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到“自主”:20世纪中国革命实践与新词语

一、绪言:20世纪跨文化语言的新词语与历史的再思考

二、迷失在语言中:20世纪对革命时代婚姻改革的研究

晚清以来西学的传入,的确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尤其是很多词汇经由日本翻译传入,为汉字注入了新的含义。然而,20世纪中国社会涌现出的众多新词语主要反映的是沿海与城市地区社会在西方势力影响下的急剧变化。近代以来,在寻找政治话语和设计社会改革方案时,中国知识精英也从西方政治学与社会学理论中翻译和借用了大量的新词汇。因此,研究这些新词语及其传播就成为当代学者理解20世纪社会变革以及社会思潮变迁的重要方法。

这种词语的误读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原因造成的。在我们过去的研究中似乎没有思考过在翻译介绍异国思想或引入新名词时,有多少深刻的含义被误读、被错置?有多少内涵被曲解、被丢失?英语中的词汇穿上了中文的外衣是否就完全等同于中文的词语?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相互翻译中是否误读了他国历史,也同时成为外人对我们产生误解与误读的根源?20世纪中国从外国翻译借用来的新名词构成了我们现在思考和表达的方式,那么是否这些新名词的使用也造成了我们自己对历史的误读?我们如何确定这些名词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实际?从另一个角度说,地方文化的主体是如何从它们自己的语源与语境出发,用一种具有地方性的词语来表达其经验的?这些词语的地方性表达了当时的实践经历,但是这些地方性经验往往无法被西方词语所表达,因此也就难以整合进西方理论的框架,很容易被当代的西化词语研究所遗漏。同样,西方词语在表达跨文化的经验时,例如表达中国经验时,也难免存在着局限,很可能产生削足适履式的错置与误解。

三、“自由”与五四话语中的“婚姻自由”

在20世纪头三十年中“婚姻自由”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五四文学作品创造了许多反抗儒学家长制的女性形象。同时兴起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也极大地影响了五四话语中关于婚姻话语的形成。这些思潮都主张将妇女从“封建”家长制家庭的压迫和不幸的婚姻中解放出来,并组成了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部分。但是,这一时期的变革主要发生在受过教育的都市女性中,13而更为广泛的社会变革发生在另一个地理空间和文化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运动重塑了婚姻的观念和实践。

按字典上讲,“自由”一词有着双重含义,因其来自不同的根源。2001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自由”词条有三种含义:“(1)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约束;(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16。在这三种定义中,第一种含义来自传统/古典的词根,意指“无拘无束”的意志,同时也可以说是“无法无天”;第二、三种实际来自同一源头,即西方输入的名词“freedom”/“liberty”,是19世纪中期通过传教士的翻译被介绍到中国,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最早是从传教士编纂英中字典开始。可以想见,那时传教士并未完全熟练掌握中文,因此在汉语对应词的取舍上常有反复。在这些字典中,英语词汇“freedom”/“liberty”先是被定义为“自主之旨”,但似乎感觉不甚妥当,又改用“自由”来指称。但是在早期,传教士们在“自主”与“自由”之间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在他们眼里,二者都表示某种自由意志。这表明当时编纂字典的传教士们并不能确定一个准确的中文词来对应“freedom”/“liberty”。17

“自由”指称“liberty”更广泛的流传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和戊戌变法时期,源于严复和梁启超的大力推广,23尤其是严复(1854—1921)所翻译的斯宾塞和米勒的著作。24作为一个留学英国的海归学者,严复毫无疑问懂得米勒著作中“liberty”的准确含义。虽然此时“自由”已由黄遵宪从日本带返中国,对应了“liberty”,但是,严复并未简单地将米勒的著作(OnLiberty)直接翻译成《论自由》,而是译为《群己权界论》。不得不说,这个翻译非常准确地表达了米勒的意思。25这说明,严复对以“自由”直接指称“liberty”是有所保留的。虽然在书内严复还是多次使用了“自由”,但更多地是为了语言简洁、行文方便。26

