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银的涨幅明显超过了黄金,其实黄金这几年已经在一路上涨,所以白银的崛起速度惊人。大家都沉浸在科技、医药等成长股的欢乐中,很容易忽略掉贵金属白银最近4个月的涨幅接近80%。
在前文《我发明了一个定价公式》里面,我根据黄金的价值来近似估算茅台酒作为硬通货属性的价值,对黄金的百年史有过测算。
黄金和白银的上涨有共同的属性,但是黄金的储备货币属性远比白银强,决定了金银比在长期来看波动中枢逐步抬升。
图1:近现代社会黄金日渐碾压白银
漫长的几千年封建社会里,金银比长期稳定在10-15,古人结合自己的知识,结合黄金代表太阳、白银代表月亮的传说,给出了一个相当“科学”的解释,“月亮绕过黄道带比太阳快13.3倍,所以黄金的价值应该是白银的13.3倍”。这段稳定关系的打破,大约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这是一个旧社会解体,而新社会建立的时期,殖民战争与白银全球流动加速推进,颐和园的断壁残垣见证了金银比的历史性上涨,这是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的胜利。
1934-1971年美国尼克松宣布该法案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的价格都是由美国政府官方限定的35美元/盎司,白银价格的波动也都很小基本在1-1.5美金/盎司左右,整体金银比价处于50-20之间,中间价1:35左右,这和1800到1930年间,金银比平均中位数的比率约1:31是比较接近的。
此后直到1985年美元根基奠定,金银比都在35附近,相对比较稳定。但是1985年之后,随着美元强权下的现代货币体系真正的建立,黄金白银比价波动进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前的区间和中枢价格,金银比价的这种变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摆脱旧时代货币体系的烙印的逻辑。进入到美元强权下的现代货币体系后的30年里,中枢价格波动基本围绕着60左右。
到最近十年随着货币超发加速,全球范围内潜在经济增速下移,金银比则稳步回升到100以上,并与今年创下了历史记录的120。
大部分人认为,金银比价就是黄金价格除以白银价格,反映的是统计学概念,最近金银比价复归就是简单的均值复归而已。显然这个答案具有很强的片面性,而且只能被称为一种表层现象,这无法解释金银比的历史波动中枢抬升,更无法解释波动率的变化。金银比价其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情况,同时也是体现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
避险属性强的时候,金银比会快速回升,甚至成为VIX的替代指标,这个在逻辑上很好理解,回顾历次金融危机和大范围战争的案例都可以验证。
货币超发引发的金银比回升在历次QE加大操作力度的时候也体现的比较明显,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放水比赛是常态。
金银比价可以理解成一个反映经济需求的指标。在经济繁荣期,央行大多会采用偏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此时,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利率水平较高,人们更愿意购买收益率高的资产,金银的保值属性难以体现,而此时白银的工业属性凸显,价格会相对强势,经济繁荣时期金银比价位于较低水平,反之金银比价将处于高位。2010年经济逐步从金融危机的衰退中走出来,而货币宽松仍在继续,伴随工业需求的回升,金银比大幅回落。
图2:美元确立强权后的金银比
今年二季度初,金银比回升到了历史高位的120,差不多偏离均值3倍标准差,这确实构成了一个统计套利的绝佳机会。
同时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触底反弹,欧美经济也从疫情中缓慢复苏,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工业经济需求逐步回升,对白银的需求构成重要支撑。诸如5G和太阳能技术等产业将从财政刺激中受益——而这些产业都对白银需求巨大。
经过最近一个月的整理,目前的金银比从高点回落至85附近,仍高于过去十年中的平均水平(69)。而且工业经济的需求仍在修复,白银有继续快速上涨的动能。
本来我很少看技术分析的图,但看到一位珞珈山山友的图感觉还挺漂亮,据说还挺有效,“万般皆下品,惟有画图高”。白银的阻速线图直接贴上来,技术上上涨空间还是可观。
图3:白银的阻速线技术图
从5-10年的中长期来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硬通货属性会逐步加强,比过去十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年化复合收益率大概率仍在10%以上,而黄金的储备货币属性决定了其长期会略微跑赢白银,即长期看,金银比的波动中枢有缓慢抬升的趋势。短期来看,金银都在上涨的通道,而疫情引发的避险情绪在弱化,且工业需求增长、偏高金银比会驱动金银比回落,白银有更好的补涨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