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人要表现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征,要具有典型性。
为使所写的人物形象生动,必须学会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具体事件写人等。
写人在运用叙述和描写为主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以点化中心,增强文采。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主要是指描写人物的面貌、身材、姿态、表情以及服饰。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神形兼备。
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由作者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第三者的语言或眼光间接描写;可以寥寥几笔,粗线条勾画轮廓,也可以重彩浓墨,细腻地描绘;可以是静态描写,在人物出场之际,作具体介绍,也可以是动态描写,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逐渐把人物的外形显现出来。
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切忌千人一面。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人物的动作、行为等,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
动作描写要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动作,选用生动形象的形容词和准确简练的动词,如,鲁迅写孔乙己第一次来咸亨酒店时,“排出九文大钱”,这“排”的动作写出孔乙己得意、炫耀的神情;写他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用“摸”的动作,表现出孔乙己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悲惨境地。
动作描写切忌不加选择,粗枝大叶,信手乱写。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指人物独白、对话的描写。它也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言为心声”,写独白、对话的目的不仅是展开情节,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简洁而有个性,避免用作者自己的语言代替人物的语言;力求不写与人物思想性格无关或不符合人物身份的话,不写千人一腔的现成话。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孔乙己》),表现了他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写父亲送儿子上火车过程中的四句经典的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这四句话,简短平淡却情深意长,比万语千言更真挚、更感人。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描写,如想象、感觉、希望、幻想等。心理描写是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心理描写要精当,一般在人物非常兴奋、激动、悲愤或者内心矛盾激烈的时候运用,不宜用得太多、太滥。
心理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时使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展示心理活动,有时作为旁观者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有时则通过动作表情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有时又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五、细节描写
细节是指在记叙文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这里说的细节是指一些看似简单、平常,实际却有深刻含义的细小琐事。这些细节,虽然只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是放在特定的环境里,就有不寻常的意义。学生作文若能写出传神的细节,不仅能增强作文的真实感,使作文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在你的笔下活起来,收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
六、通过具体事情写人
写人,最主要是写出人物的特点――即写出人物的个性。
入选的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两件以上的事。如,阿累的《一面》,仅记叙了“我”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不期而遇,可是意义极为深刻。文中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如同父亲、师傅一样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主要有两种类型: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
怎样写人:
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怎样叙事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如事件通讯,事件特写、叙事散文,史传记载等等。叙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总体或局部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叙事记叙文虽然也离不开写人,但它写人主要是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为了刻画人物。写好叙事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liketohavefriendswhoaredifferentfromme,becausewecanlearnfromeachother.又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lihai.heistallerthani,andiamheavierthanhe.还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moreoutgoingthani.webothlikesportsan
dwelikeplayingbasketball,soweoftenplaybasketballafter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在记叙文“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这一整体目标指导下,下面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达到取得佳绩之目的。
关于描写
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着钟绳。老人中等身材,背稍驼,黑白掺杂的头发胡乱地倒在头上,黑瘦的面颊上几颗不很明显的麻子躺在皱纹里,然而并不觉得难看,反而更显得老人温和慈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调动了外貌、神态、动作等描法,立体化地表现了这位老人的独特身份和个性特点而没有脸谱化。
环境描写,切记它们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渲染当时氛围,抒发作者感情服务的。如教室停电的场景描写:灯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变得一片黑暗。差不多与此同时,“啊——”几十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喊叫。顿时教室里嚷成了一锅粥。“早不停,迟不停,偏要在这个时候停,真见鬼!”“距离中考只有418小时了!”“电老虎可真不长眼!”“同学们,安静点!”这是班主任王老师的声音。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你们看外面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为什么不到外面去赏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呢!”被誉为“诗人”的张伟提议。“好!”很多人表示响应,一个一个走出了教室。这时,有人点燃了一支蜡烛,几个女同学开始聚在烛光下继续看书了。”这段描写刻画出学生们从对停电的埋怨、无奈,继而忙中抽闲欣赏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悦心情,描写真切、到位。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积累词汇
在英语教材中,特别是初中,每课都有显眼的话题,谈论不同的事情。因此,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换口味,学生们积极好奇地动手,动口和动脑来学英语。然而,学生们在写作天地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例如:(1)束手无策。(2)不知道怎样用英语表达出来。(3)学生对自己的构思写出来的内容没把握。
要改变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用英语写记叙文出现的问题。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探究了一些值得师生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如下:
二、了解记叙文主要通过记叙和描写人或记事的。
(1)描写人的性格时,用kind、friendly、selfless、serious、forgetful、cruel、careful、careless、greedy、optimistic等词。
(2)描写人的外貌特征时,常用tall、short、fat、thin、strong、weak、handsome、beautiful、gentle、pretty、ugly等词。
(3)描写人的心理感受时,常用pleased、happy、glad、sad、lonely等词。
(4)描叙人物的家庭成员时,常用grandmother、grandfather、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cousin等称呼。
(5)描叙人物的职业时,常用assistant、businessmen、teacher、student、carpenter、cook、clerk、driver、engineer、guide、office-work、policeman、postman、farmer、soldier、singer等词。
根据题目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描写的目的,恰如其分地泼洒笔墨;其次要使美在真实自然中流露,要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再次把作者主观的爱憎感情“润物无声”地渗透到自己的描写中,有鲜明的倾向性。所让学生可选用以上的褒、贬词描叙,以增强作者的情绪来体现主题思想。
三、事件记叙文的写法特别注意把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实的过程写完整,变化明白,把记叙的要素一一告诉读者,使记叙的内容有一定的完整性;线索清楚,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脉络,把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波澜起伏,记叙不能一马平川,平铺直述。而要跌宕生姿,以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这样使读者对该事件有个清楚的完整的了解。
五、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句型。关键要学生大量阅读英语积累词汇和句型,在阅读中认真观察词语不同语境或句型中的不同用法。随时鼓励学生把已掌握的词汇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真正做到用词恰当,语法正确,语句通顺,言简意赅。
六、教师安排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从中吸取教益和积累素材及模仿语言和语调,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心情的放松。学生绘声绘色地写出教师意想不到的英语作文来。
