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症状如何引导单亲家庭的子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症状养生频道

单亲是孩子惧怕面对的事情,没有了爸爸或者妈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带有伤害性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单亲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作为外界必须了解他们遇到怎样的情况。

1、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2、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3、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4、焦虑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5、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6、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7、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三、容易撒谎、分裂人格。因为离婚,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对不起孩子,于是都希望自己能够补偿孩子一些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东西,离了婚也尽量在孩子面前和平相处。于是孩子对父母都亲、都很依赖,可是分离时却必须做出取舍,因为他们想尽办法也不能把父母都拉在自己身边。由于父母离婚的孩子很早熟也很敏感,他们能洞察到对妈妈不能说爸爸好,对爸爸不能说妈妈好。有时不能告诉爸爸,妈妈的生活真相。有时不能告诉妈妈,爸爸的新动态。孩子就这样每天都生活在察言观色和各种矛盾之中,纠结于父母之间的敏感关系之中,渐渐的就习惯于撒谎、隐瞒、伪装自己,人前是一个样子,人后又是另一个样子,形成分裂的人格。

四、厌世、嫉妒、敌对。父母离婚会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觉得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婚姻就是这个样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婚姻中遇到困难也往往不去做出积极的努力,放任自流的逃避着自己的责任。遇到感情问题,他们大多会用爱情是昙花,男人不可信,女人靠不住等等厌世的心理去面对,更有甚者长大之后喜欢追求各种情感刺激,对偷情、一夜情等畸形的情感产生极深的依赖心理。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别人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甚至不愿看见别人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场面,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很难包容周围的人,因为没有爱的安全感,使他们不善于与周围人进行情感交流,常常偏激的把他人的过错放大化,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对于和他人产生的矛盾和分歧,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更严重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以至于他们经常很孤立,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五、对婚姻没有清晰的概念,婚后难以适应家庭生活。这是离婚家庭出来孩子长大以后的最大苦恼。由于对婚姻缺乏清晰的概念,不善于包容别人的他们对另一半有着过于完美的要求,这常常使他们取舍不定,很难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婚姻伴侣,即便找到了婚姻的伴侣,进入了婚姻,也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因为一旦进入了婚姻,既需要维系两个人的关系,同时也需要维系两个大家庭的关系。面对婚后变得复杂的家庭关系,离婚家庭的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采用适得其反的方法把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使自己的婚姻也陷入危机。这是因为他们没能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学习和掌握到父母处理各种家庭关系的方法,所以当他们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之时,很难胜任自己的家庭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一个孩子的婚姻概念从哪里来?不就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模仿自己父母的婚姻模式嘛!

面我们来谈谈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父母的离异有着怎样不同的思想压力和反应。

一、1至2岁。1至2岁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和家人的爱抚、安慰和关怀,而且还必须来自他最亲密、最习惯的人。这种规律和模式一旦被打破,孩子的情绪就很容易陷入低谷,会焦虑不安或啼哭不止,甚至改变吃、睡规律。别瞧他们小,可是他对父母分离却相当敏感。

二、3至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需要始终如一的关心,但随着记忆力的增强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会越来越自信。面对父母离婚的压力,孩子常常表现得很担忧,害怕分离。在行为上也会出现倒退,例如吮吸手指、尿床或睡眠不安等。他还会时不时地向父母发脾气,大声啼哭。总之,很多行为就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样。

四、9至14岁。此时,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经常参加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圈子,因而不需要父母老是陪着自己。他对也父母有了好恶之分,甚至会选择一个生活。这时的孩子容易出现思想偏激、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父母离婚的孩子,上述问题仅仅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此之外,因为每个家庭情况的不同,还存在着诸多这样那样的严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值得准备离婚,或者已经离婚的父母去慎重思考,而且也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父母还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走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致爱的权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嫁给孩子,从小教育女儿,男人不是好东西,离他们远点。结果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恨男人,厌恶男人,最后导致性变态。母亲自私的感情,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爱他。

2、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有的父母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3、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很多不同的事情,会接触不同的人,因此,我们总是会有难过的时候。但是有时候难过的情绪会很强烈,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出来。所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很重要。那么,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应该怎么来调节呢

对皮肤很注重的人都知道,不擦防晒的话,紫外线会灼伤皮肤的,所以紫外线对人的影响还是特别大的,尤其是有的人还对紫外线过敏,皮肤上会出现小红斑点,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西医疗法,中医疗法等进行治疗,平时的话可以多擦些防晒霜来进行预防。

我们都知道晕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好多人想外出旅行都会被晕车扫了兴,生活中有好多治疗晕车的方法,比如:可以将新鲜的生姜放在手里,难受的时候闻一下,或者可以给鼻子处挤橘子皮的汁;等等。建议平时可以多掌握些晕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经通络、祛湿排毒、扶正祛邪,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刮痧作为预防和辅助治疗病痛的一种方法。刮痧的好处很多,但是选择刮痧的时候,也要通晓一些常识,了解一些禁忌,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刮痧的时候,6件事不要做。

