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对四缘的解释新浪佛学

一切有为法所藉以生起的四类条件。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在佛学体系中,为说明万法的因果关系,曾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此中,六因说与四缘说皆是就因而立论,然四缘说系自‘果’之产生以考察各种‘因’的起源。六因则着重说明业报轮回产生的条件。大小乘虽均采用此四缘说,然因二乘之根本义并不相同,因此对四缘的解释遂有差别。玆略述如下︰

(1)因缘︰指生起某一现象的主要条件。如竹器以竹为主要条件,竹就是竹器的因缘。佛教通常认为因与缘不同,就产生的结果而言,亲生(即主要条件)是因,疏助(即次要条件)为缘。于此乃说因即是缘,故称为因缘。小乘以之为直接产生果的因,包括六因中的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等五因。大乘则说是产生果之众多因缘中,主要的不可或缺的亲因缘,如法相宗以第八识种子为一切事物的亲因缘。亦即真实的原因。

(2)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指前念为后念生起的原因。即认识活动形成的条件。由于前念已灭时,能为后念的生起开路,使后念得以产生。因此,前念为后念之缘。在心、心所之相续不断状态中,前后二念的所属种类是相互关联的。前行的思维大体规定后起思维的种类。前后之体等同,称为‘等’。而前念引导后念,其间相续无有障碍,故称‘无间’。又,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因此又称‘次第缘’。唯识大乘以为八识体别,故各自前后相续而起,成‘等无间缘’;小乘则认为异识之间亦可互为‘等无间缘’。

(3)所缘缘︰旧译为缘缘。指诸心、心所攀缘的境界。亦即认识的对象。能思虑的心必须依托外境才能产生思虑。亦即外界客观事物既能使主观心识生起缘虑作用,又能限制其缘虑的范围。可见外境本身既是所缘,又是一种缘。亦即为所起的‘心’作‘缘’,故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指任何一个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与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如阳光、空气、雨水、肥料等,此称与力增上缘。另一类是不障碍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此称为不障增上缘。亦即一切事物皆具有增上缘的功能,唯不能作为自身之增上缘。又,一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有为法不能作为影响无为法的增上缘。因为无为法本是无生法,在四缘范围之外,并非有为法所能影响。

一切法可分为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及无为法等五大类。其与四缘的关系,大致可分二种︰

(1)一切心法、心所法皆由四缘生,唯无想天之天人无知觉,外境无法具有所缘缘的作用。故无想天的心法及心所法不由四缘生。

(2)色法与心不相应行法由因缘、增上缘二缘。由于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非能缘者(即知觉者);又以色法的前后两相,其中的关系既非一定相等,又非必相续,与心法的前衰后起者不同。而心不相应行法在宇宙出现,并没有固定的相续次序,故二法俱无等无间缘。总而言之,心的现象之生起须具四缘,物的现象之生起只须因缘与增上缘。

◎附︰景昌极〈能所双忘空有并遣的唯识观〉

缘有四种︰(1)因缘,(2)等无间缘,(3)所缘缘,(4)增上缘。世间既然一切唯识,而一切识皆是四缘所生,所以名为一切缘生。

第二种缘叫等无间缘。一类相续,前为后缘,是为等无间缘。一类谓之等,六识只能做六识的等无间缘,不能做五识的等无间缘。相续谓之无间,第一念只能做第二念的等无间缘,不能做第三第四念的等无间缘。此种缘,在意识里特别活动,休谟他们讲的许多‘联想律’,全是这等无间缘的作用。至于前一刹那的五识七识八识,为后一刹那的五识七识八识的等无间缘,虽是前者不灭,后者不生,也有‘缘’义,然而因果关系,却不像六识那么显着。复次,其他诸缘,总与所生的果(即识是)和合俱有,而此缘必缘灭而后果生,所以不和其他诸缘和合。

第四种缘叫增上缘。除去以上三缘,其余诸缘,都是增上缘。世间所谓因果,大半是增上缘的作用。例如先生教学生读书,先生便是学生的增上缘。风起花落,火烧水沸,风起火烧,便是花落水沸的增上缘。这是就诸识相续讲的(起落烧沸,都由眼识相续而成。有如活动影戏,那动是由许多片子相续而成。此理精微,读者细味)。若就一识讲,眼识有九缘。

(1)空(空指八识所变的空)。(2)明(指光之本质或功能)。(3)根。(4)境(通是八识所变的功能)。(5)作意(一种心所,当于注意。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便是缺乏作意这个增上缘)。(6)八识。(7)七识。(六识(这儿单指见分而言)。(9)种子。这九缘中,等无间缘不在内,因为前一刹那的眼识先灭了,不能和其他诸缘和合俱有。其余八缘中,种子是因缘,境是所缘缘,剩下的通是增上缘。各识的增上缘,有多有少。眼识最多,如上所说。耳识除去‘明’。鼻识舌识身识又除去空。意识又除去自己,合根与七识为一(因为意识即以七识为根,而前意识于后意识为‘等无间’,非‘增上’)。七识、八识又除去自己和六识,算只有两个增上缘了(七、八识互为增上缘,再加作意,故只有二)。五识待缘多,缘多难办,所以常常间断。六识待缘少,而且所待众缘无时不具,所以除掉遇到‘违缘’以外,无时不起(佛家说与意识相违的缘有五种︰(1)无想天,(2)无想定,(3)灭尽定,(4)极睡眠,(5)极闷绝)。至于七、八识,所待众缘,既无时不具,并且连‘违缘’也没有,所以永远现行。

