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凌晨,三架中国民航包机陆续抵达山西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标志着首批240名涉嫌跨境赌博和电信诈骗的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被我国公安机关从柬埔寨成功押解回国。此次行动是我国与柬埔寨警方第二次开展的包机押解遣返合作,预计将有超过500名犯罪嫌疑人陆续回国接受司法审判。
自党中央部署严打跨境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以来,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今年4月,中柬警方首次联合开展包机押解遣返行动,成功将680余名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带回我国。9月,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期间,中柬双方就加强打击赌诈犯罪合作达成共识。
近期,柬埔寨警方在金边市清剿一处赌诈园区,抓获来自多国的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其中包括众多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公安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山西省公安厅全力展开包机押解和案件侦办工作。
公安部负责人表示,跨境网络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持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坚决铲除涉我国赌博、诈骗窝点,坚决遏制此类犯罪高发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民众,要自觉抵制赴境外或在网上参与赌博,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日,公安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以下简称《惩戒办法》),该办法旨在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联合惩戒制度的建设,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有效实施。
《惩戒办法》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的惩戒原则和措施。根据《惩戒办法》,惩戒对象包括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以及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各类通信工具、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个人和单位。
具体来说,惩戒对象包括以下几类:
针对这些惩戒对象,将采取以下措施:
《惩戒办法》还明确了分级惩戒的原则,根据犯罪行为和严重程度,惩戒期限从一年至三年不等。惩戒期满后,有关惩戒对象将自动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该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日,我国公安机关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2023年9月起,公安部部署推进边境警务执法合作,在缅甸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成功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猖獗行为。
11月16日,缅甸警方在各方大力配合下,成功抓获并移交我国公安机关3名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成员。同时,我国公安机关决定对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等10名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进行公开悬赏通缉。
2024年1月,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向我国移交犯罪嫌疑人4.1万余名。1月30日,缅甸警方依法向我公安机关移交了2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重大犯罪嫌疑人。
今年以来,公安部继续加强与缅甸执法部门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并成功在缅甸大其力地区抓获497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实现双方首次在缅甸大其力地区的联合打击行动。
2024年3月,中缅警方在缅北木姐地区首次开展联合打击行动,成功抓获80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中国籍犯罪嫌疑人352名,全部移交我国。
6月,公安部推动开展打击行动,在缅北地区捣毁10个电诈窝点,抓获150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
同月,公安部派出工作组加强同缅方的执法合作,首次在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地联合开展打击行动,抓获2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重大犯罪嫌疑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披露,在2019年至2023年间,我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7.5万余件,涉及犯罪嫌疑人21万余人。此外,关联犯罪(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利用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案件数达到33.3万余件,涉案人员高达55.9万余人。
在过去五年中,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门,开展了“拔钉”专项缉捕行动,严厉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的头目和骨干。同时,最高检还与公安部等部门联手开展打击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向全国28个省份交办督办了5.3万名集中遣返人员。此外,最高检还牵头挂牌督办了3批13件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案件。
为了完善证据、适用法律和政策把握,最高检还与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门共同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并制发了《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最高检开展了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在过去五年中,共起诉利用网络实施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万余件。同时,最高检还协同多部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惩治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犯罪行为,推进“净网2023”专项行动。最高检还与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惩治,以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
上述举措表明,我国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网络暴力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未来,最高检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努力打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
