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丰富拓展爱心“五大新领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专题

2021年是“爱心厦门”建设拓展年。近日,厦门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出台《深化拓展“爱心厦门”建设2021年工作举措》,巩固提升“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阶段性成果,围绕进一步深化爱心行动,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丰富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爱心厦门”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爱心单位为湖里光华学校小朋友捐赠爱心书包。图/记者黄晓珍

丰富拓展“五大新领域”

在“爱心厦门”建设今年的工作举措中,进一步丰富拓展爱心工作“五大新领域”,包括:法律援助、人道救助、社会保障、善于引导宗教界参与和家庭关爱等领域,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拓展“爱心厦门”建设。

●法律援助领域:试行法律援助律师积分管理办法,建强市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提高法律援助律师办理案件的水平和质量。针对一些老、弱、病、残、幼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办理法律援助手续“上门服务”。拓宽爱心法援通道,推广“厦门法律援助援务通”小程序,拓展12348法律咨询平台,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人。

●人道救助领域:持续组织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红十字大病救助、红十字专项基金救助等系列救助行动,提升改造红十字“博爱超市”,不断扩大受益面。加大精准扶贫和人道救助力度,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合作打造惠民项目,为特殊困难群众兜住生命和健康保护底线。

●社会保障领域:实行困难群体实名制管理服务机制,推行线上(精准信息投放)+线下(基层帮扶行动)结合模式,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采取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帮扶,帮助促进困难群体增收。打造“情暖人社”爱心品牌,促进技能水平提升与就业;打造“爱心医保”品牌,大力开展“爱心医保进社区”“送医送药到基层”义诊等活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导宗教界参与领域:我市发挥宗教类慈善组织作用,引导宗教界持续开展“‘慈悲心·翰墨情’新春慈善书画义卖”、“慈善午宴”、慈善年夜饭、慈善义诊施药、义务献血等一批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慈善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爱心厦门”建设。

●家庭关爱领域:深入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关爱失独老人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妇女儿童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结合国际家庭日、六一儿童节等节点,评选不同类型的最美家庭典型,让勤廉立家、美德沐家、平安定家、关爱互助等理念深入千家万户。为全市(18-60岁)低保妇女购买安康保险,着力减轻患病妇女的家庭经济负担。完善暖心行动制度,初步实现关怀失独家庭全覆盖。

据了解,厦门市立足群众所需所盼,探索“爱心厦门”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爱心品牌,推动“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继续走深走实,为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理创新赋能加力。

厦门首个“爱心屋”线上销售平台——“美JI在一起爱心厦门”集美区“爱心屋”线上销售平台启动。图/记者黄晓珍

深化落实“五大行动”

今年厦门市持续深化落实爱心助残、爱心济困、爱心敬老、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五大关爱行动,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让每一位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爱心助残”行动

开展家庭“喘息服务”试点工作减轻重度残疾人家庭照护压力

以爱筑屋,以爱助残,以爱暖城。我市通过优化升级“爱心屋”建设运营,规范“爱心屋”日常管理,扩大爱心助残消费,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等方式,拓宽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让道德之美、向善之魂在爱心屋中传递。提升市仙岳医院收治能力及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市仙岳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力争在2021年底开工建设。修改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扩大补贴对象范围、减少申请材料、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等。对未进入定点机构托养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喘息服务”,进一步改善和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压力。

厦门市还优化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环境,对20辆公交车进行无障碍改造,实现出行方式无障碍衔接,为残疾人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大对镇(街)、村(居)便民中心、公园、医院、文体场馆、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力度。推动残疾人居家无障碍(适老化)改造全覆盖。有爱无“碍”,为残疾人居家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爱心敬老”行动

年内改建完成1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层面加速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配置,年内改建完成1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动高端养老项目建设,加快泰康高端养老项目建成投用、推进建设太保高端养老项目。

老人健康是千家万户之福,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我市做好医养护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全面签约合作。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5岁以上签约老人提供日常随访、定期检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为80岁以上签约老人及失能半失能签约老人每年免费提供不少于1次的上门出诊服务,为有需求的康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服务。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三级中医院设立康复科。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爱心济困”行动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在建设“爱心厦门”的过程中,通过“爱心济困”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困难群众关爱体系,把爱心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2021年厦门市完善社会救助政策,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出台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把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相衔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厦门市加强就业帮扶,采取社会保险补贴、岗位工资性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支持灵活就业和鼓励拓展新就业形态,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全方位服务未就业毕业生。

