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
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高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婚恋教育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的作用,开设婚恋教育课程,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责任,引发网络热议。
对此,有网友认同接受“爱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恋爱能力、经营好亲密关系的观点;也有人心存警惕,认为婚恋属于私人事务,担心类似课程成为某种“任务”后,会充满传统观念说教,甚至演化为变相的“催婚课”。
显然,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开设,而是教什么、怎么教。
大学是青年展开自我探索,逐渐成人化、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虽说恋爱没有固定公式,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是有关如何开启并经营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沟通、共情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的确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不少网友就直言,在近日热播的一档“离婚综艺”中,除了八卦和吐槽,也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明明内心很想要一些东西,却总是心口不一,寄希望于让伴侣“猜中”,既使对方充满压力,也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再如,明明身处一段“有毒”的、充满操控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脑”一上头,还是会不断自我欺骗。有时,自己和伴侣总是会困于对抗型沟通模式,永远做不到“好好说话”,一吵架就不欢而散……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绝不只是为了简单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审视情感问题,懂得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本质、展开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人们不管是决定投入还是脱离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节奏进行生活,都不该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