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有理财需求的年轻人报名学习课程后,遇到“课程内容质量较低”“虚假宣传”“教师不够专业”等问题。还有学员反映合同中承诺“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可想退费时却面对重重阻力。
有专家指出,这些“理财培训”机构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无门槛、无资质、无监管现状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元理财训练营”背后存在低价陷阱
因为加入群聊,小杜每天都会收到精品课程的推荐信息,“价格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分为基础班、协议班、火箭班等。”小杜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群聊中除了有老师极力推荐的进阶课程外,不时还会有人在群里发送付款截图,并声称听完这些课程“自己躺着就能赚钱”。小杜觉得这些人是“托儿”,在群里时不时发出付款截图就是为了营造出名额有限的紧张氛围。
最让他反感的是,课程助理会在一开始入群时私聊学员收集个人信息,包括收入、存款、负债情况和理财目标等。
实际上,像小杜一样有理财想法的90后不在少数。2020年8月,支付宝联合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投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支付宝理财平台中,35岁以下用户接近六成,在具备多元资产配置习惯的用户中,90后几乎占一半(45%)。
年轻人强烈的理财需求,引发了不少在线理财教育的乱象。在黑猫投诉、微博、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网络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留言反映在线理财教育公司存在涉嫌诱导消费者、诈骗等问题。
低价理财课程是不是圈套?对于消费者的质疑,一家在线理财教育公司的公关经理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低价体验是一种商业模式,低价课的模式可以让用户提前体验初阶内容,衡量自己适不适合、想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他表示,在线理财教育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认知,多数消费者学习理财课程是以挣钱暴富为目的,而财商教育做的事是帮学员形成完善的理财观、金钱观。“之所以消费者投诉较多,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缺乏政策监管,主要靠企业自律。”
在线理财培训课退款维权难
购买进阶课程的当天,小张下载了专门的App试听课程,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好。“课程一共有20节课,每节课时长大概只有10分钟左右。”小张介绍,她购买的这门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在经济上“开源”的方法,如怎样找兼职、培养技能,而类似的内容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都可以找到经验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小张所购买的理财课程App中查阅发现,用户服务协议中写明,“本课程为线上服务内容,基于在线内容的特殊性和产品的整体性,客户购买后使用全部或部分课程或其附带内容后,如非公司错误行为所致,恕不接受退款申请。”
和小张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曹女士。今年6月,曹女士报名了某机构6998元的进阶理财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曹女士发现所谓的进阶理财课程并没有多少干货。她说课程内容和案例都很落后,老师教学水平也比较低,“课程粗制滥造,就是念PPT。”
曹女士还发现“小白理财课”和“进阶理财课”的内容前后矛盾,比如在“小白理财课”上,导师承诺购买红利基金,每月定投一些钱,通过复利几十年后就可以积累一大笔钱,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但是在“进阶理财课”中,她发现根据选股标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红利股票。这时,她才意识到,此前“小白训练营”中许下的种种致富承诺都是空谈。
曹女士签署的课程服务合同中写道: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据此她多次和客服人员联系要求退费,但是客服人员表示开课后就无法退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给曹女士升级到7298元的课程,建议曹女士再重新学习一轮。但是曹女士认为课程对她来说没有实际用处,坚持要求退费。截至目前,曹女士尚未收到退款。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裴虹博则表示,“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这句话主观性很强,看似承诺课程效果不佳,学员可以随时退费,但实际上如果理财机构并没有退费意图学员则很难退费成功。
遇上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该怎么办
针对上述案例,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武长海认为,参加上述类型的理财培训课程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造成本身的财产损失,如课程费;二是可能被诱导参加一些投资陷阱,造成更多的财产损失。武长海强调,任何投资都应当非常谨慎。目前从社会整体来讲,平均投资收益只有3%到5%,超出这个收益,可能就会有极大风险。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发现有关“理财课”的投诉有1000多条。主要的投诉问题集中于“理财课”的学费高昂、诱导消费、教师资质涉嫌造假、涉嫌虚假宣传,课程内容与承诺不一致、退费退款难等,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投诉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