“谷圈”是一个由喜欢购买“谷子”的中小学生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小众圈子。虽然未成年学生群体是“谷圈”的主力军,但随着“谷子”的热度持续升高,成年人也开始加入其中。他们主要购买徽章等产品,部分产品的转卖价格甚至高达数千元。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中小学生喜欢购买“谷子”这类商品,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和个性表达。然而,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尚待提高,很容易陷入盲目消费的陷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成功起诉一起诈骗案件
近期,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黄浦区检察院)成功起诉了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滕某因涉嫌以虚假事实骗取他人财物,已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该判决已得到二审法院的维持。
受害者小佳曾参与一档恋爱综艺节目面试,期间认识了自称公司负责人的滕某。滕某以购买办公用品等理由向小佳借款,待小佳付款后却未能按承诺偿还借款,使小佳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经过调查,公安机关发现滕某在此之前已有多起类似诈骗案件。
综上,黄浦区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法院作出前述判决。滕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起案件的查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据最新消息,我国公安部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属执法机构近日携手成功破获了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此案中,我国浙江省的一家企业及其美国合作伙伴遭受诈骗,损失高达170余万美元。通过双方执法部门的紧密合作,被骗资金得以全额追回,有效保护了企业权益。目前,中美执法部门正共同努力,深入推进案件侦查工作。
面对日益猖獗的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美两国执法部门积极应对,深化务实合作。我国公安机关始终秉持依法严打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积极与国际执法机构沟通协作,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多发态势,全力保障我国安全发展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次中美执法部门携手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充分体现了双方在执法领域的紧密合作。双方将继续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公安部与美国国土安全部联手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本次联合行动是中美两国执法部门加强合作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深入调查和协作,双方成功地破获了一起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有效地保护了受害企业和个人的权益,同时也展示了两国执法部门打击跨国犯罪的决心和行动力。
未来,中国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与各国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挑战,为全球社会的安全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浙江省苍南县也有居民举报称有人冒充消防员进行类似的诈骗行为。经过调查,当地警方确认该嫌疑人并非真正的消防员,而是一名在某消防器材售卖场所工作的销售员。他通过在社区内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取得居民信任后,开始推销产品,最后被警方抓获。
为了防范这些诈骗行为,公众需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对于来自不明身份的人员的检查和推销要保持警惕。同时,消防部门也应加强监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消防名义进行诈骗。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近日,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纷纷报告称收到所谓的“中奖快递”,其中包含领奖券和刮刮卡等奖品。然而,消费者在取得奖品的过程中被诱导扫描二维码、下载非备案App并进行各种任务,最终导致财产损失。这些看似幸运的“中奖快递”实则是网络诈骗的新手法。
据成都市民李女士讲述,她收到了一个标榜为“良品铺子”的领奖券,但当她扫描二维码并按照提示操作后,却发现自己被骗了4.5万元。李女士发现,这些所谓的“中奖快递”虽然提供了准确的地址和姓名,但实际上是一种诈骗手法。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这种看似幸运实则有风险的“中奖快递”,切勿轻信陌生人提供的信息。
近年来,“FaceTime”作为苹果手机内置的视频通话应用,成为诈骗分子的常用工具。据杭州市公安局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期间,杭州全市共收到302起“FaceTime”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达3100余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这种诈骗手法呈现上升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杭州市公安局呼吁苹果用户关闭手机上的“FaceTime”功能,以降低受骗风险。警方表示,自去年以来,杭州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量有所减少,但以“FaceTime”为诈骗手段的案件却呈上升趋势。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了一起以招工为名的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利用高薪诱惑,诱骗女性求职者到医院进行整形手术,并以此为手段实施诈骗行为。据警方调查,此案共涉及50余名受害者和100余万元涉案金额。
今年5月至6月期间,盘龙公安分局穿金路派出所陆续接到关于盘龙区“匠心塑美”医院的医疗纠纷报案。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些报案者均为求职者,他们被招聘方推荐至“匠心塑美”医院进行整形手术。警方分析认为,招聘方和医院可能早有预谋地联手实施诈骗行为。
在掌握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后,盘龙公安分局展开大规模的收网行动。通过大量走访调查,警方成功地掌握了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该犯罪团伙由10名“销售团队”成员和5名“医疗团队”成员组成,他们在网络发布高薪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面试,然后以提升形象为由,推荐求职者到医院进行整形手术,并设下苛刻的入职条件,使求职者无法入职,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出现利用假央企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例,诈骗团伙通过伪造虚假招聘信息、承诺事业编制和优厚薪资,诱使受害者缴纳高额好处费,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此类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央企的社会形象。以下是对这一诈骗案的详细报道。
警方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共查获假冒证照200余份,并抓获22名犯罪嫌疑人。犯罪团伙通过伪造公文印章、制作虚假材料、虚假挂靠央企等手段,以“拉大旗、作虎皮”的方式开展诈骗活动。