“爱心扶幼”行动

完善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帮扶标准,调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和补助标准。加强困境儿童帮扶力度,提升关爱困境儿童服务能力,打造当地特色的儿童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品牌,进一步推进“福蕾行动计划”,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点亮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灯”,让他们“破茧成蝶”,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关爱特殊岗位工人行动

按照基础工资的12%为在外租房的环卫工人发放补贴

一碗清凉解暑的四果汤、一句由衷的问候、一声真诚的道谢,虽然简单朴素,却能让辛勤工作的劳动者感受到满满的关爱。

厦门市进一步加强爱心驿站建设,挖掘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设置爱心驿站,基本满足一线环卫工人的工间休息需求;继续扩大“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建设,实施规范化、信息化提升改造,打造交通运输系统“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品牌。

进一步改善住房问题,落实租金补贴方案。落实《厦门市道路环卫、公路养路清扫保洁一线工人住房租金补贴实施方案》,根据租房合同或协议,按照基础工资的12%为在外租房居住的环卫工人发放租金补贴。进一步增设倒班宿舍,对具备条件的现有环卫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增设环卫倒班宿舍;对具备配建和提升改造条件的用地统筹安排,做好环卫倒班宿舍的配建或改造。

进一步保障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一线环卫工人的基础工资(不含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30%。落实“五险一金”和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落实福利保障,按规定发放加班补贴、高温津贴和各种节日福利。

加大关爱激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褒扬优秀环卫及养路工人。进一步丰富每年的环卫及养路工人节内容,在环卫及养路工人节为全市在岗环卫职工发放过节费;表扬一批先进,包括“先进集体”“十佳美容师”“市容环卫管理先进工作者”“优秀环卫职工”等,为其发放奖励金,并视情组织外出疗养或学习考察;为连续工龄满25周年和30周年的环卫职工一次性发放奖励金。扩大关爱对象,扩大“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群体范围。适时考虑公交司机等其他交通行业特殊岗位人员纳入“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群体,扩大一线工人群体范围,让更多一线工人享受“爱心厦门”的温暖。

大同小学三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一起手绘“爱心鸡蛋”,制作好后将送给辖区内孤寡老人和特殊群体。图/记者黄晓珍

优化完善“四项机制”

爱心,是厦门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在巩固提升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厦门市进一步创新载体,完善爱心结对、倡导爱心捐献、优化爱心志愿服务、营造爱心文化机制,深入推动“爱心厦门”建设。

优化“爱心结对”机制,策划生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项目

结对认亲,爱心涌动。厦门市精准高效开展结对帮扶,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策划生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项目,向重点帮扶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结对帮扶关爱,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爱心品牌。

倡导“爱心捐献”机制,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可善”的爱心风尚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厦门市弘扬爱心慈善文化,推动爱心慈善文化、爱心慈善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可善”的良好爱心慈善风尚。

认真落实爱心捐赠褒扬制度,推选一批“慈善爱心大使”、“慈善爱心家”、“慈善爱心世家”,让慈善事业激发爱心能量。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志愿服务在鹭岛已蔚然成风。厦门市拓展爱心志愿服务阵地,提升志愿服务驿站形象。力争到2021年底,社区、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加挂“爱心”标识数量达到500个。提升爱心志愿服务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爱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泛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强化“爱心文化营造”机制,大力营造浓厚“爱心厦门”社会氛围

厦门市推进爱心主题公园、爱心驿站、爱心文化景观小品、江头爱心公园等景观建设,推动“江华爱心赋能经济一条街”建设,丰富爱心元素,弘扬爱心文化,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爱心厦门”建设。(厦门日报记者黄怀)

