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普法宣传、法治文艺及会员单位等宣传信息重要发布平台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社会各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变多变复杂,因婚恋纠纷、家庭纠纷、债务纠纷、邻里纠纷、征地拆迁、林地耕地权属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矛盾纠纷如果不及时调处或处理方法不得当,极易造成矛盾升级恶化,导致“民转刑”案事件发生。笔者结合峨边县实际,就如何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民转刑”案件预防谈几点看法。
二、引发“民转刑”的矛盾纠纷浅析
今年以来,全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29起,其中婚恋家庭纠纷496起,占比约34.7%,邻里纠纷544起,占比约38.07%,经济纠纷119起,占比约8.33%,这些矛盾纠纷占比较大,如处置不及时、化解不到位极易引发刑事案件。(一)婚姻家庭方面。婚姻家庭类纠纷多源于夫妻之间、婚外情感等方面,因感情纠葛、经济问题、子女归属、子女教育等引发矛盾纠纷层出不穷。此类纠纷隐秘性强,发现难、化解难,如处置不及时,极易激化升级为家庭暴力等治安刑事案件,甚至命案。从近五年峨边县发生的案例看,我县命案均因家庭婚姻纠纷引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大。
(二)邻里关系方面。此类矛盾纠纷大多存在于邻里之间,主要集中在噪音影响、垃圾清理、公共卫生、生活习惯、饲养家畜、私搭乱建、日常口角等领域,这些问题长年累月得不到解决,反反复复地暴露显现,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会造成当事人之间积怨加深,使矛盾纠纷愈演愈烈,成为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导火线。(三)经济债务方面。近年来因劳资纠纷、合同纠纷、买卖纠纷、租赁纠纷、债务纠纷、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也在呈现出高发态势,这些纠纷虽然多数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但是受当事人法律意识以及诉讼成本的影响,没有以合法的手段得到解决,使得矛盾纠纷不断激化,从而导致聚众闹事、故意伤害等治安案事件的发生,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预防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基层力量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大量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家庭婚恋、情感、土地、邻里、债务等纠纷源头在基层,加强基层力量建设非常重要。加强社区(村)班子建设,选好配强社区(村)干部,发挥其人熟地熟优势,提升其管理和控制能力。强化综治中心建设,重点是整合基层综治、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交通、国土、卫健、教育、群防群治等资源,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问题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特殊人群排查服务以及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人口联管、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等工作机制。公安层面,按照职能融入、系统融接、机制融优、力量融合、警民融洽的要求,将社区民警、辅警统一纳入网格组织体系,制定工作任务和捆绑考核“两张清单”,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网格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全量采集网格治安要素。
(二)强化治安防控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感知能力强、智能程度高的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实圈层查控。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部门等,完善社区警务站、警务室建成并实体化运行。做实街面防控。按照“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要求,加大城区夜宵市场、KTV等娱乐场所巡逻查控,对酒后滋事、聚众斗殴、赌博等违法行为实施有效打击,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同时,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大网购平台整治监管,依法打击非法买卖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等违法行为。做实农村防控。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发展战略契机,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尽快扭转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滞后的局面。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知识产权(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连续出版物刊号川KXO1-093·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川B2-20191090·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19】5415-440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