据了解,该团伙制作的假国企央企证照多达200余份。他们首先注册一个假国企,然后利用这个假国企对外招商,只要支付一定费用,任何公司都能成为其子公司。其中,五级子公司的价格在20万至50万之间,一级子公司则在200万至800万之间。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犯罪团伙的反侦查意识较强,他们在收发快递、使用通信工具时,均使用化名,且犯罪窝点隐蔽,设置有监控和报警器等安防设施。经过3个月的缜密侦查,警方最终锁定了位于北京、河南、湖北的三处窝点。
今年2月28日凌晨3时,警方出动百余名警力,在三个地区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22名犯罪嫌疑人。这起诈骗案件的侦破,有力地维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警示了广大求职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关于打击假冒央企诈骗犯罪案件的通报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假冒央企进行诈骗活动的事件。这些不法分子借助央企的名义,以高薪福利、事业编制等诱饵,骗取受害者的钱财。针对此类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已采取措施,成功抓获多名涉案嫌疑人。
为了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我国警方加大了对假冒央企诈骗案的查处力度。例如,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在某次行动中,共抓获22名嫌疑人,其中涉及伪造公文印章、制作虚假材料等违法行为。目前,这些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求职过程中务必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各类招聘信息。如遇到要求缴纳高额费用的情况,一定要核实招聘单位的真实身份,以免上当受骗。同时,如发现身边存在类似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近日,我国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涉及“中华国际梅花协会”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该案件自今年年初以来,吸引了大量受害者参与其中,涉案金额高达5800余万元。
据悉,早在今年初,宁波公安机关在工作中便发现,有本地居民正在参与“中华国际梅花协会”的诈骗项目。为此,宁波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深入调查。经过数轮的精干警力跨省追踪,分别在辽宁、广东、广西等地抓获了包括幕后金主、诈骗团伙及洗钱黑灰产在内的各类嫌疑人共计212名。
经查,该诈骗团伙自去年7月起,由犯罪嫌疑人郭某等人策划,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设立非法组织“中华国际梅花协会”,并虚构“周海清老人养老金”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吸纳组建团队,采用层级管理方式,以高额养老金回报为诱饵,发展全国各地人员参与,并以“会费”“会场费”“证件费”“个人所得税”等名义收取费用,最后利用虚拟币洗钱转赃、非法获利。
公安部表示,近年来,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政策编造虚假的国家项目实施诈骗。他们通常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编造“圆梦行动”“盛世中华”“中国共富”等项目,诱导大批群众通过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此案的告破再次彰显了我国公安部门坚决打击诈骗犯罪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投资项目和承诺的高额回报,以免上当受骗。
近日,我国吉林警方成功破获一起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此次行动是我国首次全链条侦破的跨境“电诈化”特大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
自今年二月至八月,吉林市公安局在公安部和吉林省公安厅的领导下,成功侦破了全省的首例此类案件。该案涉及四百余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七名从境外缉捕归国的红通人员,并扣押冻结了涉案资金三千余万元,以及百余部涉案手机和电脑。
更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市公安局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地摧毁了盘踞在境外的诈骗团伙,并将其核心成员悉数抓捕归案。经查,自2023年起,该团伙主要成员郑某钢在境外设立诈骗窝点,招募国内成员,冒充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代,通过设立虚假APP诱骗群众参与投资实施诈骗,涉及群众达十万人。
此案目前已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据公安部介绍,近年来,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手法有所变化,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政策编造虚假的国家项目实施诈骗,他们打着国家和民族的旗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编造“圆梦行动”“盛世中华”“中国共富”等项目,诱导大批群众通过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50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中国圆梦、海外万亿资产、丝绸工程等多个领域。据公安部介绍,自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已经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成功打掉了一批此类诈骗团伙,并查明了众多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
公安部特别提醒广大民众,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大家需要增强识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对于任何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行为,都将被认定为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会依法严厉查处。如果发现类似的违法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以下是公安部梳理汇总的第二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和APP名称:
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公安机关针对线索进行深入研判,迅速侦破案件。例如,吉林警方成功破获“福利中国”案件,摧毁了一个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捣毁境外诈骗窝点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名。安徽警方则破获“国债经济”案件,打掉了一个以国务院名义邮寄诈骗宣传单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捣毁国内黑灰产窝点1个,并扣押了大量诈骗宣传单及印刷辅材。浙江警方也破获“中华国际梅花协会”案件,打掉了一个以领取高额养老金为诱饵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2名,查明涉案资金5800余万元。