从语源学上来讲,“自由”一词最早似可追溯到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其中焦母呵责焦仲卿“汝岂得自由”27。在这些早期古典作品文献中,“自由”既用在“不自由”的场景中,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28即由不得自己,也用在随心所欲地做某事的场景中,例如“生杀自由”“威福自由”29。在古典文献中,这些短语严格按照古汉语的规则,即一字为一词,所以“自由”是“自”和“由”两个独立的词(字)组成的。尽管现代语法结构并不完全适用古代汉语,但可勉强套用“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来说明古典的“自由”概念,是一个由两个词(字)组成的词组,表达了任由自己、不受束缚的意思。30从明清以来的白话到20世纪的白话文运动,双(多)音节、双(多)字词成规模地进入了上层精英的书写。当传教士们用“自由”来指称“liberty”的时候,“自由”就从古典的、由一字一词原则组成的词组,变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具有双字双音节的独立单词。31从语言上来说,这就改变了“自由”一词的古典语言结构。32

将“自由”对应“liberty”不仅改变了词的结构,使其从词组转变成了单词,而且这种转变包含的意义更为重大,语言学上的改变同样也带来了语义上的变化,因为它将一个原来带有强烈主体性的“自”与“由”粘合为一个二者不可分割的单词,于是“自由”成了一个“去主体化”的名词,即“自”所代表的行为主体消解在名词中。同时这个名词只代表着一种状态、一个抽象的概念,从而消解了词语原有的“由”所代表的行动含义。“自由”的这种语言学的结构变化以及语义上的变化需要具有一定西学知识的人才能够理解其新含义,注意到其与原来词语中的差别,并且非常精细地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进行阐述。但是,严复的翻译是用文言文写成,读者均为沿海都市地区的上层知识界,而绝大多数乡村社会对这种词语微妙变化所带来的意义尚无任何感知。

由于“自由”新词的含义源于西方,而且中国知识精英参与了它的转型与传播,于是在20世纪初期,“自由”新词便受到改革派和都市精英的欢迎。33在新文化运动前后以及20年代,都市知识群体和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群体尤其欢迎这个词,它频繁地出现在一二十年代的各大报刊。34在社会领域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现代都市的印刷文化创造了一系列以“自由”为前缀和后缀的词语,例如,恋爱自由、自由社交、自由交友、自由离婚,等等。35早期共产主义者也是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气氛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都被带到了江西苏区以及后来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

四、“以自由为原则”与乡村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扞格

五、“自主”:在家国舞台上演进

与此同时,“自主”一词在20世纪的发展则有不同的路径。相比古典文献中的“自由”,“自主”出现较晚但同样在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些微变化。最早,“自主”往往出现在与婚姻有关的场景,例如在明清戏剧家李渔(1611—1680)的剧本中,男主人公说到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46同样的情况,清代小说家蒲松龄(1640—1715)也让一位女子说出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47“自主”意味着自己做决定,某事由自己做主。虽然“自由”与“自主”都表达了一个人具有做出决定的主观能动性,但与“自由”/“liberty”相比,古典含义的“自主”与“自由”都强调主观能动性,也都具有行动能力。但是从语义上说,两词有着些微的差别,“自由”有允许主体无限制的随意性,而“自主”则强调在某种事情上做决定的主动性。这种细微之别不容忽视,因为两个词并非同义词,这使得二者在遣词造句时不可相互替代。也正是这个细微的差别,让它们在近代走上不同道路。

“自主”一词的现代转型可追溯到传教士在19世纪的翻译,其过程却不如“自由”那样连续平顺。尽管1844年传教士在编纂辞典时,曾使用“自主之旨”指称“liberty”,48然而,不久又给了“liberty”的中文定义加上了“自由”和其他相似的词汇,似乎在选择“liberty”的中文应对词时举棋不定。19世纪80年代传教士在翻译清廷文件时,有时又将“自主”用于指称与国家主权的“independence”,有时又用于指称个人权利。49同期,词语的转变在士大夫阶层仍然缓慢,这种情况持续到19世纪90年代,至少此时在一群上层知识妇女中,“自主”仍然被用于描述与婚姻有关的事务。50同时,男性士大夫则开始接受“自主”用于与国家主权有关的事务,例如,严复就清晰地界定了“自由”与“自主”的适用范围,指出“身贵自由,国贵自主”,51说明“自由”与个人权利有关,而“自主”与主权有关,两词开始发生变化与分化。从1895到20世纪的头十年,“自主”也常被用来指称与主权及国家独立性有关的事务。52所以,在20世纪初,“自主”似乎仍游走在传统词义与转型的边缘。