THE END
1.学校24小时心理危机热线电话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学校24小时心理危机热线电话是( )。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高学习效率。考试刷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fcccd039fb48ee9e9c0b11f46e80c0a2.html
2.心理热线(通用6篇)至于经营状况,董浩表示,这些心理咨询热线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打。“热线毕竟不是官方的,知道的人少,打的人更少,而且咨询师也不可能24小时都在热线旁边值守。没什么人打,咨询师也没了激情,慢慢这些热线也就都销声匿迹了。”董浩说。热线其实只是一种初期对心理问题干预的手段,但要想真正解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jgzhyy6.html
3.福田区24小时心理降热线接通中,在这里说说你的心里话为此,福田区心理健康中心阳光心理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和众多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为广大居民、隔离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医院实行所有集中隔离场所心理咨询师24小时驻点服务,并对所有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及时评估,并通过心身健康风险三人小组进行联合面访,建立精神科医师会诊制度,加强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心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30/c6842766.html
4.?内蒙古自治区12320—5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守护您的心理降爆发突然,来势凶猛,情况复杂,这或许是疫情离呼和浩特市民最近的一次,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人们的生活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在这样的紧急状况下,有可能出现无法自行缓解的紧张、焦虑、担忧、低落等情绪,这时您可以拨打内蒙古自治区12320-5心理援助热线,热线会24小时在线,随时提供专业的心理http://www.nmgsyy.cn/plate_page.html?id=935
5.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工作动态2020年8月28日上午,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市教育局吴亿年副局长和德育处徐金生处长, 市教科院庄小荣院长和潘世锋副院长, 市卫健委、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通仪式。 “热线”的电话号码为:0592-5258185,谐音为:我爱我,帮一帮我。“开通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是2020年厦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http://www.xmsxljk.com/news/show-4917.aspx
6.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心理督导专业委员会入会制度2.免费享受会员专享的7*24小时会员心理服务工作支持热线;3.免费参加专委会非学术会议(不限次数,食宿自理);4.免费参加专委会学术会议,每年限参加3次(食宿自理)。入会福利:个人会员(享受服务)入会福利:5.免费享受1次专委会收费培训项目(食宿自理,不含证书);https://h5.eqxiu.com/s/c7OIYYXu
7.24小时降热线:上海精神科医院“专业精神心理诊疗”上海明珠医院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专家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帮助患者摆脱精神心理疾病的困扰。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科室还特别推出了众多便民措施,包括预约挂号、一站式缴费、24小时咨询热线等。这些充满人性关怀的医疗服务,可以帮患者减少一些心理负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疗过程中去。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126/112024_1608360.html
8.两江新区云锦小学:专人专卡,分时段接送据悉,云锦小学严格实行“网格化”“人盯人”防控体系,优化学校“日报告、零报告”、晨午晚检等各项工作制度。 同时,学校设立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根据疫情变化,定期微信推送典型心理防护策略,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关心关爱和帮扶指导。 通讯员 刘霞 学校供图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058&newsId=4802527
9.心理降案例:加强心理危机闭环管理,健全预警预防干预机制.docx(二)热线筛查“关爱不停机”,4001600525心理咨询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为全区近10万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全天候公益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热线咨询中,发现有危机的迹象,心理中心第一时间介入,请家长带孩子来中心面询。(三)面询筛查凡是通过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预约面询或学校转介到心理中心面询的学生,中心落实心理志愿者按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01/6155243131010002.shtm
10.封控管控区域内遇困难怎么办?广州人请收好,求助途径都在这→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道、流花街道、登峰街道部分区域划定为管控区,由于目前管控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为保障相关区域市民群众生活需求,越秀区相关街道推出多项服务措施,各管控区均已对外公布服务热线电话,方便了解大家诉求,如居民群众遇到生活、医疗、物资、心理关爱等需求,可及时拨打以下对应24小时电话https://m.gmw.cn/2022-04/13/content_1302896473.htm
11.7×24小时心理咨询7×24小时预约咨询热线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AP软件支持,进一步确保信息安全 经过严格受训及专业督导的呼叫中心初诊咨询师团队 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及档案管理系统 系统的质量反馈和改进流程 服务的价值 员工身边的“健康伞”,方便快捷解决员工个人心理困扰 定期向企业提供EAP咨询分析报告,企业可获得服务数据和管理改进建议 http://m.888888love.com/nd.jsp?id=40&i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