此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增强识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公安部表示,对于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者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行为,均将依法严厉查处。如发现此类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安部将继续深化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发展蔓延态势,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其中,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政策和民族题材编造虚假项目进行诈骗。他们会以“圆梦行动”、“盛世中华”等名义吸引大量群众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为打击此类诈骗犯罪,我国公安部门已对26起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彻底查清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幕后金主、组织者等骨干人员,依法打击诈骗APP的开发、制作、运维推广以及资金转移、洗钱等行为。
此外,我国各地公安机关正在深入研究线索,快速破获案件。例如,在吉林,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福利中国”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捣毁了3个境外诈骗窝点和1个国内黑灰产窝点,抓获了400余名犯罪嫌疑人。在安徽,警方破获了一起“国债经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摧毁了一个打着国务院旗号的诈骗团伙,抓获了65名犯罪嫌疑人。在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中华国际梅花协会”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抓获了21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了5800余万元涉案资金。
我国公安部呼吁广大民众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对于任何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传播、鼓动、宣传的行为,都应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同时,公安部门将持续加大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诈骗过程中,骗子谎称其账户内仅有外币,需要先行兑换成人民币,并承诺提供高额佣金,诱骗从业人员为其寻找可兑换外币的渠道。当从业人员找到兑换人后,骗子通过预转账的方式,表面上将外币金额转入兑换人的银行账户,并发送汇款截图等信息来获取信任。一旦兑换人误以为自己已收到外币款项,便会按照骗子的指示进行汇款。此时,骗子立即撤回汇款并消失无踪。此类诈骗案件已在北京市发生,给客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此,协会呼吁广大市民和从业人员加强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共同维护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上海警方成功抓获诈骗嫌疑人孙某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成功抓获了一名涉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孙某。据悉,自今年6月起,孙某先后骗取了三位受害人的信任,共计诈骗了60余万投资款用于购买所谓的高价值商品。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殊渠道”和“货品”均系孙某凭空捏造的谎言。
事情起因追溯到今年10月初,受害人胡先生报警称被朋友孙某诈骗了16万元。胡先生与孙某原本关系良好,但在一次饭局上听说了孙某拥有的某知名品牌白酒和手表的购买配额,且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出于对好友的信任,胡先生决定投资入股。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胡先生并未见到所投资的货物,于是开始催促孙某加快进度。然而,孙某却总是以“货源紧张”“手续复杂”等理由推脱。
在此期间,警方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胡先生外,还有两位受害人牛先生和张先生也被孙某诈骗。10月16日,在掌握了孙某确凿的犯罪证据后,警方立即行动,前往外省将孙某抓获归案。到案后,孙某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据孙某交代,他并没有真正的“特殊渠道”,也没有能力以低市场价购得高档商品。而诈骗所得已被其用于个人挥霍。
目前,孙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普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投资理财需谨慎对待,切勿轻信他人之言,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据受害者描述,刘某凤采用这种手段至少骗取了数十人的租金,金额达数百万。然而,当受害者试图维权时,刘某凤却坚称这是经济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但在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刘某凤的行为涉嫌诈骗,因此对其进行了刑事立案侦查。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刘某凤及其多家关联公司的股权或被冻结,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023年12月、2024年8月,刘某凤先后两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尽管如此,刘某凤仍然被警方取保候审,目前警方正在继续侦查此案。
这一事件提醒广大市民,在租房时一定要谨慎对待,避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警方报案,以便尽早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近日,我国公安部要求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对公侵财、冒充部委央企国企诈骗、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以及“换钱党”等犯罪行为。为此,全国公安机关在广西南宁举行了打击盗抢骗犯罪工作现场会,强调要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不动摇,全力压制各类侵财犯罪,推动开展重点地区整治和重点行业治理,实现“少发案、多挽损”。同时,要深入实施打击整治对公侵财、冒充部委央企国企诈骗、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等专项行动,确保查深查透、打击有力。
公安部指出,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挂牌督办、集群战役和预防宣传等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此外,还要全面提升线索发现能力,广泛开展大数据应用,建强专业打击系统,主动对接职能部门,为侦查打击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破案攻坚能力,强化专业研判、联合打击、警务合作和技战法创新,健全挂牌督办、集群战役等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健全完善指挥体系,充分运用专项打击,确保案件侦办质量和打击成效;全面提升防控反制能力,及时发现预警风险,切实做好应急处置。
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进打击整治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据记者调查,部分老年人由于生活节俭、信息闭塞、认知较弱以及从众心理,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街头“扫码送礼”、新店铺开业红包诱导、代理公文服务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进行非法交易或提供个人信息,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对此,专家建议应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判断能力。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推广防骗软件,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以降低老年人受到网络诈骗的风险。
