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目前的生活挺轻松的,虽然我父母有点不太理解。一直在劝我相亲。”33岁的王春(化名)从2023年年初离婚后开始选择了和闺蜜小路进行“生活搭子”的生活方式,3月1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去年7月在闺蜜位于高新二路的小区买了房子,“孩子刚上小学,新房子比起之前的,离孩子小学还更近,小路还是教育行业的自由职业者,有时我加班她就帮我接孩子,我回家负责做饭,有时候回去孩子作业我闺蜜都辅导得差不多了。”
“搭子文化”:风靡一时的“弱关系”社交
王春所说的“搭子”即为“搭档”,泛指一起从事某种活动的同伴。和相知很深的朋友不同,不同的“搭子”可以选择不同的社交对象,可以是好朋友,也可以是相交不深的朋友。王春的工作是在某国企做财务人员,她说,“我们是高中同学,十几年的友谊,我闺蜜完全不会做饭,吃外卖都轻度脂肪肝了,我做饭还挺好的,每天搭档几个小时大家很方便,实践都半年多了,挺轻松的。”在她看来,“搭子文化”就是沟通成本不高的高质量陪伴方式。
“我经常在寒暑假征集都是同学的旅游搭子,一般就是两三个人,我也都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征集,把消费水平、旅游习惯都沟通好,刚过去的寒假我们去了云南,挺好的。”23岁的吴崇越目前在长安大学研一就读,对于“搭子文化”特别熟悉,她笑着说:“我还有自习搭子和减肥搭子,都是同学校的。我室友还有个外校的追星搭子,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社交方式。”
找搭子:有安全隐忧,但利大于弊
王春的选择其实也有不少人质疑,她表示,“我好多朋友觉得我和闺蜜的生活搭子不会很稳固,比如她结婚就会变之类,但其实我觉得能够搭上几年就很好了呀,其实我们还说过将来可以做‘养老搭子’,那个就看未来规划了,我目前觉得还挺有可能的。”
弱关系是“搭子文化”吸引人的原因,但也有固有的不足。一旦受到冲击,也非常容易走向崩塌。对此,受访者中有3人表示,早有准备,36岁的楚晓云表示,这也很正常,“像我喜欢打网球,我们的搭子核心就2个人,其他都是不固定的。”
相较于传统的“熟人社会”,随着社交媒介的发达,网络世界的“陌生社会”带来社交对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鉴别?“我的经验就是见面之前多聊天,”钱雪琪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组队找搭子一起运动是她主要的休闲方式,她说:“在正式见面之前,我们群里都会就很多问题进行沟通,理念相似好交流才会组队,户外运动危险性高一些,一定不能盲目组队。”
专家建议:对于发展型搭子保持警醒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存在社交风险,但11名受访者中有8人对于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式表示欢迎,31岁的王李淳子是一名舞蹈老师,她表示,哪有完全没有风险的社交,作为成年人要学会各种规避措施。
屈晓东表示,兴趣爱好的浅层一致能给人带来快速找到“搭子”的惊喜和欢愉,但是也带来一些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而在“聊天搭子”“相亲搭子”等发展型搭子中,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搭子”身份套取对方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敏感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甚至有危害人身安全的风险。一定要保持警醒,避免损失。“搭子社交”一定程度上能暂时为青年群体缓解压力、对抗孤独,但却不能作为治愈青年群体的真正“良药”。“搭子”关系是人际关系中较表层的一种,这种以兴趣爱好为的目标指向的关系,终究无法成为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平替”。社会要理解青年的心理焦虑和内在诉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