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药监局局长文东旭因独子意外离世,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最终选择自行坠楼身亡。文东旭的悲剧也把失独的问题重新拉回到公众面前。高龄父母面对失独,有人选择提前结束,有人选择接受命运,有人选择重生,但不管选择如何,她们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
坠亡的局长
1月11日,文东旭坠楼身亡。
文东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她为人很好,很热情,也非常和气,平时见到我带小孩出门时,也经常逗我小孩玩。”这是文东旭的邻居兼同事李华(化名)对文东旭的描述。
“那文东旭坠楼前有什么异样吗?”
“在1月10号,出事的前一天,我在小区碰见文东旭时,她面色凝重,看起来冷冰冰的,没有了往常的热情和主动打招呼。”李华回答道。
后来,李华才知道,就在前一天,文东旭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坠亡。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告
逝者已逝,走不出来的只有活下来的人。于父母而言,最悲之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华说:“儿子走后,她(文东旭)可能觉得人生没有了指望,接着就跳楼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一户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就成为家庭中的所有“指望”。孩子没了,“指望”没了,于父母而言,活着的意义也瞬间消散了许多。
“过不去的坎”
面对失独的痛苦,刘荷花做出了与文东旭不同的选择。刘荷花是张玉环无罪释放案中,被害的4岁男童的母亲。同为失独母亲,比起文东旭,她似乎更为不幸。她相继失去了两个孩子,自从第一个孩子4岁被害时,她的身体就垮了,时常觉得胸闷气短。
刘荷花和丈夫,图片源自齐鲁晚报
后来,刘荷花和丈夫有了第二个孩子,生活看起来在慢慢变好,但二儿子因意外溺水而亡。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彻底击垮了刘荷花。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中医也看,西医也看,心理医生也看了不少,都检查不出什么病,但身体就是好不了。
亲戚们怕刘荷花看着难受,把两个孩子的衣服玩具扔的扔,藏的藏,现在孩子的东西已经很难再找到。尽管世间已经没有了孩子的影子,但生养孩子的记忆,像一把尖刀,永远地扎在父母的心上。
“我的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我好不了。我一想到我的小孩,我就难受,我早就不想活了。”失去孩子是刘荷花永远过不去的坎。
“走不出来”、“难以生活”
“走不出来”是失独父母面临的最大难题,有些父母把孩子生活过的痕迹全部保留,假装孩子还在。有些家人怕父母伤心,会把孩子的痕迹全部抹去,假装孩子从来没有来过。但无论是哪一种,失独的阴云,永远笼罩在父母的心中,只要有一点刺激,便在父母的心中下起瓢泼大雨。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些坚强的父母好不容易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现实的养老问题也开始凸显。有央视记者采访过空巢老人,她一进门就闻到了一些异味。后来她便问空巢老人多久洗一次澡,老人说:“我孩子一个月回来看我一次,我就一个月洗一次澡。姑娘,你不知道,一个老人在家洗澡,万一摔了都没人知道。”
空巢老人的儿女一个月会回来探望一次,那失独的老人又该如何解决洗澡的困境?对老人而言,面临的困境绝不止洗澡一件事,还有做饭的困难、打扫的困难、甚至是行动的困难,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成为老人生活的困境。这些现实的养老问题摆在每一个失独家庭的面前,每一个都如此难以解决。
“选择试管”
但人要活着就得走出来,走出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再要一个,盛海琳就选择了这种方式。2009年,已经59岁高龄的盛海琳失去了自己的独女。始终走不出来的她选择试一下试管婴儿。但她飞遍了全国的医院,医生一看她的身份证显示已经59岁,都拒绝了给她做试管的要求。后来,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医学背景,她终于说动医生给她做了试管,也顺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但生下孩子只是一个起点,如何养大孩子成为摆在失独家庭面前的更大难题。由于剖腹产,恢复期的盛海琳做手术难以做重活,而60岁的高龄也让她难以亲自带孩子,她只能请保姆。高额的保姆花销也成为她的一大重要开支,她只好重新开始工作。凭借曾经的医院院长任职经历,她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办讲座,每场讲座收费四五千。一年365天,她有300天都在外面跑。
有了孩子以后,盛海琳也很少梦到自己失去的女儿了。她看着自己的双胞胎女儿,一个长得像女儿,一个长得像女婿,她相信,女儿女婿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她身边。
盛海琳和双胞胎女儿,图片源自澎湃人物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盛海琳的经济条件。高额的试管开销和后期的养育花销,让很多失独家庭望而却步。而高龄产妇自身面临的生育风险,如生育时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坏、难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失独家庭而言,试管婴儿是唯一的希望,但这一希望如此渺茫,渺茫得很多家庭难以抓住。
我们能做什么?
三个母亲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有人选择提前结束这种痛苦,有人选择继续悲惨地生活,有人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自己的孩子,而这就是中国无数失独家庭做出的的三种不同选择。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7.6万个失独家庭,这些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自2014年起,我国对失独家庭采取的补助政策是一次性发放统一经济补助、优先入住养老机构等保障。这些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为失独家庭的供养提供了社会保障。对于那些有强烈生育意愿的失独父母,国家免费给他们提供做试管婴儿的机会。
同时,各地也出台了当地特色政策,如上海出台《关于开展本市失独家庭“社区居家探访”和“代理服务”试点的通知》,要求社区组织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健康项目试点,探索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开放给失独家庭的领养渠道,帮助失独家庭领养孩子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