近日,一名男子吴某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鲁汇派出所投案自首,承认自己曾对他人实施诈骗行为,且无力偿还债务。据了解,吴某原本是一名货车司机,但染上了赌博恶习,输光积蓄后,他决定通过诈骗手段来挽回损失。
吴某首先找到了一位从事建筑设备租赁的郑先生,谎称有外地项目需要借用一批脚手架。由于两人之前有过多次货运合作经验,郑先生相信了吴某,同意先发货后付款。于是,吴某利用这个机会,将从郑先生处获取的大量钢管和扣件出售,换取现金用于赌博。然而,他的赌博行为并未带来好运,反而让他输掉了所有的钱。为了维持表面的平静,吴某只能先支付一部分租金,但仍然无法弥补欠下的巨额债务。
随后,吴某又以相同的手法,对另一位从事建筑设备租赁的戚先生实施了诈骗。同样地,他将戚先生提供的脚手架变卖后,用所得资金进行赌博,结果再次失败。如此反复,吴某不仅欠下了戚先生的大量租金,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上海市虹口区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一名老年居民不慎泄露了自己的三个银行账户密码,涉案金额高达14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成功劝阻了一起以“取消保险”为幌子的电信诈骗案。
事件发生在10月11日下午,当时虹口区江湾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的预警信息,得知辖区居民曾阿姨可能正在遭受电信诈骗。接报后,民警迅速采取行动,试图与曾阿姨取得联系,同时赶往她家中。然而,曾阿姨却拒绝接受民警的身份核实,声称自己正在处理“重要业务”,让民警稍等片刻。
近期,我国河南省新乡市警方成功破获一起涉及数百件假古董的网络诈骗案件。一名张姓女子报警称,她的母亲在网络直播间购买了大量假古董,价值高达40余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该诈骗团伙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套路的剧情,针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对互联网的陌生感实施诈骗。目前,该团伙的2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逮捕。
此外,互联网平台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用户的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一开始,贺鹏认购了100元的“基金”,但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就被引导追加认购了12次,累计金额达到了20多万元。尽管贺鹏在不断追加认购的过程中有所疑虑,但对方通过各种理由说服他继续投资,并称这些“基金”将帮助他获得高额回报。最终,贺鹏意识到了被骗,选择了报警。
此事件再次提醒广大民众,在网络投资理财时要谨慎对待,切勿轻信不明来历的投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武汉警方成功破获跨省医保诈骗大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
近日,武汉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和大数据分析,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全国21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的跨省医保诈骗案。该诈骗团伙通过“收卡、刷卡、套现、寄递、销售”一条龙作业,利用药店违规刷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持卡人空手套现,收购名贵药材等手段非法牟利,严重破坏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据悉,该诈骗团伙成员分工明确,作案手法隐蔽。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通过低价收购名贵药材,再由不法分子进行分赃,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然而,在警方的严密监控下,这些非法分子最终难逃法网。
警方表示,这种作案手法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在大数据排查和现代侦查技术的支持下,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目前,该案件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22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
此次案件的成功破获,体现了武汉警方在打击医保诈骗犯罪中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警惕,切勿参与任何形式的医保诈骗活动。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近日,我国上海市普陀区居民宁女士遭遇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据了解,宁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一名名为小伟的网友,对方自称拥有一笔庞大的生意,并向她展示了所谓的“财富”。在对方的诱导下,宁女士决定与其合作共同“赚钱”。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宁女士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6月底,宁女士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小伟。在网络聊天中,小伟经常夸耀自己的财富,并表示自己正在从事一笔巨大的生意。受到对方甜言蜜语的影响,宁女士产生了与其合作的想法。7月21日,小伟邀请宁女士到一个酒店商谈合作事宜。在对方的劝诱下,宁女士决定与小伟携手共创事业。
目前,犯罪嫌疑人胡某伟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上海普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网络上交友要谨慎,切勿轻信他人,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投资市场本身就伴随着风险,不存在稳赚不赔的可能性。投资者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所谓的“总监”、“专家”提供的“内幕消息”,避免因为贪婪而上当受骗。此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对于那些明显高于正规平台投资回报的推荐,一定要保持警惕。另外,个人身份信息和财务数据不应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以防被不法分子盗取。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投资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投资机会时,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公安部门发布了网络安全保护的预警信息,特别针对假期易发生的各类网络诈骗进行了详细梳理,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是以ETC中心等机构名义进行的诈骗,犯罪分子会以ETC失效为理由,诱导车主点击链接进入“钓鱼”网站,窃取车主的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警方呼吁市民,在使用ETC之前,要先自行思考一下,ETC的使用状况良好,为什么突然就会失效呢?因此,市民在收到此类信息时,一定要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第三种是航班取消诈骗,犯罪分子会冒充航空公司客服,称“航班已取消”,并提出补偿,然后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等理由,诱导受害人转账。警方提醒,市民在退票前一定要向官方客服咨询清楚,以免上当受骗。