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含义的混合,“自主”在晚清政治运动中偶有浮现。1903年在章炳麟(1869—1936)与康有为(1858—1927)的辩论中,章使用了“汉族自主”来说明自隋唐以来的汉族统治中原的情形。53章炳麟对“自主”的这种用法仍然维持了其古典词语的结构和涵义,但延伸到了国家政治事务的层面。在20世纪初,传教士与严复将“自主”用于对应“independence”的用法已经不复存在,“independence”晚些时候则与“独立”一词最终成为固定的对应关系。54正因如此,“自主”在20世纪初仍未与特定西方词语建立固定的应对关系。

“自主”的延伸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陕甘宁边区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所推行的婚姻改革实际上是晚清以来家庭改革运动的继续。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强权以及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从晚清改革派到五四一代进步知识分子都号召进行家庭改革,将其作为建立强大民族国家的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家庭改革观念代表了文化精英关于国家民族建设的话语,是建立在“家国一体”的儒学政治理论之上的。正如当时许多学者指出,在这种“家国一体”的模式中,妇女在家长制家庭中受压迫的地位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因此,从家长制家庭中解放妇女就有了特殊意义,如同中国可以摆脱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家庭改革、解放妇女因此成为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61尤其是对于中国的都市知识精英来说,他们的民族自尊常常会被西方列强横行的现实所羞辱,他们在半殖民地中国的低下地位和中国妇女在家长制家庭中的低下地位有着很大的相似性。62从这种观念出发,国家的秩序仍然是家庭秩序的延伸,而且可以延伸到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

由于“自主”是从与婚姻有关的事务中脱胎而来的,又在晚清民族主义兴起时转型成一个与国家主权有关的词汇,再于20世纪30年代的情形下进入政治领域,它非常适合表达国家对家庭进行的改革。“自主”的出现连接了家庭和国家,以家国同构作为基础,对于妇女和国家来说都可以是一个实践性指标与表达主体的象征。于是,这个词汇成为枢纽,重新连接起家国关系网络,也成为妇女为婚姻的自主以及国家为民族解放的斗争具有同构性的基础。而且从语言学的角度,相比外源性“自由”/“liberty”/“freedom”的静态观念,“自主”包含了强烈的行动者的主动性,可以象征着妇女和国家的行动力,参与实践,决定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能力。

六、从“自由”到“自主”:法律实践中的原则

正是由于“自主”保持了其传统语义与语言结构的内容,司法人员才能将其运用于法律实践中,强调妇女在婚姻中自己做主。与“自由”相比,“自主”排除了行动者不受约束的主观性,却仍然保持了词语赋予行动者的主动性。配合运用法律技巧,司法人员能够从女方的家庭中分离出当事妇女的意愿,有助于将妇女的婚姻问题从父母家庭各方面的复杂考虑中解放出来,逐渐地削弱传统式家长对妇女的控制,给予妇女掌握自身命运的力量。66通过执行这一原则并运用法律手段,法庭希望逐渐把婚姻从家庭事务转化为个人事务,成为当事妇女的个人选择,这样就为下一阶段革命的婚姻家庭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边区高等法院认为,实践自主原则有利于消除对婚姻自由原则的机械执行,更重要的是可以克服司法实践中的法律形式主义,同时有利于认可妇女的意愿和其自主权利。高等法院的文件显示教条式执行婚姻条例的情况的确在边区存在。在法律形式主义影响下,面对婚姻纠纷,只是因为当事者要求“婚姻自由”,或声称婚姻是“父母包办”“买卖婚姻”,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或司法人员便简单地或解除婚约,或直接判决离婚,而没有对婚姻背后的物质动机加以审查,或是对父母挑唆的因素加以考虑。67

在1943年封彦贵诉张金财案件中,情况就是如此。此一案件发生在边区的陇东地区,1928年农民封彦贵让4岁的女儿捧儿与张金财5岁的儿子张柏订婚,收了10块银圆的彩礼。但是1942年封彦贵变卦了,因为面对当时彩礼的疯狂涨价,封彦贵觉得吃亏了。于是,他先为女儿取消了原来的婚约,后于1943年3月将女儿高价许配给了另一个人。一周之后,捧儿“偶遇”前未婚夫张柏,二人很快决定要坚持原有的婚约。在捧儿的暗示下,张家约集族人夤夜前去封家抢婚。封父前往县城法庭控告张家抢婚。1939年《婚姻条例》严禁买卖、包办、强迫婚姻,县司法处据此判决封捧儿与张柏婚姻无效,并惩处了张家抢婚。捧儿不服,上告到陇东专员马锡五处。马锡五(1899—1962)亲自下乡调查,不仅调查抢婚,而且了解了当事男女双方的意愿,最终否决了县司法处的判决,判定捧儿和张柏的婚姻有效。马锡五在判词中批评了华池县司法处的教条主义作风,认为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包办婚姻,没有考虑捧儿和张柏的婚姻基础在于“双方自愿”,符合“边区婚姻的自主原则”。68