七、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在众多报刊和书籍中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英语短文和故事。学生在阅读体味到读书的快乐,吸取书中的词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思考能力,同时也在搜集写作素材。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1)善于运用词典。词典是学生身边最近的老师,它会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应培养学生用词典的习惯。(2)指导学生善于猜词。英语中许多词有多个词义,通过上下文可判断出具体某个句子中应选择的词义,要求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
【概念阐释】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指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指导】
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文中一般有如下作用:
二、描写。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来抒发感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五、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就是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同时也为中心服务。记叙文中说明的作用,也要结合其目的来分析。
不论哪种表达方式,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其本身所用的表现技巧等,这样才能做到分析全面,准确。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白玉盅
林清玄
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都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它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如果没有吃过苦瓜,谁也设想不到那么美的外表有那么苦的心。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通告苦着脸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挑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
1.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分析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叙述自己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的作用。
3.找出第五自然段中直接说明“白玉盅”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关键词:生活教育记叙文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三点最基本的内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要为了改造社会生活而存在,两者密切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当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脱离了生活,那么就称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务是不断提高现实生活质量,使生活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社会即学校”指的是学校必须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这个主张有两个意思:首先,必须把社会与学校这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解放出来,使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单一地局限在学校内;其次,要把学校办成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这样就改变了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社会和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及创造力的轨道上,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这个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是用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p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个性且完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
记叙文是对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叙述及描写,是表现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载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3]。然而,我校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就学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常理,经过小学训练,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和训练应该驾轻就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写作,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一是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而不是出自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确实不会写,也写不好。
第二,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平淡p老套,学生所选材料范围比较狭窄。为鼓励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往往会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那一次,我?摇?摇”;“?摇?摇的滋味”;“我学会了?摇?摇”;“我不后悔?摇?摇”等。按照常理,如今学生都曾感受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的人和事,虽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够畅所欲言……然而,一些学生所叙的事情或者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者是一些年旧旧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写父母,就是我半夜发烧,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天爸妈给我送雨伞;晚上父母为我盖被子。写同学,不是大雨天同学不惜自己淋雨把伞借给我,就是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当自己醒悟过来想重归于好时,发现同学已到异地求学……总之,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当然就无法把生活素材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
由此看来,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四、初中记叙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首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记叙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制约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命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作为背景进行作文命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题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4]由此可见,教师所起的命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其次,积极评价,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批语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次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篇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赞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办班级刊物展现班级优秀作品,甚至编写班或个人的优秀作文集。同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4.达标作文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StrategyforCompositionGrowthCycle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
GUOFu-hui
(RugaoExperimentalJuniorMiddleSchool,226500,China)
一、首先要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要让孩子广泛阅读,博闻强记。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们一生都受益无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两句话讲的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往往写的比较好,就是这个道理。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不但会帮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增长孩子们的见闻,还能塑造孩子们完全的人格。所以,笔者认为广泛而深入阅读那些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快速提升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
三、掌握写作技巧,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快速提升作文水平。
笔者曾认真研读了李凌导师的《简妙作文一学就会》,非常欣赏李老师的“简妙作文法”。这种作文方法简单易学,写出来的作文无比美妙。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把李凌导师的这种作文方法简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简妙作文开头的写法:扣题,定位和引下文。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定位,一方面是指确定写作范围,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最好是在段尾,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话语,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如:三年级上册课文《爬天都峰》的开头: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扣题:爬天都峰
定位: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透露出喜悦的心情)
引下文: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么见闻?