第四种是病毒链接诈骗,犯罪分子会冒充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发送带有病毒链接的“祝福”短信,一旦点击,就会中毒。警方提示,市民在点击链接前,一定要先询问自己,这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为什么会突然发来问候呢?要警惕陌生的链接。
第五种是免费领取礼品诈骗,犯罪分子会发布免费领取礼品的信息,并引导市民扫码进入群聊。当市民幸运中奖后,又以“交押金、物流费”等理由,诱导市民转账。警方提示,市民在扫码前一定要先询问自己,天上掉馅饼的事怎么会落在自己头上呢?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
最后一种是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诱导市民添加“客服”联系方式私下退款,然后以“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无法到账”等理由,逐步诱导市民转账。警方提示,市民在办理退款前一定要先通过官方平台查看订单情况,不要轻信私人私下的退款要求。
据了解,李某在今年6月到重庆后,在境外洗钱团伙的引导下,通过开设多个银行账户、POS机和商户收款二维码等方式进行洗钱活动。自8月28日起,她利用POS机和商户收款二维码接收涉案一级卡转入的诈骗资金,再通过个人银行卡进行转移。李某名下银行卡涉及的9起诈骗案件涉及全国25名受害者,被骗方式多样,包括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客服、机票退改签和网恋诈骗等。
目前,李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渝北区公安分局已向5名报案的受害者发还约43万元被骗资金。接下来,警方将对剩余受害者的资金进行返还,并深入挖掘李某背后的洗钱团伙。
今年以来,渝北区公安分局共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82人,累计帮助全国受害者追回被骗资金达489.6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7.81万元。渝北区公安分局将继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近日,我国上海市普陀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利用低档石英岩玉冒充高档翡翠产品的网络诈骗案件。受害人在某电商平台的直播间购买了一只被标注为A级翡翠手镯的产品,但经过权威机构鉴定,发现其为残次石英岩玉,且其配套的伪造证书也一并查获。
该诈骗团伙由石某昂及其亲属组成,包括他的表哥张某、姐姐石某倩、表嫂徐某以及姐夫李某峰。他们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销售这些假冒的高档翡翠产品,主要针对对翡翠了解不深的消费者,包括中老年人群。在他们的精心包装下,原本价值较低的石英岩玉被“升级”为高档翡翠,从而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
中国公安部与缅甸警方携手再获重要成果,第二次联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近日,我国公安部与缅甸警方在缅北木姐地区,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开展了第二次联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此次行动再次彰显了中缅警方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高效合作。
此次行动是在首次联合打击行动取得预期目标的基础上,为了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彻底铲除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而展开的。在首次联合行动中,中缅警方成功抓获800余名犯罪嫌疑人,此次行动再接再厉,一举抓获了87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
其中,缅甸籍犯罪嫌疑人557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313名。根据双方协定,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移交我国警方处理,缅甸籍犯罪嫌疑人将由缅方打击处理。此次行动再次体现了中缅警方在跨境犯罪打击中的紧密合作。
今年3月,我国公安部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持续好转,但木姐地区仍有诈骗集团顶风作案的情况,首次在缅北木姐地区开展联合打击行动。行动中,警方强力清剿电诈窝点,成功抓获800余名犯罪嫌疑人。
然而,近半年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部分诈骗分子重新聚集到该地区,在当地武装势力的庇护下组建诈骗窝点,继续对我公民实施诈骗活动。为持续形成严打高压态势,我国公安部与缅甸警察总部决定开展第二次联合打击行动。
目前,全部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及涉案证据物品已通过云南瑞丽边境口岸顺利移交我国警方。公安部已部署有关地方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有序押回,全力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警方将与缅甸执法部门持续深化警务执法合作,常态化开展联合打击行动,坚决将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毒瘤”清除干净。公安机关正告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境外并非法外之地,切勿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尽快回国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近日,我国警方与缅甸警方在国际执法合作的框架下,共同开展了第二次联合打击行动,主要目标是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此次行动在我国缅北木姐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共抓获了87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557名缅甸籍和中国籍犯罪嫌疑人。根据双方协议,目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移交给我国,而缅甸籍犯罪嫌疑人则由缅方负责打击处理。
今年3月,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的好转,但木姐地区仍有一些诈骗集团冒险作案的情况,我国公安部与缅甸警察总部决定在缅北木姐地区开展第一次联合打击行动。这次行动的成功,有力地清剿了电诈窝点,并抓获了800余名犯罪嫌疑人。
然而,近半年以来,我们发现部分诈骗分子已经转移到木姐地区,并在当地武装势力的保护下建立了新的诈骗窝点,继续实施虚假的网络投资理财、刷单返利、虚假贷款等诈骗行为。为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防止这类犯罪活动的再次抬头,我国公安部与缅甸警察总部决定再次联手在木姐地区展开联合打击行动。
近日,根据我公安机关提供的诈骗窝点和嫌疑人线索,缅甸警察总部再次派遣人员赴木姐地区,指挥当地执法力量进行集中抓捕行动。在行动中,大批涉诈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包括电脑、手机、诈骗话术脚本在内的作案工具也被一并缴获。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警方将与缅甸执法部门继续深化警务执法合作,常态化开展联合打击行动,坚决将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毒瘤”清除干净。同时,也警告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境外并非法律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近日,我国公安部派遣工作组加强与缅甸的执法合作,首次在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地联合开展打击行动。行动中共抓获了2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并将他们押解回国。这是中缅两国联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又一重要成果,体现了两国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公民权益的决心。