但是,“自主”一词并未立刻被正式司法词汇所接受。直到1944年,大部分政府干部和司法人员承认,“婚姻自由”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混乱,并且也试图解决这种混乱。从1944年到1946年第二次修改《婚姻条例》期间,在边区高等法院的文件中,“自由”“自主”已经开始混用,常常出现“自由自主”或“自主自愿”以及“自主”,反而“自由”一词在案件判词中逐渐减少。在1945年年底为边区推事审判员联席会议所准备的讨论材料中,边区高等法院就对《婚姻条例》颁布以来的司法实践做了反思,指出过去几年推行的婚姻改革中存在着反复,同时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应该是自由自主的,这在我们的施政纲领十六条中已明确颁布”69。

七、从法律实践到政治社会领域:“自主”一词在后冷战/后革命时代

从世界范围看,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自主”作为一个政治性词汇,不如它作为社会性质的词汇使用得那么频繁。一方面,中国当时在国际事务上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自主”更多地出现在谈论婚姻事务方面。在和苏联交恶后,“自主”又重新返回政治与外交的舞台。75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但是邓小平不断地提醒中国在外交上和经济发展上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6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遭遇西方世界的经济和技术制裁,“自主”在社会上就获得更为广泛地接受,因为它符合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时需要秉持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在这种社会氛围中,“自主”开始进入国家主权、外交活动、经济发展、教育实践各个领域等,而西方对中国在先进科技方面的封锁使得自主精神在科研技术创新上更为重要。“自主”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其进一步延伸,从简单的短语上升为名词,进而成为抽象概念,如自主性,而且与权利相结合,如自主权,强调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

①[美]列文森:《儒学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143页。

②同上,第144页。

③同上。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模糊又广泛的说法,但是在后面的讨论中会落实在具体的文字内涵和行为上。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人民日报》1978年3月8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颁布),法律图书馆网站,,2011年9月8日访问。

⑦LydiaLiu,TranslingualPractice:Literature,NationalCulture,andTranslatedModernity,1900-1937,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5,pp.26-29.

⑧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⑨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他们在书中并未专门讨论“自主”一词,仿佛不重要。

⑩郑大华、邹晓战(编):《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TaniBarlow,“TheorizingWoman:Funü,Guojia,Jiating[ChineseWomen,ChineseState,ChineseFamily],”inAngelaZito&TaniE.Barlow(eds.),Body,SubjectandPowerinChina,Chicago,IL:UniversityofChicago,1994,pp.253-289.

12关于这个改变,详见丛小平:《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婚姻的重塑》,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13在婚姻改革中,尽管民国时期的立法者们的确创立了一套性别平等的自由主义式的婚姻民法,但是其影响始终限于城市,在内陆及农村中少有实施(参见KathrynBernhardt,“WomenandtheLaw:DivorceintheRepublicanPeriod,”inKathrynBernhardt&PhilipHuang[eds.],CivilLawinQingandRepublicanChina,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4,pp.187-214)。郭贞娣(MargaretKuo)的研究显示某些城市平民妇女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妇女在婚姻纠纷中也可能受惠于民国法典,但也承认这些普通妇女受惠于民国民法典的程度实际上取决于法律机构是否存在,而在当时民国法院实际上并未延伸到广大的乡村地区(参见MargaretKuo,IntolerableCruelty:Marriage,Law,andSocietyinEarlyTwentieth-CenturyChina,NewYork: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Inc.,2014,pp.3-21)。

14PaulA.Cohen,DiscoveringHistoryinChina:AmericanHistoricalWritingontheRecentChinesePast,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4,p.14.

