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三月里上了热搜的话题与小说

有一种称谓叫宝贝。在爸爸妈妈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贝。

有一种温暖叫回家。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

有一种希翼叫等着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从家里少了你,人间便无好时节。为缘寻找,为爱坚守,我会一直等着你。

有一种罪恶叫拐卖。这是惨绝人寰、超越谋杀的罪恶。

今年两会期间,“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的建议上了热搜,热搜的题目是“建议拐卖妇女儿童罪最高调至死刑”。她认为,“拐卖犯罪的量刑必须重于绑架罪”。

张宝艳不止一次讲起过那个故事:1992年的一天,她的孩子在商场走丢了。“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在大街上一边哭一边喊儿子的名字。”张宝艳的孩子当时只有4岁,她当时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孩子被拐了。

三个小时后,儿子自己走回了家。“我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要是真拐走了,我就不活了。”

因为差点丢失孩子,张宝艳自费创办了寻子网站。因为战友家丢失了孩子,军旅作家梅国云创作了长篇小说《拐卖》。

《拐卖》出版发行之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拐卖》成了三月里上了热搜的话题与小说。

《拐卖》是作者梅国云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智障男孩“若水”被人贩子拐卖,母亲小草千里寻儿,又惨遭人贩子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作者心灵在痛苦的挣扎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主人公若水身上所承载的“至善”及永不停止追求善良、真诚的精神。

1987年6月,梅国云从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驻陕某部政治处改行做了干事。部队驻地在咸阳、西安、渭南三市交界的瓦头坡。通往三座城市的公路在此交集。公路两边是绵延数公里的专门接待过往司机的乡村饭馆。梅国云所在部队的营区被老虎沟一分为二,东边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属于富平县地界,西边的作业区属于三原县地界。

因为地处三个地区的边缘,属于行政管理的真空地带,也就成了一些人贩卖黄金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天堂。《拐卖》里面的很多情节正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周末,政治处陈主任请梅国云和几个江苏老乡吃饭,大家发现嫂子——陈主任的爱人神情悲伤,后来才知道,自卫反击战开始那年,陈主任在兰州军区汽车某团十连当指导员。忽然有一天上级命令部队进入战备,而令人心酸的一幕就是干部家属必须立即离队返回老家。

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才一岁零九个月。因为要打仗,夫妻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分开搞不好就是生离死别。那一夜两个人都没有合眼。第二天嫂子就抱着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丈夫,踏上了返回安徽宿州老家的路程。

走失时的小华松

当时不像现在,坐个卧铺乘个飞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陈主任是求爷爷告奶奶才弄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的硬座。坐在一起的另外还有两个人,陈主任托付那两个人,自己是军人,因为战备,妻儿要回老家,拜托路上照应一下。夜里,嫂子实在扛不住就睡着了,等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身边的那个被托付的年长一点的旅客说,你的孩子被那人(被托付的另一个年轻一点的旅客)抱下火车了。

丈夫舍命去打仗,自己却搞丢了儿子,嫂子一下子就崩溃了。因为精神受了很大刺激,从此,只要有人在她跟前说到丢孩子的事和年轻生命消逝的事,就会伤心欲绝。

一岁零九个月大个孩子,是为了那场战争被歹人抱走的。梅国云依稀听说,孩子叫陈华松。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夫妇俩就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骨肉,一听说哪里有消息,就立即奔赴,40年来,跑过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后来帮助好几个其他家庭寻找到了孩子,自己的孩子依然没有音讯。

2008年以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等多家媒体曾以《我的孩子你在哪?》、《太湖老兵30年后再寻亲》为题进行过报道。

陈策明老家在安徽省太湖县,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省立医院分院工作,还当过几年副院长,如今夫妻俩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二儿子从法国留学回国,小女儿也已经参加工作,一家人一直生活在合肥。

陈主任家发生的这个事,是梅国云那个时候最为深刻的记忆。军人,有太多的不易。军人这个职业,就是奉献牺牲的代名词。

梅国云的孩子若冰是1991年出生的。因为他和爱人都是军人,想到陈主任的孩子,每当逗着小家伙咯咯笑的时候,梅国云的心里就会悲哀,万一再来一场战争,他和爱人都要上前线,这孩子可怎么办?

