得到都需要有同等值的付出”。
小说中平凡的世界中的时代背景,虽然与现现实社会相差甚远,但正是这种巨大的情境反差和精神反差触动了观众的内心,看到角色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艰苦奋斗,作为同样年龄且没有后顾之忧的当下青年,没有任何理由萎靡不振,而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找回失去的目标灵魂和精神,做出真正向上的深度改变。
2、鼓励独立坚强的优良品格
独立性是人的精神体系的支柱和脊梁。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学业结束后不愿屈从于回家种地的命运安排,而是选择孤身一人到城市中闯荡,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最底层做起。
面对冷眼艰难挫折,他默默承受,独自打拼,为了不影响分家后大哥的家庭,他甚至拒绝了大哥的资助,独自承担起妹妹的学费。一个人的独立性不是体现在一时的选择上,而是体现在长期的坚持上,不是体现在与外界的隔绝上,而是体现在对责任和义务的担当上。孙少平独立坚强的、性格勇于承担的品质,使他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孙少平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由自己的付出所换得,他通过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价值,从而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地位。如果每一个青年都拥有像孙少平一样的品格和精神,那么中华的民族魂必将更加强大。
3、树立认真踏实的工作理念
现阶段的青年普遍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与磨难,在工作中他们既渴望一步登顶,迅速达到最高目标,又无法忍受创业初期的枯燥与艰辛,因而频繁跳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可以说对工作理念的错误认识是导致很多青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平凡的世界》中的那个年代,工作机会要远少于现在。孙少平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想要实现突破就必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干过小工,木工,泥瓦匠,建筑工,直到最后成为国有煤矿工人队伍中的骨干,实现了在当时十分困难的身份转换。
更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得到了他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正是由于破釜沉舟的危机感所产生的珍惜心理,以及对良心的坚守所带来的认真踏实的态度,是他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今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变得焦躁不安,茫然失措,人心浮躁。《平凡的世界》点醒人们,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只有从眼前的点滴做起,才可能取得实质的进步。
4、简单纯真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物质化的时代,爱情却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干扰,一段爱情能否修成正果,不仅要看双方经济条件是否优越,甚至还要看文化层次,社会地位是否匹配,有很多爱情开始美好,最后却无疾而终。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初恋就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原因而结束的,但他善良正直坚强不屈的品格和性格,却使他赢得了田晓霞的青睐,获得了更加美好的爱情。
作为当时的高干子女,美丽的田晓霞丝毫不在意孙少平的出身和工作,不仅到他简陋的工作场所看望他,更为他换上干净的被褥,直接坦然地表达着对他的爱意。
孙少平也从未因自己的条件而自卑沮丧而是默默,真诚地享受着两情相悦的爱情。两个人不含一丝一毫的杂质的爱情,成就了美好的婚姻。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平凡的世界》中所传递的这种简单纯真的爱情观,对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致敬经典:《平凡的世界》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世界,让我们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极其辉煌的人生意义。作品中的人物向我们展现了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价值,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期盼、永不止息的爱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作品激发了读者的奋斗意识和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心灵上的净化。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人可以被消灭,但是绝不可以被打败。
作者随缘: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温柔善感的双鱼座女主。爱生活,爱写作,对生活有梦想有激情,珍惜那些看起来平淡的幸福时刻。相信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