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评论

原标题: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

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高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婚恋教育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的作用,开设婚恋教育课程,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责任,引发网络热议。

对此,有网友认同接受“爱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恋爱能力、经营好亲密关系的观点;也有人心存警惕,认为婚恋属于私人事务,担心类似课程成为某种“任务”后,会充满传统观念说教,甚至演化为变相的“催婚课”。

显然,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开设,而是教什么、怎么教。

大学是青年展开自我探索,逐渐成人化、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虽说恋爱没有固定公式,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是有关如何开启并经营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沟通、共情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的确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不少网友就直言,在近日热播的一档“离婚综艺”中,除了八卦和吐槽,也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明明内心很想要一些东西,却总是心口不一,寄希望于让伴侣“猜中”,既使对方充满压力,也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再如,明明身处一段“有毒”的、充满操控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脑”一上头,还是会不断自我欺骗。有时,自己和伴侣总是会困于对抗型沟通模式,永远做不到“好好说话”,一吵架就不欢而散……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绝不只是为了简单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审视情感问题,懂得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本质、展开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人们不管是决定投入还是脱离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节奏进行生活,都不该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任冠青)

THE END
1."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编剧王海?编剧来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她的每一部作品,其实都是对一种情感问题的诠释,比如《牵手》讲述的是第三者对爱情的伤害;《新结婚时代》则是展示的三对“错位”婚恋;《中国式离婚》是表达在没有外力影响情况下,两个人依然出现的婚姻问题;而《大校的女儿》则是告诉大家婚姻和爱情其实并不是一个内容……因此,王海?https://news.cctv.com/military/20071214/101949.shtml
2.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映射了怎样的婚恋观新时代里我们提倡的是恋爱自由,但是相亲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的择偶途径,相亲途径也对择偶对象物质条件的考量,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这相亲里面,通过相亲条件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相亲鄙视链”,那么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中国式相亲? https://www.huatu.com/shenlun/20170714/1577104.html
3.中国式兄妹恋护短现代耽美千金小珂龙震尤丽小说主人公是小珂,宋婉,龙震的小说叫做《中国式兄妹恋》,本小说的作者是猫太婆创作的护短、婚恋、现代耽美小说,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第八十八章终章? 我从来不知到左胖利气这么大https://m.iyishus.com/p/9gg67q2apvgtd.html
4.《为何家会伤人》拆解中国式家庭里最大的谎言就是以爱之名这些中国式场景,是不是都戳中了你心中的柔软。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温馨的。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隐蔽角落里,一样藏着看不到的伤害。 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某某大学研究生跳楼因分手自杀、某某地区的二胎妈妈因为产后抑郁携子跳河,还有什么因为婆媳关系不和,引起的婚姻破裂等等。 https://www.jianshu.com/p/e9491cadbcd3
5.在中国式相亲中,最不值钱的就是独立人格而这点正是我反感中国式相亲的理由。 果不其然,在我说了希望找“聪明、有头脑、尊重女性、思想比较西化、年龄在30-35岁之间”的择偶期待之后,小学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在相亲群里看到的候选人:河南出生,北京长大,84年,身高172,身材匀称,郑州某不知名大学本科毕业,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部门领导,有房有车,想找https://www.douban.com/note/752222799/
6.失败的婚姻故事都是好人的悲剧?他们犀利解读中国式婚姻为了回应读者的问题,也为了进一步探讨三胎政策之下,婚恋问题的急迫,2021年9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钟书阁麒麟新天地店,邀请“一席”爱情课讲师、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先生,京城著名离婚律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晓林先生,和作者周大新一起,和线上线下的读者互动,探讨《洛城花落》里的中国式婚姻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9/14/c5743697.html
7.为什么中国式审美“以白为美”据欧睿咨询2011年数据,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中,71%的产品都有一定的美白诉求。粗略估计,国内美白市场规模至少达到1000亿元。 冰肌雪肤、肤如凝脂、雪肤花貌……中国式审美中,“皮肤白”是硬标准。 亚洲人的幼态审美 就是要白 作家李敖曾被问到喜欢什么类型的女性,他很干脆:“瘦、高、白、秀、幼。” http://m.cnhubei.com/p/10879625.html
8.武志红:90%的中国成年人都是“巨婴”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最新出版的第九本心理学作品中,将被撞后讹人的老人,婚恋论坛上遭吐槽最多的“妈宝男”,中国式婆媳大战的制造者,甚至历史上的皇帝与太后形容为“巨婴”。他说,“90%的中国人都是巨婴。我也是,一个活得抽巴的男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 https://www.yicai.com/news/521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