揪心的事还在后面。当孩子长到三岁多的时候,梅国云才发现小家伙有些不正常,到西安儿童医院检查,智商只有25。那个时候当兵,无论是政治关还是遗传关都要查好几代。两个分别出生在相隔千里的健康家族的人,怎么会生出智商只有25的孩子呢?专家分析,可能与他爱人妊娠期间在部队医院从事试剂检验有关。部队对这样的孩子,无法实施补助和就业上的安排,即便是有国家的关爱,孩子所受到的伤害也是一辈子的,父母必须操心一生!

梅国云相信,孩子来到父母身边,是命运的安排。在抚育孩子的这20多年来,是孩子升华了父母的爱,让他们走进他们这个群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生命各有各的精彩。人亦或人之外的其它众生,彼此应该释放爱。人中的有能力的强者,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更大。

梅国云说,对做父母的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必须让无辜的孩子一辈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否则孩子就可能会遭受各种欺凌。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原型正是作者梅国云的孩子若冰,他在学校里所受的令人发指的一次次欺凌全是真实记录。

梅国云说,在创作过程中,每写到这样的细节,他都是心如刀绞,泪流满面。他实在不忍把孩子在学校所受的全部苦难写出来。他觉得,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一辈子都亏欠儿子。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才能让他一辈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这样的担忧与日俱增。从孩子被查出智商有问题的那个时刻起,梅国云就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一个智商只有正常人四分之一的孩子,万一被人贩子弄走了,谁家会接受这样的孩子呢?每当走在瓦头坡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想着这里肮脏的拐卖交易,梅国云差一点思虑成疾。《拐卖》正是在这样的思虑中构思出来的。作者说,他写作《拐卖》,就是把他个人的痛苦表达出来,以慰藉那些有共同遭遇的人。

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最终离开这个世界。对于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命运,作者实在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浸润滋养,赋予他以超能量。这样即使他的妈妈小草老了,永远地离开儿子了,若水也不会被欺凌,不仅如此,他还能用他强大的本领救赎无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作者渴望我们的社会充满友爱,渴望生活在底层的人,特别是残障人士,都能得到国家充分的安全和物质上的保障,使他们无忧无虑平安快乐地生活一辈子。

《拐卖》原名《若水》,2008年4月出版后,当年就进行了再版。根据《若水》改编的长篇广播小说在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了两次。2009年5月29日开始,长篇广播小说《若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黎明剧场连播两个月。被听众誉为一部母亲千里寻儿,感人至深的血泪文书;一部智障儿成为“超人”,天佑神慧的特教教材;一部大爱无疆,文字惊悚的现实版《蜘蛛侠》。

修订后的《拐卖》与原著《若水》相比,文字上做了一些调整。当年《若水》在网上连载时,每天都有约三万多的阅读量。因为大家嫌前面的文字节奏太慢太压抑,最后的三分之一文字,基本上是在读者的推进下完成的,节奏甚至情节完全满足了读者的要求。

此次修订,后三分之一文字仍然保持了原貌。主要原因是为了保留当年网上连载时的互动和创作时的情绪的痕迹。虽然若水的大学生活有些失真,但大家当时在网上阅读却叫好声一片。他们跟随着苦命的若水成长,终于看到若水将拐卖他的坏人抓获,并且还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最终与母亲团圆。在现实中无奈的人,把良善的祝福寄托在了文学中。

十年前,《若水》在4月份出版,广播小说连播到5月12日时,汶川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除死伤外,还有很多人失踪。当时全国都在搞赈灾活动,梅国云作词的广播小说《若水》的主题曲《可怜的孩子你在哪儿》,成了赈灾义演的重要歌曲。

现实中的地震和小说中的虚构巧合了,引起读者来信询问。梅国云说,无论是拐卖还是地震,生命的消失,生死离别的痛苦是相同的。个人的痛苦写出来,能够安慰互相支持共同遭遇的生命,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最大收获。

今年3月,《拐卖》出版发行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众多的宝爸宝妈感同身受,谈了自己的看法。宝妈陈晶说,这是一本很走心的作品。归家的路,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小段旅程,但对于被拐卖的自闭症儿童若水来说,熟悉的家园和亲人的音容却是遥不可及。这一对母子坎坷多舛的命运让人揪心,结局的团聚又唤醒我们对生活的信心,善良才是人性的最终的归属。