15参见EdmundS.K.Fung,“TheIdeaofFreedominModernChinaRevisited:PluralConceptionsandDualResponsibilities,”ModernChina,Vol.32,No.4(2006),pp.453-482。尽管冯兆基不同意将自由的概念做中西两分法,那是因为他已经将“自由”的古典含义排除在他对“自由”的定义之外了。

16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8页。

17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载郑大华、邹晓战(编):《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第127—145页;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和使用》,载《史林》1999年第1期,第57—62页。

18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和使用》;[意]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黄河清译,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19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金观涛与刘青峰教授的研究也确认了这一点,见其《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525—526、611页。

20作者认为,日本学者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接受了“自由”一词为“freedom”/“liberty”的对应词是因为对日语来说,汉英两词均为外来语,因此可以不为“自由”一词的古典词义所累。

21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和使用》;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22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611—612页。

23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24虽然严复翻译米勒的书在1903年才正式出版,但是一些章节在1900年前后已广泛流传。

25胡其柱认为严复不仅是第一个将“自由”定义为“liberty”的人,而且也第一个将“自由”定义为个人权利。参见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26在翻译斯宾塞的AStudyofSociology时,严复的确使用“自由”来指称“liberty”,但是书名却用“群学”,可见严复对“自由”的理解仍然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界定,准确地表达了著作者的原意。参见斯宾塞:《群学肄言》,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9—30页。

27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308页。

28[唐]罗隐:《筹笔驿》。

29同上。在汉代以降的历史文献中,“自由”一词用于表达个人意志的为所欲为,例如,“既总朝政,生杀自由”(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308页;亦见“晏执金吾,兄弟权要,威福自由”(刘正[土炎]、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410页)。

30如梁启超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古典汉语中,汉字是以单字为词,见[意]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第94页。另一方面,民间白话则存在许多字词。自晚清起,甚至更早,文人士大夫开始将白话带入书写,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运动延续了这个趋势,最终主导了现代汉语。

31这种现象类似中国的许多外来词汇,使用多字为单词的形式,例如“葡萄”“沙发”。在这种形式中,双字或多字成一单词,不可分割。

3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308页。事实上,现代西方语法并不适合解释分析古文,但为了说明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只能借用西方现代语法。

33JeromeB.Grieder,HuShihandtheRenaissance:LiberalismintheChineseRevolution,1917-1937,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0;黄克武:《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载郑大华、邹晓战(编;《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第27—43页。

34参见炳文:《婚姻自由》,陆秋心:《婚姻自由和德谟克拉西》,载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233—235、242—245页。

3520世纪30年代,这些新词汇收入一种新型词典,即《新名词辞典》,邢墨卿(编):《新名词辞典》,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第51页;许慧琦:《娜拉在中国:新女性性向的塑造及其演变》,台南:成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245页。

3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载《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史料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37页。

37参见TheSovietLawonMarriage:FullTextoftheCodeofLawsonMarriageandDivorce,theFamily,andGuardianship,Moscow:Co-OperativePublishingSocietyofForeignWorkersintheUSSR,1932,pp.3-13。1926年苏联婚姻法赋予个人单方面离婚的权利。

3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载《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史料选编》,第176—178页。

39《湘赣苏区婚姻条例》,载《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史料选编》,第235—236页。

40丛小平:《左润诉王银锁: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婚姻与国家建构》,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10期。

41《孙善文上诉王生贵案》,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1495;《连生海贺相林上诉案》,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1407。

42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载郑大华、邹晓战(编):《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第14—26页;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403—420页;危兆盖等:《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载郑大华、邹晓战(编):《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第1—10页。

44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330—332页。

45朱学勤:《1998:自由主义学理的言说》,载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399页。

46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310页。

47蒲松龄:《西湖主》,载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258页。

48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和使用》;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金观涛、刘青峰指出,此一词汇也许存在着其他含义,但是非常罕见(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525页)。

49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525—526页。

51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52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526—527页。

5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载《章太炎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186页。

54“独立”一词的古典含义是形容一人独自站立的状态,也可以指一种孤立的状态,如屈原的“遗世独立”。根据金观涛、刘青峰的研究,认为“独立”一词作为政治词语出现在1900年左右,并常与“自主”连用甚至混用。但严复在《政治讲义》中试图厘清二者。参见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614页。所以,“独立”一词的广泛使用只是在20世纪才开始。

55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的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526页。

