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或银行诈骗的手段并不新鲜,自从工信部在国际通信出入口将高风险号码加入黑名单后,境外犯罪团伙诈骗手法开始翻新。他们将这类号码前添加一串数字,尾号与公检法、银行、通信、邮政等办公号码一致。
钱!
账户!
信用卡!
密码!
“00”、“+”开头陌生来电诈骗
警方提醒
放大招!
重复记忆:63+5+9
一、63种诈骗伎俩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9.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10.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11.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12.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3.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5.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16.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17.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9.电视欠费诈骗
20.退款诈骗
21.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22.网络购物诈骗
23.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24.办理信用卡诈骗
25.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6.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27.快递签收诈骗
28.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29.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30.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31.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32.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帐户。(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33.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4.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35.PS图片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36.“猜猜我是谁”诈骗
37.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38.提供考题诈骗
39.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40.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41.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42.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43.订票诈骗
44.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45.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46.金融交易诈骗
47.兑换积分诈骗
48.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49.假冒领导诈骗
50.虚构羁押诈骗
在诈骗犯罪中,还有一类非法集资型诈骗行为,由于其伪装成真人真事真项目,往往能够将人骗的血本无归。
51.以境外公司名义
虚假宣传所谓投资境外理财、黄金、期货等项目,有的在境外,如港澳台、东南亚国家的高档酒店召开“投资”推介会;
52.收款账户系以外国人名义在境内开立的账户
用于接收投资人的投资款;
53.许诺高收益的公司的网站注册地
服务器所在地在境外或公司高管系外国人,进行虚假宣传的;
54.以网络虚拟货币升值
现货交易、资金互助、黄金、贵金属、期货、外汇交易等为噱头,引诱投资人投资,尤其是鼓励发展他人并给予提成;
55.频繁变换网站名称、投资项目;
56.公司网站无正式备案;
57.以个人账户或现金收取资金
现场或即时交付本金即给予部分提成、分红、利息;
58.许诺超高收益率
尤其是许诺“静态”“动态”收益;
59.明显超出公司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
尤其是没有从事金融业务资质;
60.在街头、超市、商场等人群流动
61.传销型诈骗:编造或者歪曲的国家或区域发展政策
比如“国家试点”“资本运作”“阳光工程”等;
62.传销型诈骗:打着“改革创新”经营、投资模式的幌子
63.传销型诈骗:声称高收益
包括:静态收益、动态收益、直推奖、层推奖、对碰奖、见点奖、领导奖、培育奖、报单奖、管理奖、小区业绩奖等。
二、5大诈骗心法(终极骗术必练手册)
第二步:震慑。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转账。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
三、9项反诈骗技能
1.查验“可信网站”
通过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辨别网站真实性。不少网站已在网站首页安装了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可信网站”,可帮助网民判断网站的真实性。
“可信网站”验证服务,通过对企业域名注册信息、网站信息和企业工商登记信息进行严格交互审核来验证网站真实身份,通过认证后,企业网站就进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运行的国家最高目录数据库中的“可信网站”子数据库中,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网站的诚信级别,网民可通过点击网站页面底部的“可信网站”标识确认网站的真实身份。
网民在网络交易时应养成查看网站身份信息的使用习惯,企业也要安装第三方身份诚信标识,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2.核对网站域名
假冒网站一般和真实网站有细微区别,有疑问时要仔细辨别其不同之处,比如在域名方面,假冒网站通常将英文字母I被替换为数字1,CCTV被换成CCYV或者CCTV-VIP这样的仿造域名。
3.比较网站内容
假冒网站上的字体样式不一致,并且模糊不清。仿冒网站上没有链接,用户可点击栏目或图片中的各个链接看是否能打开。
4.查询网站备案
5.查看安全证书
6.掌握官方联系方式
7、慎点连接
余额宝等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用户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压缩包;收到后缀为.apk的文件应警惕,不要点击下载。
8.注意保护个人密码
出售或外借电脑时,务必清理电脑中的个人隐私内容,特别是常用的账号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