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的进化史

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毁誉参半,一边是标榜独立自主的“千禧一代”,另一边是打着“有爸妈更放心”却形似包办婚姻的所谓“中国式”相亲。孰知“中国式”三字实则内含着数千年中华文明,我们难免要问,难道中国从古至今儿女婚姻就是由父母包办?若是要真诚追求自己幸福的年轻人,他们相亲、婚恋又有哪些方式和恰当的时机?

节日宴游:父母与媒妁之外的自由空间

“取妻之如何?必告父母……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终占主导地位,繁琐的嫁娶流程中,子女如同傀儡,但于此之外,并非毫无恋爱自由,节日宴游成为了青年男女相亲的一个重要寄托。

《诗经》里处处可见“相会”、“约期”的字眼,东门城头、蒹葭丛边、江流河畔都留下青年男女的约许,尚未彻底被礼俗约束的先民们爱得大胆热烈。《周礼》中有言:“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私奔不但不会遭到禁止,官方还公开为之正名。

与之相似的还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作为古代的大众假日,到明宣德朝,元宵节假期长达二十天。在这举家出游的夜晚,“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自然也会生出《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对昆仑奴面具下的薛绍暗许一生的桥段。

同年大会:门当户对礼俗下“凤凰男”的逆袭

《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不被认可,崔父为丞相,张父为尚书,官职其实差距不大,郡望却相差甚远。崔父出身博陵崔氏,母亲出身荥阳郑氏,而张生的西洛张氏,并非“海内望族”。崔老夫人之所以说“门不当户不对”,看的便是郡望。莫说尚书的儿子,皇帝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无情拒绝。出身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儿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处处碰壁,还受到羞辱。

唐初数代对门阀制度连续打击,婚姻风气方有所改变。唐传奇名篇《游仙窟》,便反映唐代士人的爱情婚姻观念,向“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并重转变。“郎才”的最高境界便是科举状元,这就不得不提到流行于唐宋的同年大会。唐宋科举盛行,科举还是士子与女性结合的重要媒介,得中进士、状元的士子,往往成为朝中大臣乃至皇帝择婿的重要对象。

宋元南戏中有四部描写状元与女性的故事:《张协状元》、《荆钗记》、《幽闺记》、《琵琶记》,均有高中状元后被当朝权贵招为乘龙快婿的情节安排。“朱紫骈骈,不若荷衣一状元。若非高甲,怎生攀羡。”考中状元成为士子进入权贵之门的必要条件。唐代251名状元中,可知其家世者73名,只有6人出生于寒族或没落士族家庭;至宋朝时,《宋代登科总录》记载的118位文科状元中,近八成都来自于底层官员与平民家庭。这些寒门学子往往“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双喜临门,在门第森严的古代,借助同年大会,完成“凤凰男”的逆袭。

登报征友:民主自由思想里的婚恋新潮

“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八、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在登报征婚的人中,有渴求“一个瘦弱身体、暴烈性的男性来破我的寂寞”的胖女孩儿,也有直言自己“身家清白、性情温和、家道丰富、月入颇丰”,请应征者将玉照赐下以便定夺的“高富帅”。围绕登报征婚,当时社会还掀起了一场关于择偶观的讨论,劝诫世人从自身实际出发,明辨真假,切莫被人以征婚之名行骗财骗色之实。可以说,在民主自由等舶来品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登报征友开时代之先河。

从组织决定到网恋:新时代的择偶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间,男婚女嫁的习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每个年代的相亲都各有侧重点,但无一例外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演变到今天,孰对孰错已难说清。

最初,社会地位和组织决定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组织”取代“父母”主宰青年人婚姻;待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渐渐放开对个人生活的管理,过上有“物质保证”的生活又成男女相亲之要,“三大件”惹人羡慕。迈入新世纪,像今天这般的“中国式”相亲有之,自由恋爱、游说甚至向父母顽抗者亦有之。

人人网上曾有人精辟地总结各个年代的相亲情景:

50年代,花布衬衫发辫,风霜雪雨侵颜。终身大事倍心牵,嫁个贫农意满。地主家庭圈外,工农阶级排前。相亲对坐两无言,全仗红娘搭线。

60年代,服饰军装为最,话题革命排前。女生花领外边翻,男士当兵是盼。若嫁军人政审,出身成分当先。结婚须过组织关,棒下鸳鸯两散。

70年代,条件首推三转(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男装注重中山。国营饭碗最排前,相约公园影院。的确凉衫惹眼,话题插队当先。自行车上喜开言,亲事稳操胜券。