这些犯罪分子主要由陈某卫、杨某等人组成,他们曾依附于缅北果敢地区的“四大家族”和徐老发等犯罪集团,利用这些势力控制武装力量,设立诈骗窝点,对中国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他们的行为不仅涉及诈骗,还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我国公安部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这次的行动进一步推动了中缅联合打击机制的常态化,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未来,我国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依法严厉打击涉及我国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为有效打击缅北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坚决防止犯罪活动再次猖獗,公安部近期派出工作组加强与缅甸方面的执法合作。在我国警方与缅甸警方共同努力下,于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地首次开展了联合打击行动,成功抓获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陈某卫、杨某等20名主要成员,并组织民航包机将这20名重大犯罪嫌疑人安全押解回国。这次行动标志着中缅警务执法合作的重大成果,充分体现了两国警方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的坚定决心。
长期以来,陈某卫、杨某等犯罪分子依附于缅北果敢地区的“四大家族”以及徐老发等犯罪团伙,掌握武装力量,设立电信诈骗窝点,针对我国公民进行大规模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同时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多种严重暴力犯罪。这些犯罪行为情节恶劣,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随着“四大家族”等犯罪团伙遭受重创,陈某卫、杨某等犯罪头目和骨干成员逃至仰光、曼德勒等地。
公安部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全球性的难题,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是必然趋势。本次中缅警方联合打击行动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的合作机制常态化。未来,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与国际各国的务实合作,依法严厉打击涉及我国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近日,我国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联合召开全国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现场推进会,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动打击保险诈骗犯罪,全力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自今年4月专项打击行动启动以来,已成功立案侦查150余起重特大保险诈骗犯罪案件,打掉近50个保险诈骗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近5亿元。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建立“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压实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大数据反欺诈工作,并与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
今后,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保险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和远离各类保险欺诈活动,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利益。
近日,我国多地陆续曝出了“买车骗贷”的新型诈骗案件。这类犯罪行为涉及范围广泛,涉案金额巨大,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化犯罪特征。据江苏、山东等地警方披露,一些汽车金融机构内部的员工利用公司管理的漏洞,采取虚构购车合同、提供虚假发票、夸大购车价格等手段,骗取大量贷款。
此类诈骗案件的运作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招聘信用状况不良的人作为“背债人”,这些人通常不需要承担实际的还款责任。接着,利用汽车金融机构的管理漏洞,由内部人员负责办理虚假的购车贷款。最后,将这些贷款用于购买低价值的车辆,然后再迅速转卖以偿还贷款。
然而,这种行为并非没有风险。由于贷款被用于购买低价值的车辆,一旦贷款违约,金融机构很难追回贷款。此外,由于购车合同、发票等文件都是伪造的,一旦事情败露,这些内部员工的行径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对此类犯罪行为,我国警方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汽车金融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避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同时,警方也将持续加大对汽车金融机构内部员工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寻求医疗帮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一趋势,实施诈骗行为。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练塘派出所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假冒名中医的网络诈骗案。
调查发现,这伙嫌疑人是盘踞在外省市的诈骗团伙,分工明确,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某中医医院的医生证件等信息,让销售人员冒充名中医或其助手,通过网络吸引男性客户,并进行虚假诊断,再推销所谓的特效药、保健品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效药只是保健品或非处方药。
目前,犯罪嫌疑人崔某、马某已被刑事拘留,张某、关某等7人也因涉嫌诈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本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起案件的受害者是一位女士,她在网络上结识了这名嫌疑人。嫌疑人先是以投资项目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她的注意,随后又编造了一系列理由,让她相信自己确实有能力实现高额回报。在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嫌疑人开始以各种借口向她索取资金。
警方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了调查。通过对嫌疑人的网络活动进行分析,警方发现他涉及多起网络诈骗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警方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并迅速组织了一场抓捕行动。
在9月24日的晚上,嫌疑人出现在合肥市某小区,准备实施诈骗行为。警方立即出动,将嫌疑人成功抓获,并当场缴获了大量涉案财物。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网上交友时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特别是涉及到金钱交易时,一定要谨慎对待,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警方也会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成功抓获了一个专门针对男性的视频引流诈骗团伙,共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冻结涉案资金100余万元,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设备500余件。
