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第一个问题: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我想,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这一点,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其中一条是,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件不合算的事。

7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竞争式的,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所以他们作为家长,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自然设计人类是有其深意的,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维持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岁左右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保证一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妈妈有足够的余生来抚养他长大成人。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我们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这是无数人总结出的一种无奈但合理的选择。我们来现实中考证一下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很多因各种原因缺失母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多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亲抚养都不能取代母亲,何况爷爷奶奶!

通过前面这些话想说明的是,在抚养下一代问题上,我们要努力清除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要回归自然。我们常说要“科学育儿”,回归自然,才是遵循了最大的科学法则。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或观念的原因,早早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一周才见孩子一面;而在很多农村地区近年来又搞“并校”活动,合并幼儿园、合并小学、合并中学,这使得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些后续教育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些“合并”行为是反教育科学的,是不尊重个体儿童的,它仅仅是出于行政管理的判断,而不是出于教育的考虑,更不是出于对儿童的尊重意识。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炉膛也不能把一个制作粗糙的碗烧成一个精美的盘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早期精神发育所缺失的东西。

把和孩子相处当作“早教”的一部分,已成为年轻一代父母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意识。所以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形成冲突时,不少家长做出了痛苦而理性的选择。比如,有的妈妈为了陪伴幼小的孩子成长,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的妈妈为了延长哺乳期,宁可放弃高收入的职位或工作。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二、第二个问题:竞争焦虑——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家长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或说主要问题,是竞争焦虑。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普遍有一种焦虑感。这些焦虑大家可以说都大同小异。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我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孩子这样,就会牵扯出很多具体的困惑,别人上胎教班,我上不上别人的孩子四个月就上早教班了,我要带孩子去吗早期教育该如何做,我这样做对吗如何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如何择到一所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取得高考的胜利,如何让孩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从竞争中成长,并仍在竞争中生存。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他们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他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中。“领着孩子去打拼”成为他们抚养下一代的一种下意识心态。可是,毕竟绝大多数人受制于种种条件,在竞争中常感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在人内心引起焦虑。

家长内心的竞争意识,学校实施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都像山洪一样呼啸而来,把家长和孩子一起卷进去,很有少人能及时撤出,站岸上从容观看。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而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十分突出。家长们把自身的竞争心理和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赛场。要上文化课,开始有作业,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上了小学、中学,以考试为主的、名目繁多的评比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反儿童心理、反教育的事发生得实在太多了!

人们错误地以为所有的竞争都可以促进儿童的进步,事实是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损害。获利的只是少数人。当竞争焦虑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时,带给成人的只是焦虑及相伴的损害,带给孩子的则是一生的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对孩子的损害根本而彻底。

三、第三个问题:“家长强权”——最隐蔽但最锋利的刀子

最想说的是第三种困惑。它经常被人忽略或误读,所以一直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从我这些年的研究来看,这恰恰是最紧迫、影响最深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家长强权”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必须把70、80后这两代人分开来谈。区别是,70后自己扮演了强权家长,80则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及孩子尚小等原因,即使现在长大成人做了父母,仍是“被强权”的对象。

70后出生在“”结束前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市场意识扑面而来,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又前所未有地高于前辈。他们自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关教育中的科学与民主意识还尚未得到普及。所以这一代人很多会以商业社会的思维特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是以技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听话”训练,家长的意见总是对的……总之,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强势。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

“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每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给儿童自由的问题时,总会遭遇质疑,而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其实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想,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来一次自我思想启蒙运动,重新估价自由在教育中的价值。理解了作为人的自由意志在教育中何等有价值,在家长内心自会掀起一场“去强权运动”,这不仅是家长的进步,也是整个社会教育文化的进步。

THE END
1.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https://www.yjbys.com/bylw/jiaoyuxue/104421.html
2.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现在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我们家长的关注。确实,这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家长对教育子女有很多的困惑,感觉到家庭教育问题是个现实的问题是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家庭教育”,到底“家庭教育”指的是什么?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1190
3.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 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名人明星家庭教育经验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回到顶部导语教育孩子一直都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的格局,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6100.html
4.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 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但是有很多家长教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成绩退步,家长不能帮孩子正确分析原因,依旧采取粗糙的打骂式。也有的家长虽然有教育孩子的意识,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理论支撑。 https://m.zhihejia.com/jzwd/zt/fvkuwvso/
5.浅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为了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让新时代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家庭教育的意义、重要性不容赘述,下面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提高家长素质 https://www.wydbw.com/info/10/16708.html
6.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3篇模板).docx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应对策略探讨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将就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5995036.html
7.家长关心的100个家庭教育问题今天闲来无事,把家长平时问我的一些问题整理了一下,不知不觉就整理出了100个问题。 1、孩子学习没有上进心,该怎么办? 2、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 3、老师要求孩子读课外书,给买了很多书,但是孩子不读,怎么办? 4、不盯就不学也不写,该怎么办? https://www.jianshu.com/p/92df9db939e3
8.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1篇)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出现了无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他们有望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未成年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道德缺乏是最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一些不良的风气和某些媒体的误导,对涉世未深、缺少辨别能力的儿童构成心理和精神污染等等。而家庭教育问题较多,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10930104331_4225024.html
9.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本文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由歪歪兔早教小编整理编辑——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歪歪兔情智乐园早教包五大能力培养的系统解决方案,包含全情商、行为习惯、语言、认知https://www.waiwaitu.com/show-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