80年代,版本遵《庐山恋》,红裙烫发蝙衫。话题高考自当先,婚嫁始行彩电。钢笔兜中耀眼,水平表里不然。暗中牵手顿羞颜,尚有嗔他(她)大胆。

90年代,猜想佳人心愿,《非常男女》开端。须将户口事先谈,携手公园影院。《泰坦尼克》大片,call机呼叫情牵。身娇体健舞翩翩,两眼多盯大款。

如此说来,《中国式相亲》不过是将中国相亲史上的诸多“污点”再次放大到大众眼前。既为“相亲”,首重的便是男女之情的那一瞬间电光火石。带着父母来相亲的傀儡,有点连先秦的樵夫农妇也不如,需知先人曾在河洲里采着野菜,雎鸠和鸣,一抬头就遇见自己认定一生的良人。

THE END
1."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编剧王海?编剧来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她的每一部作品,其实都是对一种情感问题的诠释,比如《牵手》讲述的是第三者对爱情的伤害;《新结婚时代》则是展示的三对“错位”婚恋;《中国式离婚》是表达在没有外力影响情况下,两个人依然出现的婚姻问题;而《大校的女儿》则是告诉大家婚姻和爱情其实并不是一个内容……因此,王海?https://news.cctv.com/military/20071214/101949.shtml
2.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映射了怎样的婚恋观新时代里我们提倡的是恋爱自由,但是相亲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的择偶途径,相亲途径也对择偶对象物质条件的考量,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这相亲里面,通过相亲条件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相亲鄙视链”,那么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中国式相亲? https://www.huatu.com/shenlun/20170714/1577104.html
3.中国式兄妹恋护短现代耽美千金小珂龙震尤丽小说主人公是小珂,宋婉,龙震的小说叫做《中国式兄妹恋》,本小说的作者是猫太婆创作的护短、婚恋、现代耽美小说,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第八十八章终章? 我从来不知到左胖利气这么大https://m.iyishus.com/p/9gg67q2apvgtd.html
4.《为何家会伤人》拆解中国式家庭里最大的谎言就是以爱之名这些中国式场景,是不是都戳中了你心中的柔软。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温馨的。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隐蔽角落里,一样藏着看不到的伤害。 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某某大学研究生跳楼因分手自杀、某某地区的二胎妈妈因为产后抑郁携子跳河,还有什么因为婆媳关系不和,引起的婚姻破裂等等。 https://www.jianshu.com/p/e9491cadbcd3
5.在中国式相亲中,最不值钱的就是独立人格而这点正是我反感中国式相亲的理由。 果不其然,在我说了希望找“聪明、有头脑、尊重女性、思想比较西化、年龄在30-35岁之间”的择偶期待之后,小学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在相亲群里看到的候选人:河南出生,北京长大,84年,身高172,身材匀称,郑州某不知名大学本科毕业,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部门领导,有房有车,想找https://www.douban.com/note/752222799/
6.失败的婚姻故事都是好人的悲剧?他们犀利解读中国式婚姻为了回应读者的问题,也为了进一步探讨三胎政策之下,婚恋问题的急迫,2021年9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钟书阁麒麟新天地店,邀请“一席”爱情课讲师、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先生,京城著名离婚律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晓林先生,和作者周大新一起,和线上线下的读者互动,探讨《洛城花落》里的中国式婚姻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9/14/c5743697.html
7.为什么中国式审美“以白为美”据欧睿咨询2011年数据,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中,71%的产品都有一定的美白诉求。粗略估计,国内美白市场规模至少达到1000亿元。 冰肌雪肤、肤如凝脂、雪肤花貌……中国式审美中,“皮肤白”是硬标准。 亚洲人的幼态审美 就是要白 作家李敖曾被问到喜欢什么类型的女性,他很干脆:“瘦、高、白、秀、幼。” http://m.cnhubei.com/p/10879625.html
8.武志红:90%的中国成年人都是“巨婴”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最新出版的第九本心理学作品中,将被撞后讹人的老人,婚恋论坛上遭吐槽最多的“妈宝男”,中国式婆媳大战的制造者,甚至历史上的皇帝与太后形容为“巨婴”。他说,“90%的中国人都是巨婴。我也是,一个活得抽巴的男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 https://www.yicai.com/news/521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