(二)简妙作文中间的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
1.承头,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
举例: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
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承头:(2―5自然段)承接开头的“美丽”来详细地写: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处处体现了颐和园的美丽。
2.顺写,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有调理地叙写。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三)简妙作文结尾的写法:照应开头写出所感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出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小学生常见的作文有四类:写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写景作文和状物作文。下面我把这四类作文的写法简单概括一下。
(一)、写人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就是告诉别人你写的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开头的写法:简单交代你写的是谁,写他的什么。
中间的写法:先一般介绍,再通过一个或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你写的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尾的写法:写出你对这个人的看法和评价,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尾往往要表达出你对所写人物的赞美敬慕之情。
(二)、记事记叙文
记事记叙文就是通过讲述一个你知道的故事,然后告诉大家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者得到一个什么教训等。
开头的写法:开门见山,告诉大家你要写一件什么事。
中间的写法:向别人讲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详写事情的经过。
结尾的写法:总结全文。指出你写的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三)、写景作文
写景作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告诉人们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开头的写法:告诉大家你要写的是什么景物,它的特点是什么?
如: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开头: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中间的写法:先做一般的描写,再选几个重点场景详细描写。
结尾的写法;总结全文,说说你对景物的评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一般表达对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状物作文
状物作文,就是向大家介绍你观察过的一种东西,并说出它的主要特点。
开头的写法:直接告诉大家你要写的是什么东西,并简单说明你对这种东西的评价。
如:《小狗豆豆》的开头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我给它取名叫豆豆。豆豆是一只很让人喜欢的小狗。
中间的写法:就是描写这种东西的特点,一般特点简单介绍,显著特点详细描写。
结尾的写法:对你写的这种东西进行评价,表达出对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关键词:文体知识;阅读教学;提高能力
新课改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指挥棒带来语文教学“唯人文性、忽略语文知识的倾向”,致使不少省市近年来语文中考很少考课内阅读。其严重后果是学生的语文知识特别是文体知识缺失,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被动。如何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以记叙文文体知识为例谈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了解文体阅读要求,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知识性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一直占主导地位且所占分值较多,但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丢分较多。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记叙文文体知识、了解文体阅读要求对备考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会学生变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将字词句篇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升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语文知识观,过去把知识传授本身作为价值取向。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人文性,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
当然,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还应该是传之以阅读欣赏的方法,以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笔者常以教材为例,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欣赏记叙文的用词美、情节美、表达方式美,引领学生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线索及表达方式等安排的独具匠心,然后让学生自己体悟、归类、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才能持久保持阅读兴趣并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
三、妙点学生自主生成,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
授人以“鱼”,是传授知识;授人以“渔”,是传授方法。而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将“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能力生成的最高阶段。如果说以前教师的工作是给学生水,那么现在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去找水、找源头的活水。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活水呢?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形成寻找水源的意识,就要靠教师的妙点方法和思路,引领学生去“悟”、去“生成”、去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和“教会学生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不同境界,如仅仅“教会学生”,形成的是文体知识点的框架,没有阅读乐趣;如“教会学生学习”,则以鲜活的例子,跳出框架探究,再看框架内的文体知识就别有风味,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