56邢墨卿:《新名词辞典》。

57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2—505页。

58汪晖:《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形式”的争论》,载《亚洲视野:中国历史的叙述》,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7—281页。

59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0—93页。

60关于当地妇女的自主性论述,XiaopingCong,Marriage,LawandGenderinRevolutionaryChina,1940-1960,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6,chapter2。

61SusanL.Glosser,ChineseVisionsofFamilyandState,1915-1953,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pp.5-10;DorothyKo,TeachersoftheInnerChambers:WomenandCultureinSeventeenth-CenturyChina,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4,pp.1-5;GailHershatter,“TheSubalternTalksBack:ReflectionsonSubalternTheoryandChineseHistory,”Positions,No.1(1993),pp.103-130.

62GailHershatter,“TheSubalternTalksBack:ReflectionsonSubalternTheoryandChineseHistory,”Positions,No.1(1993),pp.103-130.

63《高院:判决书集成》,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29。

64XiaopingCong,Marriage,LawandGenderinRevolutionaryChina,1940-1960,Chapter2;XiaopingCong,“From‘FreedomofMarriage’to‘Self-DeterminedMarriage’:RecastingMarriageintheShaan-Gan-NingBorderRegionofthe1940s’”TwentiethCenturyChina,Vol.38,No.3(2013).

66同上。

67XiaopingCong,Marriage,LawandGenderinRevolutionaryChina,1940-1960,Chapter3.

68《封彦贵张金才儿女婚姻案》,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842。

69《婚姻问题与婚姻条例》(1945年),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72。

70《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解释》(1945年),陕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5,案卷号72。

71同上。

72关于1950年《婚姻法》制定的背景、委员会成员的背景,以及作者对于《婚姻法》中使用“自由”一词原因的分析,XiaopingCong,Marriage,Law,andGenderinRevolutionaryChina,1940-1960,pp.245-252。

73关于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民间仍广泛使用“自主”一词的情况,亦见XiaopingCong,Marriage,Law,andGenderinRevolutionaryChina,1940-1960,pp.245-252。

74“婚姻自主权是事实的权利,婚姻自由是一种立法价值取向。”《婚姻自由原则与婚姻自主权的区别有哪些》,华律网,2020年8月3日访问。

75毛泽东在1959年的一个讲话中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路线。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7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131、382、223、254页。