THE END
1.离婚后失去孩子什么感觉及其对妈妈们的生活作用婚姻家庭离婚后失去孩子,是妈妈们常常面临的酸。这对任何一个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和遗憾。离婚意味着无法与孩子的日常相伴,无法亲眼看着他们成长,无法亲手照料他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痛,妈妈们会感受到不尽的悲伤和失落。 1. 失去孩子的心痛 https://m.makepolo.com/productfa/hunyin/433195.html
2.孩子家庭教育15篇孩子家庭教育15篇 孩子家庭教育1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https://www.ruiwen.com/ziliao/jiating/6370744.html
3.丢失了孩子,心情失落的家庭,无助奔跑的大街上综合法律引语:丢失了孩子,心情失落的家庭,无助奔跑的大街上。 家庭是每个人最暖的港湾,而失去孩子则是家庭最痛苦的打击。当孩子不丢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陷入绝望和无助之中。他们会奋力寻找孩子的踪迹,而每一步都似乎越来越困难和无望。丢失了孩子的心情,丢失了孩子的家庭,在大街上无助地奔跑,这些场景让人心碎,引起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171258.html
4.家庭教育个案分析:过度满足让孩子丧失上进欲望CCTV.com家庭教育个案分析:过度满足让孩子丧失上进欲望 “我们宁可一睁眼担心公司的生意不好,也不愿像现在一样每天早上醒来就开始发愁孩子的学习。做生意可能有赔有赚,但孩子一旦对学习没了兴趣,对我们来说可就是赔一生了。”梁女士最近像个祥林嫂似的,类似的话一遍遍向别人说起。https://news.cctv.com/china/20090217/102322.shtml
5.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心,并没有离开那个对自己家暴的男人,相信了他们的认错。不成想,下一次拳头打过来,只会越来越密集。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6.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https://www.qdedu.net/sjz/5423/22898/70027/index.shtml
7.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幸福,还是生两个孩子的家庭幸福?过来人告诉你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幸福,还是生两个孩子的家庭幸福?过来人告诉你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为生活苦苦挣扎。生儿育女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有些人觉得生一个孩子就压力小,有些人就喜欢孩子多,觉得最少得生两个。 我们看看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出生之后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看完看看你是哪种状态,你喜欢一个孩子https://k.sina.cn/article_7453420636_1bc422c5c00100t1z9.html
8.离异家庭怎么教育孩子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要注意单亲教育中孩子性格的发展状态。 因为对于从小离开父亲的小孩子,他在成长中会与妈妈相依为命,这样就不太容易完成孩子的依恋分离。妈妈在失去爸爸之后可能表现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内心有对孩子的歉疚),无意识地阻碍孩子与外界产生联系。结果孩子可能会更加黏着妈妈,安全感不足会影响孩子https://jzxx.yxjyy.net/index.php?r=space/org/content/view&id=52876
9.米芽米咕人:环保主义的动画下包裹着人性亲情和爱(米芽米咕人本文我会从环境保护的大主旨下,孩子的善良和勇敢,家庭教育,手绘动画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米芽米咕人》的认识。一、我们和大自然不是对立而是相依相存关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我们想人定胜天时,大自然也在反噬着我们。当我们妄图改造大自然,收获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292732/
10.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不论父母什么性质的离婚都是一场灾难,因为孩子所依赖的家庭解体了。所以当孩子处于离异家庭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可能是失去安全感、幸福感和快乐感,并会出现以下的状态。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1、焦虑。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http://www.zgkyw.com/zt/itwwfndd/
11.夜读丨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养出失控的孩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父亲是一种奇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亲的缺席,会让孩子失去一些社会秩序、处世规范、行为准则等人生观教育的机会。 02 妈妈的焦虑,让孩子难以拥有幸福的能力。 当然,父亲缺席的最直接后果,是收获一枚焦虑暴躁的妈妈,紧接着可能就是家庭的解体。 http://m.shangli.yun.jxntv.cn/shouye/p/105720.html
12.从“家庭三角关系”谈家庭的裂变与和谐心理教育当张力存在于两个家庭成员之间时,其中一个——通常可能是感受到更为不舒服的一个——可能倾向于采用“三角”的行为方式:向一个第三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倾诉事件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提出来、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例如:在婚姻三角的例子中,一个对妻子不满的丈夫可能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或者是一个痛苦的http://xsgz.hnwu.edu.cn/2017_06/16_16/content-40393.html
13.听李子勋解读原生家庭去年10月去世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是中国第一批心理治疗师,在《父母必读》杂志上第一次向公众介绍什么是家庭治疗。他为读者讲解家庭治疗中的关键问题,用专业知识和大爱之心安抚焦虑,是带领读者用中立、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家庭,帮读者学会剖析自我、理解孩子、重塑家庭关系。 http://www.jyb.cn/rmtzgjyb/201905/t20190509_232245.html
14.但愿天下无拐!丢失孩子的数十年间,这三组家庭是咋过的“之前从没想过会有偷孩子这种事,等孩子丢了,看电视才知道南方有太多丢孩子的家庭,从那之后就再也不敢走夜路了。”张春霞说,这些年来,由于自己身体不好,都是老公侯占忠边打工边找孩子,才勉强支撑起这个家。 为找孩子,侯占忠一年要到好几个城市工作,深圳、广东、辽宁、北京、天津、贵州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https://m.ql1d.com/share/module/general.html?id=11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