据一名受害人称,他在家中刷社交平台时,被一个跳舞的小姐姐视频吸引,并通过留言与博主取得联系。后来,该博主以各种理由让他参与“投资理财”,受害人投入5万余元后发现对方失联,意识到可能被骗,于是报警求助。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这个诈骗团伙的组织层级结构,以及核心成员吴某、杨某负责对接境外诈骗团伙的事实。
在利益的驱动下,该团伙不断壮大,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进行引流,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警方在现场搜查时,发现该团伙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多部手机支架,上面放置了数百部手机。此外,他们在嫌疑人电脑里找到了收益账本,记录了每天的引流人数和账单。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在接到了市民李某的报警后,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嫌诈骗的古玩交易案件。受害者李某的母亲李阿姨为排解独居寂寞,花费900余万元购买了大量“文物”,然而经鉴定这些所谓的“文物”实际上均为赝品。
据了解,李阿姨结识了文玩商人王某杰,并在他的引导下购买了上千件“文物”。然而,李某私下送检后发现这些“文物”均为赝品,于是向警方报案。经过调查,警方发现王某杰疑似利用李阿姨的信任进行诈骗。
警方通过深入调查,最终确定了王某杰的犯罪行为。2023年底,王某杰被警方抓获,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王某杰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此外,王某杰已将所骗取的900余万元赃款退赔。此案提醒广大市民,在进行古玩交易时一定要谨慎鉴别,防止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据市民李先生报案称,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结识了一名声称能代购低价机票的卖家。在与卖家沟通后,李先生按照其要求将机票费用转至指定账户。然而,转账完成后,李先生发现卖家失踪,无法取得任何回应。在意识到可能遭遇诈骗后,李先生立即报警。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该卖家真实姓名为刘某,共诈骗全国170余名受害者,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在核查刘某的支付账单明细后,警方发现其名下的多个银行账户收款信息与受害者相似,均涉及低价机票交易。通过对比双方交易记录,警方确定被骗人数及范围,并在全国范围内警方协作下成功抓获刘某。
刘某交代,因欠下外债,他急需短期内偿还,于是动起了诈骗的心思。目前,刘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此次事件提醒广大旅客,在购买机票等交易时,务必谨慎对待,避免轻信他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警方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类似诈骗行为,应及时报警,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近期,一种升级版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手法出现,骗子先以话术诱骗受害人购买黄金,然后利用远程操控软件操作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将其名下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并汇集至一张银行卡内,最后要求受害人购买金条,再由同伙上门领取,以此实施诈骗。
2024年9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清河派出所接到一家黄金首饰店的报警,称有两位老年人购买了价值300余万元的黄金。店员根据反诈骗防范提示,意识到他们可能遭受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店员一边耐心劝解,一边立即报警求助。
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和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核实情况。经过初步了解,两位老人确实遭受了新型冒充公检法诈骗。于是,民警立即劝阻老人继续购买黄金。
随后,老人根据对方的指示,下载并安装了远程操控软件。对方将老人名下银行账户内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并将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内。接下来,对方要求老人每天通过视频向其报告行踪,证明自己没有逃跑。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便照做了。
然而,在9月20日,对方突然要求老人使用卡内资金前往金店购买黄金,并称会安排“专人”上门取金,进行资金审查,核查清楚后,会将黄金全部退还给老人。老人深信不疑,便和妻子前往金店购买了6.6千克、价值300余万元的黄金。幸运的是,金店柜员发现了可疑情况,民警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劝阻,并向老人解释了此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老人在民警的解释下,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被假警察诈骗。随后,民警帮助老人对银行卡进行了挂失,并联系其亲属加强监护。民警的及时拦截劝阻,使得老人名下的300余万元没有受到损失。
事发当日,王女士的儿子连续收到了四条关于王女士借贷成功的信息,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后,立即与王女士一同前往银行查询账户情况。结果显示,王女士的银行卡在短短13分钟内就被跨行汇出了43,000元,之后又以“支取数币”的形式多次被转走,最后卡内余额也被全部转走,总共骗走39.6万元。
家属质疑银行在此次诈骗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为何能在没有王女士亲笔签署的贷款合同和身份验证信息的情况下放款。尽管王女士多次前往银行质询,但银行方面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的解释。目前,警方已经锁定了两名嫌疑人,并冻结了一张涉案银行卡,但具体能追回的款项数目尚不明确。
对于此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烟台分行表示,王女士确实是遭遇了电信诈骗,但具体情况不便透露,需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云南昭通彝良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抓获两名涉嫌利用境外诈骗分子的套路骗取钱财的嫌疑人。近日,彝良县公安局奎香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涉诈工作研判中发现,辖区居民周某、袁某存在涉诈嫌疑。为防止更多人受骗,民警将二人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面对这样的骗局,周某意识到这是一种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于是他决定与对方“玩一玩”,并设下圈套。他假装同意对方的条件,称还需要带上另一个朋友一起去,并借故要求对方支付路费、住宿和餐饮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周某和袁某成功骗取了境外诈骗分子1800余元人民币。
尽管周某和袁某的目标是境外诈骗分子,但他们的行为本质仍属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诈骗行为。此案件警示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落入类似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