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老年人“迷失”在智能时代,我们能做的还很多新闻频道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或突破3亿

即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时代

如何敬老、爱老、便老再度引发热议

随着网络智能时代进入“快车道”

老年人大半辈子熟知的生活方式被逐渐颠覆

对于一些老人而言智能化世界是如此陌生

对于另一些老人来说网络空间又是格外亲切

智能出行时代他们却“步履蹒跚”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还有近2亿的60岁及以上老人从未接触过网络。

手机支付、扫码通行、在线挂号……

这些我们动动手指的事

他们却需要小心摸索,仍难免处处碰壁

有些景区、车站仅支持扫码支付……

日前,有南宁市民反映,青秀山风景区实行线上支付购票,不接受现场现金购票,一些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对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在疫情期间保障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如果真碰上无法线上购票的情况会进行特殊处理。

有些疫情防控场所要求必须出示健康码……

不久前,哈尔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了一辆公交,可他因为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司机就催促他下车。

车上的乘客也变得不耐烦,甚至出言辱骂。最后等民警赶到,才把老人搀扶带走。

有些医院看病挂号只能手机预约……

数天前,在四川华西口腔医院门诊窗口,被告知不能现场挂号的一位老人情绪激动,“你们不能把老人拒之门外啊!”

医院咨询台工作人员表示,在疫情结束前现场挂号服务都不会恢复,建议老年人就医前让子女先帮忙预约挂号。

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观念与知识的固化

有些事他们自己真的力不从心

一旦离开亲友或许便寸步难行

网络陷阱层出不穷“银发族”频频踩坑

生活中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普及

在给部分老人带来困扰的同时

也给许多老人送去了“寄托”

然而,其中却鱼龙混杂、步步惊心

10月23日,《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9600万“银发族”,手机已经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资讯、娱乐工具。

其中10万老人有严重网络依赖,日均在线超10小时。报告认为,很多老年人的孤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排解,因而产生了对网络工具的过度依赖。

△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着“养儿女无用论”等歪理邪说

上知天命、下通人情的“爆款鸡汤”

“假靳东”般的虚幻情感慰藉

假借“钟院士”之名的反智谣言

甚或“马云团队”帮人致富的低劣骗术

都曾让很多老年人深信不疑

社会和家庭更要行动起来

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更多陪伴

便老环环相扣有力度更有温度

社会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如何才能让老年人安享这些便利?

民政部23日表示,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具体包括哪些?一起来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政策跟进的同时

社会关爱也必不可少

数天前,在陕西西安电信营业厅,老人因儿女外出打工不会注册健康码,营业员帮老人把健康码弄好后,老人特意提着香蕉来感谢↓

近日,河南郑州一社区组织20多位老人一起参加老年防骗“高考”。考题囊括假冒、刷单、账号安全等常见的10多种诈骗套路,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批注讲解↓↓

与“老”为善不过举手之间

曾经,父母是手把手教我们

认识世界、辨别是非的人

如今,上一代人逐渐老去

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真伪、适应信息社会

成了下一代人的责任

请给他们多点便利、多些关爱

而不是漠视、催促甚至嘲笑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这么做!

1、随身带点现金,碰到不懂转账的老人用现金直接交易

2、遇到不会扫码通行的老人,尽量耐心等待或提供援助,不要呵斥催逼

3、在现实生活给老人更多陪伴,尽可能面对面共叙情谊

4、给老人耐心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智能化操作,并不定期重复提醒

THE END
1.12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本报讯 (宗和)记者10月12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翻炒旧闻等方式,编造公共政策、社会民生、突发案事件等领域的谣言,严重误导网民认知,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账号8583个。现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970239225/756f76f902001dl06
2.网络安全丨9种常见网络诈骗手段请看清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24305
3.个人在网络生活中,面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该如何防范?(最全问答)三是网上中奖诈骗,指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 四是“网络钓鱼”诈骗,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 预防网络诈骗的措施如下: https://blog.csdn.net/2301_77162959/article/details/130414177
4.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整体运转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各个国家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确保网络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个人方面,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泄露和滥用的风险。网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
5.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研究(精雅篇)各地农户之间定期召开通气会议(可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沟通本地舆情传播和管控情况,交流有效的舆情管控经验,遇到危害农户普遍利益的虚假信息或者谣言时第一时间商讨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 (五)不排除司法手段 当某些虚假信息或者谣言的传播切实且极大危害大量农户利益时,且通过媒体澄清和政府处理都无法解决之后,农户们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0h5yq7.html
6.11月关于海南的这些谣言信息,你看到过哪条?最新一周网事→点击查看详情: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三批涉突发案事件、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仿冒学术期刊诈骗钱财!中央网信办通报→ 近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根据网民举报线索,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受理处置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网站。这些仿冒网站页面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网站页面内容相似性很高,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23-12/12/content_4259868.htm
7.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谣言2022-08-26 缩短对集中隔离等的追溯时间不会加剧疫情传播2022-08-16 当前疫情形势如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回应2022-08-16 “杀猪盘”盯上互联网平台,网络虚假人设诈骗如何防?2022-08-16 早上金苹果,晚上毒苹果?到底啥时候吃水果最好?真相来了2022-08-16 眉毛越长代表寿命越长?人到中年眉毛变长是好事?https://piyao.henanjubao.com/pyfb/mtqz/
8.案例发布!该辟谣视频由“无锡博报生活”视频号首发,获网民大量转发评论,引导家长听从专业建议,正确看待处理青少年近视问题。 报送单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 06 抵制网络谣言 共建网络文明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发声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各类网络谣言时有出现。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信息,如何辨别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谣言?本https://www.wxrb.com/doc/2023/03/30/2629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