吕燕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宝妈说,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在子宫里时是有形的脐带,交换给孩子最重要的生命成长营养,任期10月,当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时,有形的通道就退出舞台,而那根无形的纽带,就要开始它的终身在岗。无比结实,无比强大,但又在某个点上脆弱不堪。

宝妈王应芬

宝妈赵彩燕认为,小说主人公若水由于智商偏低,不懂得反抗,在学校多次遭受凌辱。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欺凌案也时有发生。如果说拐卖是一种大恶,那么校园的欺凌则是小恶。小恶不严惩不制止,则会发展成大恶。如果每一个母亲言传身教孩子“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将善的理念从我做起从教育自家孩子做起,那善念就会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辐射开来,那被拐卖的弱小就会越来越少,那寻子母亲的泪水也再不会汇集成江河。希望人世间不再有拐卖,这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祈愿,也是世界上为人父母者的愿望。

宝妈许燕影认为,《拐卖》所透出的社会现实警醒着我们,社会的罪恶从来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是实施者,袖手旁观者和试图掩盖者共同的罪恶。而做为社会一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每个尚存良知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家朴素认为,《拐卖》是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自我完善的启示,是一部感召世人的现代道德启示录。在特立独行的表达之下,隐藏着写作者的“自我的脆弱”。这种脆弱不是文字的压力,而是面对神秘的世界的一种敬畏。《拐卖》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面,它的意义在于反抗既定的经验世界,把不被人深知的隐秘与想象中的世界向我们展露出来,写下带有个人体温和印记的叙事,不断打击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的界限,最终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真实书写。

THE END
1.余华英被判,原来人贩子都在复用骗子的套路10月25日,余华英因拐卖儿童被判死刑。 在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间,她拐卖儿童超过17名。 在2022年,31岁的杨妞花根据自己被拐记忆:她是在5岁时被余华英伪装成和善的邻居阿姨拐卖走的。 杨妞花被拐后第一张照片 由此向警方提供线索,最终将其抓获。 时隔26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E0OTU4Mw==&mid=2247500634&idx=5&sn=e718271a56c141d653371cdd2c6f9177&chksm=97928b084be97c4ef3d4e9a280bef6d9a1a213aa4d36cdc56021cd63a8d0770f33f7704ebd06&scene=27
2.五年被拐悲惨经历:腿折,毁容,被迫生子,最后全村无人生还被拐卖的第五个年头。我拖着残瘸的腿,面容尽毁,身边多了一个无辜的生命。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夜晚,整个村落,共计一百二十五户人家,无一幸免,全部陨落于无尽的黑暗。今日,正是我被拐卖至此的五周年。本应作为战地记者,深入前线记录人间疾苦的我,却意外地被囚禁在了云南这个与世隔绝的偏远山村。我抚摸着隆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47234656464858&wfr=spider&for=pc
3.喀喇沁旗公安局打掉一拐卖团伙离家16年的女子重返家园近日,喀喇沁旗公安局专案组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打掉一专门拐卖妇女的犯罪团伙,热心帮助一名离家已达16年的女子重返家园。 广发协查 确定流浪女真实身份 6月初的一天深夜,喀喇沁旗公安局小牛群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中年女子正在街头漫无目的游荡。见此情景,民警将警车停靠在路边,上前例行盘查。在盘查过程http://m.northnews.cn/2016/0729/1432159.html
4.女子被拐42年后找到家人!警方:人贩子已去世根据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拐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拐卖妇女、儿童三名以上等情形,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如果是犯罪情节特别严重, 可以判处死刑并没收财产。 案情不同,刑期也会不同。有的人贩子,或是坦白罪行,或积极配合找孩子,判以五六年刑期,https://m.gmw.cn/2023-08/07/content_1303471634.htm
5.完结山区人民告诉你,被拐卖到深山给人当老婆逃跑可能性有多大?我昨天就开始追天涯那帖,那楼主怎么都不愿意说山区是哪里,这种不作为,也很让人寒心,对他没什么影响的,却对被拐卖妇女很重要的事,他却选择不做。没人要他回头去救人什么的,只要求说出地址,他都不肯。他家现在虽然不住那边,但是到底是那里出来的人啊,哎。他给大家提了醒,的确很好,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在不影响他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994925
6.网征婚被骗43万女子变卖房产借高利贷帮“真爱”——中国青年网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704/t20170413_9475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