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美育的发展

(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前

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

王国维简介

1877年,(光绪三年)出生,世代清寒,幼年苦读。

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甲骨文、金文、汉简)。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

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

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

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

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美育”概念是由德国启蒙时期的诗人和剧作家席勒首次提出。他在1793—1794年间写的《美育书简》对美育的性质、意义、任务、特点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睦面的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并赢得“第一部美育宣言书”的美称,也是美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实践能力和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只有不断运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对人进行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本质,使人走向全面发展。

三、美育的任务、功能和作用

(一)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为目标。

(1)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

(2)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4)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水准。

(二)美育的功能

(1)陶冶情性陶冶情感、塑造心灵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①侧重把感性的人塑成理性的人,消除人情感中粗糙、低级的成分,使之闪烁理性光辉;

②侧重于将单向度的人、机械枯燥的人塑成完整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让人享受人之为人的乐趣和快意。

(2)开启智力美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

(3)以美储善美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的良知得到积累和增储,并进而凝聚、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模式,让人变得更加纯真和善良,“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以美储善:艺术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量强烈地渗透到人的伦理心理深层,使人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和献身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育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良能得到积累和储蓄,并进而凝聚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模式,让人变得更加纯真善良。(4)以美塑形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化人的形体和塑造劳动产品与生活环境的活动,它包括工艺美和人的美两个方面。

工艺美:服装,家具,餐具,住房,机器,厂房等,都既要有使用价值又要在使用和享用时感到心旷神怡;

人的美:健美的人体和人体运动的各种动作是作为特殊的审美形式进入人的审美领域的,进健身房,去体育场参加舞蹈班,美容美发,挑选漂亮得体的服饰,都是一种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三)当代社会的美育的作用

(1)美育对重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启悟。美育可以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唤起人们的高尚情怀,教会人以人性的目光看享受;

(2)美育对人格境界的提升。美育能够使人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审美教育活动便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和欣赏。来涵濡人的个性,提升审美的人生境界;

(3)美育可以推动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审美教育能够让我们欣赏自然的同时,教会我们去爱自然,珍视自然,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自然。

四、审美教育的特点

审美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形象可以是具体直观的,如舞蹈、自然山水、工艺品等,也可以是在概念提示下想象出来的形象,如文学欣赏、讲故事等。形象可以是画像,如绘画、雕塑,也可以是声像,如音乐作品——音乐没有视觉所见的“像”,而有声音之“像”,通过听觉,我们也能从小鸟的鸣叫、流水的淙淙声里获得清晰的形象。

THE END
1.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的父亲,强势而又极度偏心的母亲,让苏明玉心中充满了对原生态家庭的仇恨和冷漠。但最终,母亲走后,逐渐痴呆的父亲还是靠女儿养老送终,儿子呢?都溜到了天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可见,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https://www.meipian.cn/2x30nhle
2.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心,并没有离开那个对自己家暴的男人,相信了他们的认错。不成想,下一次拳头打过来,只会越来越密集。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3.王芳闻网络文学馆抓创联:核心问题是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作协感受到这个“家”的作用,有“家”的依靠。在工作中我总结出四联: 第一是联系专业委员会。省作协成立了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等11个文学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员会由有影响力的10位作家组成。我们协调各专委,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 http://zt.whjlw.com/wenxue/wfw.html
4.微博而讨好的行为,会让伴侣觉得你的付出没有价值,逐渐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忽视你、不重视你,你在感情里就会很被动。 因此,如果经历一段不幸福的感情,一定要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需求、行为的影响,从这个维度看感情问题,才有可能看到问题实质,真正解决感情问题。 忠于祖国忠于她:还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https://m.weibo.cn/status/LjPZ8gFnI
5.艺术评鉴杂志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2013年第3X期关键词:world village 音乐主题 西方音乐 项目推荐 家庭活动 日至 产业平台 多元文化 综合平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推动中西方音乐市场发展的产业平台—"影响城市之声"(SOTX)即将在2013年再度启航,于4月3日至7日在北京奉上一场为期五天的音乐饕餮。主办方视袭音乐每年精选全球知名音乐节负责人、演出商齐聚中国,挑选最https://www.youfabiao.com/yispj/20133X/
6.原生态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有没有出息起到决定性虽然说没有绝对的。一个家里整整洁洁有条有序。不仅对孩子有影响,好的环境也可以治愈人的心情不是吗?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原生态家庭不好,而是要呼吁那些。不懂环境和关系的问题,先前是看不到,等到自己发现已为时已晚,在这里祝愿每位原生态家庭,都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开心欢乐我的童年。https://www.jianshu.com/p/e9910f3073ef
7.幼儿园大班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2篇)如果您的孩子刚刚迈入幼儿园的大门,开始他新的生活,相信您的心里一定有很多不舍,甚至还有一些焦灼。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转折时刻,从此,这个弱小、稚嫩的孩子,将暂时脱离您全方位的庇护,去独立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请您不要担心,您的这些焦虑情绪往往对孩子影响最深,而孩子对新环境或同伴及教师的适应能力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h8fdxdc.html
8.读书笔记之高尔基13篇(全文)《论法的精神》研究指向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说, 孟德斯鸠在该书中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接下来, 我将对本书中的几个重要的观点加以阐述。 一、政体决定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孟德斯鸠把国家政体分为两大要素: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在政体的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92n8gtn.html
9.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家长必读)一个人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理阳光很多。 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https://www.nmwomen.org.cn/index.php/home/index/content5/id/547/mid/261
10.母子本为一人,母子共生是一种原生态母子本为一人,母子共生是一种原生态。母亲决定着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父亲决定着孩子的分离感(独立性),这是家庭塑造的人的两个最基本的心理意义。 心理学家鲍温用“分化”一词来描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其本质就是在描述一个人与母亲分离的程度。 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50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