THE END
1.辞典里的奥秘婚丧嫁娶一词背后的多义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丧、嫁、娶"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结婚(婚)、离世(丧)、出嫁(嫁)和迎亲(娶)。每一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些词汇不仅是日常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传统礼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https://www.rg88675o.cn/shi-ci-jian-shang/216875.html
2.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网当前位置: 扫描关注微信 点击关注微博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 电话:010-84084779 传真:010-5617674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9层 邮编:100054 邮箱:zxzixunfuwu@163.com 版权声明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12430号https://c-smf.mca.gov.cn/n945/index.html
3.有道词典Are you single or married? 你未婚还是已婚? 3. 11kb If she's engaged or married, Walk Away! 若她已订婚或已婚,就走吧! 4. 13kb Please state whether you are single or married. 请说明你是单身还是已婚。 5. 13kb Question: Is it better to be single or married? 问题:结婚好还是单https://m.youdao.com/singledict?q=or%20married&dict=blng_sents&more=true
4.《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巴西]保罗·柯艾略著,许耀云译北京所属分类:图书>小说>情感小说>家庭/婚姻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为参考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划线价可能会与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04464156.html
5.婚姻的解釋婚姻的意思漢典“婚姻”詞語的解釋婚姻(社會學名詞) 婚姻,泛指適齡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經濟生活、精神物質等方面的自願結合,並取得法律、倫理、醫學等層面的認可,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戶成親,共同生產生活的一種社會現象。形成人際間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觀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以婚禮的方式來宣告成立。結婚的原因https://www.zdic.net/hant/%E5%A9%9A%E5%A7%BB
6.中国婚姻家庭词典字典/辞典中国婚姻家庭词典 该信息已归档商品名称:中国婚姻家庭词典 品种:字典/辞典 属性:综合字典/辞典, ,80-85年,,32开 ,,页码不详, ,汉字,, , 点击查看更多 中小学政治教师辞典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库存品有光盘) 新华字典 科技英语常用词组https://js.7788.com/s305/46146580/
7.越南举行同性恋游行政府或认可同性婚姻【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一直以来,同性婚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争议。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们认为选择同性伴侣结婚是同性恋者的权利和自由,不应对同性恋持歧视态度; 而反对者多认为同性结婚违反宗教伦理,大逆不道。目前,在世界上224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丹麦、芬兰、英国、瑞典、瑞士、http://www.cb.com.cn/index/show/sd/cv/cv135160121312/p/s.html
8.国学院中国史专职教师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 1958年8月生于浙江绍兴市, 1982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杭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从事军事史、古代兵法研究。2002年7月退役。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https://lsxy.ruc.edu.cn/szdw/gxyzgszzjs/c0e3f1717e184cad9f92790f8f5589f7.htm
9.关于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项目公告法规库31、《中国体育市场理论与实践-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研究》 张岩(成都体育学院) 柳伯力(成都体育学院) 王清芳(成都体育学院) 蔡军(西安体育学院) 钟天朗(上海体育学院) 32、《新闻传播百科全书》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33、《川剧剧目辞典》 http://www.110.com/fagui/law_250769.html
10.1984辞典婚姻:大概率在可忍受与难受之间来自陈以拓的札记1984辞典 婚姻:大概率在可忍受与难受之间摇摆。 (经典分割构图) https://weibo.com/1762933511/NazJWAugz
11.Dictionary.comMeanings&DefinitionsofEnglishWordsThe world’s leading online dictionary: English definitions, synonyms, word origins, example sentences, word games, and more. A trusted authority for 25+ years!https://dictionary.com/
12.中国婚姻小史(豆瓣)主要成果有《中国婚姻小史》《心斋问学集》《两汉社会与经学》《两汉佚经整理与研究》《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点校本汉魏丛书》等,合著有《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阅藏知津》,主编《羊角历史文化丛书》(30种)、《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丛书》(5种)、《掌故大辞典》等。 目录 ··· 引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855268/
13.浅议婚姻自由然而,由于封建婚姻制度残余和资产阶级婚姻观点的影响,以及某些旧的习惯势力的存在,在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许多地方还不时发生干涉婚姻自由的现象。比如,包办、买卖婚姻,非法阻挠子女的婚事,阻挠并非禁婚姻亲的同姓男女结婚,干涉寡妇再婚,子女干涉父母再婚或复婚,强制或阻挠当事人离婚等等。其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采取禁闭、捆绑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4/id/354511.shtml
14.根据我国制定的新婚姻法小三的定义是怎样的?导读:婚外恋,指有婚姻关系的其中一人,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超出友谊的关系,也称作出轨。外遇的定义依不同研究领域有些许不同,在社会学辞典中,外遇即有发生性交行为;若仅有“思想或行为上的不贞”而无实际的性接触,可称之为精神外遇。法律上,性关系被视为是外遇的必要因素,此性关系是指已婚者与非配偶发生自愿性的https://www.64365.com/zs/839648.aspx
15.〈人文社科〉[中国婚姻史].陈顾远.高清版.pdf内容提供方:WX:r20090696 大小:4.29 MB 字数:约小于1千字 发布时间:2017-10-17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37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人文社科〉[中国婚姻史].陈顾远.高清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17/137315850.shtm
16.“祖”和“宗”以及“祖宗”与“祖先”,祖宗十八代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https://www.meipian.cn/2zidgicu
17.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图分类号查询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CLC,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Library,中图分类号查询,婚姻家庭继承法,杨立新主编,2010,相关图书https://www.clcindex.com/book/view/BEEE1B5F5ABA4614C61F303B1918E6EC/
18.危险的男女关系(精选十篇)而几年前播出走红的著名影视剧《婚姻保卫战》可以说是为观众提供了一本现实版的“婚姻教科书”, 还有人把该影视剧定义为“婚姻辞典”。由此可以看出, 这部作品在很大层面上代表并影响了当代中国男女两性青年的婚恋观, 从该剧目中可以窥探出如今男女两性关系的差异及其变化。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7oi3mp.html
19.风笑天46. 《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7. 《当代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技术》(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48. 《调查研究知识手册》(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1] B学术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http://baike.soso.com/v6327255.htm
20.周易辞典易经百科全书周易辞典提供易学知识百科大全,包括周易预测、易经算命、生辰八字、风水大全、六爻预测、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紫薇斗数等百科知识大全。https://zhouyic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