[参考资料]《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卷一○七、卷一三一;《俱舍论》卷七;《瑜伽师地论》卷三、卷五、卷五十一、卷八十五;《大智度论》卷三十二;《顺正理论》卷十八;《成唯识论》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显扬圣教论》卷十八;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方立天《佛教哲学》。

THE END
1.唯识三十颂讲记唯识法相三、识为种子之现行,而种子起现行,必待缘俱:识为一种功能,此功能未起现行之前,不称识而称种子;种子起现行时,不称种子而称识。所以种子是潜在的功能,识是此潜在功能的发生作用(即现行)。而识之起现行,必待四缘俱备。四缘者,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http://www.fjzjg.com/files/article/fulltext/0/401.html
2.缘起法则中的四缘四、增上缘 增上缘是指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等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或无碍于现象发生的原因条件。 以上四缘,可分为直接的因生果的关係,这就是因缘;另一种是间接的、疏远的因生果的关係,包括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此外,若就诸法的生起与四缘的关係而言,在物质现象的色法上,只须亲因缘和增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31/15/3754135_244892529.shtml
3.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所谓识,本来是一种功能,此功能未起现行之前(即潜隐的功能) ,不称识而称种子。此功能发生作用 (由潜隐而生起现行) ,不称种子而称识。种子生现行,必待缘俱。心法生起要具备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四种缘,色法生起只须因缘、增上缘二种缘。八个识共有三种能变。《唯识三十颂》说: http://www.zgfxy.cn/Item/451.aspx
4.第二节·初能变——阿赖耶识之二所以,上句话是后面那句的等无间缘,即它的开导之因。 四缘中,心法是四缘生,需要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四个条件才能生起。而色法是二缘生,只需因缘和增上缘两个条件。 佛法中,所缘又有亲所缘缘和疏所缘缘之分。亲所缘缘是识直接所缘的对象,疏所缘缘只是外在的助缘,不是由识直接认识的。前https://www.jiqun.com/index.php?app=@article&ac=show&id=553
5.佛经对四缘的解释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在佛学体系中,为说明万法的因果关系,曾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此中,六因说与四缘说皆是就因而立论,然四缘说系自‘果’之产生以考察各种‘因’的起源。六因则着重说明业报轮回产生的条件。大小乘虽均采用此四缘说,然因二乘之根本义并不相同,因此对四缘的解释https://www.360doc.cn/article/16174219_533312703.html
6.关于“因缘果”的开示所以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缘。这无间缘就是不间断。像我们现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自己有极乐世界的种子,每个人都有,这就是亲因缘。我们现在一心想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所缘缘。我这个念头不断,断了就不行,断了,换个别的,那就去不了,这是念头不断,所缘缘,这是不间断。增上缘,到时候佛来接引你,阿弥陀https://www.meipian.cn/4ywdremi
7.了解佛学中的业,缘,果心法依四缘生起,一是因缘,亦名亲因缘,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亲因缘。二是无间缘,亦名等无间缘,即众生攀缘的心,前念,后念持续不断,故名无间缘。三是所缘缘,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对象,经云,心本不生,因境有缘,故一切外境皆为所缘之缘。四是增上缘,除前三种缘外,其他所有增加https://www.jianshu.com/p/06f8d4fe97bf
8.华严演义册二每一个缘中,展开都是无量的因缘,归纳成这四类︰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凡是缘生之法都是当体即空,《般若经》上常讲的‘无所有’、‘不可得’。无所有不是没有,不可得是真的不能有‘得’的意念。若有‘得’的念头,烦恼就起现行,就要造业了。如果心地真正清净,知道一切万事万象都是无所有、http://www.fa-in.org/bfnn/bookgb/books3/2073.htm
9.论佛教因果法则的逻辑解析–西园戒幢律寺(2)等无间缘(次第缘):即依次第而生,“果”是紧随其“因”而来,可以说它是构成有情意识能前后相续不断的缘。如波浪的相逐。 (3)所缘缘(对象之缘):指能现起主观意识的客观对象,例如有一个对象或外境可以作为发生的“原因”。 (4)增上缘:对于凑集事物有其间接的关系,它能促成所有持续发展的缘,以达到https://www.jcedu.org/200601/8850.html
10.南怀瑾《佛说入胎经》今译原文及白话文(全)学佛参禅我们知道,缘有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现代医学把受精卵当成生命发育、成长的根源。但是从佛学观点来看,这个受精卵只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阿赖耶识所缘的缘。 由于阿赖耶识“执藏”的特性(也是根本无明所在),就把这一小颗受精卵当成自己,“依止而住”。 从此,执着这一小块胚胎的成长、发育https://www.hanxiangt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06
11.如何得坚牢地神保护?地上这一些生物,地底下所含藏著无量的矿物,『宝贝』是矿物,都没有离开大地,这些东西都是坚牢地神所管的,他有大力护持。他虽然能护持,可是亲因缘还是众生的业力,坚牢护神是增上缘而已。正如同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教诲,给我们做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决定是自己造作的,「亲因缘」就是善恶的念头。https://www.97su.net/656/85950
12.弥陀要解第七讲《弥陀要解》净土法门诸法门学修同样的,色法成就、心法成就,都是要因缘具足。色法二缘成就,即具足亲因缘和增上缘,就能成就色法。 心法是四缘成就,就是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 比如我心里起个念头,要由常州去南京,我想去南京这个念头就是亲因缘;然后要有等无间缘,我上了车,这个念头要一直有,如果我走到半路不想去了,那http://www.hrzh.org/plugin.php?id=jameson_read&act=read&tid=21870&pid=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