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从古至今,平凡人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财富,毕竟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而现如今的支付方式有太多太多,现金、扫码、刷卡等诸多方式都能完成钱货交易。
但在封建王朝,却是没有这些先进的交易方式,只有白银、铜板等货币,在古装电视剧中,大家也常听到“赏白银千两”这类经典台词。那么曾在古代占据重要地位的白银为何现在却变得不常见了呢?那么多白银都去哪了?
一说到白银,大家总是会想到它那如月光,如大雪一般的光泽,还有它极广的用途,从器具到饰品,再到流通货币,白银一步步崛起,成为了人们生活无可或缺的一部分。
单看白银,它只能称之为一种金属,是人类将货币的职责赋予了它,它才能以货币的身份在市面上流通,但其实白银最开始出现时,还只是被人类用来制作器具。
4000多年前,正处于青铜时代的中国就已经掌握了从矿物中提炼银子的技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能够得到的银子数量少之又少,白银无法进行大批量生产,只能用来制作餐具、装饰品。
无论何时,物以稀为贵都是不变的真理,而这些东西也只有贵族才使用得起。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白银的产量才有所增加,一来开采技术有了大幅度进步,二来冶炼技术也有了很大提升,而白银制品仍是高档货。
在战争不断的时期,中国也在混乱中发展,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有了很大变化,最开始,贝壳和铜币是最常见的货币,后来白银也开始加入货币大军,虽然形状各异,但它的确已经开始承担起货币的职责。
白银从这里开始崛起,之后一步步走到流通货币的位置上,而第一个真正让白银进入市场的重要人物就是汉武帝。他在任期间,曾为了丰富货币种类而将白银货币正式推入市场,但因为一些原因,这个计划中途夭折,成效并不明显。
唐朝时期,白银制成的货币还不叫银子,而是叫铤,中间窄两头宽,像是一个系了腰带的长方形。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让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品走了出去,大批白银也运了回来。充足的白银储备让白银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市场的流通货币,自此白银正式完成从器具到货币的逆袭。
现如今大家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拿着银子到处走的主角,吃顿饭扔下一锭银子,还是白花花的银元宝,其实电视剧都是骗人的,接下来就给大家揭开白银的真面目。
每每看到电视剧中那一锭锭如元宝一般的银子,想必每个观众内心都感到惊奇与疑问,这么多银子,值多少人民币啊?其实各个朝代的白银购买力都各不一样。
仔细看来,从青铜时期到封建王朝顶峰,无论是贵族专享的白银制品,还是承担货币职责的白银元宝,地位都不一般。
但是白银的地位越高,就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越远。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白银是昂贵稀有的物品,自然不舍得随身携带,毕竟赚钱不易,几年积蓄算下来还够不上一锭银子,丢了钱就等于丢了半条命。
但砍断白银十分困难,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于是各地纷纷出现银楼、钱庄等专门处理白银的机构。即便如此,白银的流通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方便。
虽然现如今很多电视剧中,许多普通百姓随手一出便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其实在真实的古代里,大多数的白银还是流向了上等阶级,普通百姓家中鲜少有白银出现。
像是考古人员曾发现的巨大“五十两银铤”,一个银铤的重量就足足有两公斤,如果不是皇家贵族,普通民众谁能拿着这么沉的银子出门呢?
但无论怎么说,都无法遮掩白银在古代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曾经在中国担任货币职责的白银怎么现如今都没了踪影?它们都去了哪里呢?
白银在中国流通了几千年,但时至今日,它却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人们对此感到好奇,接下来就揭开白银的消失之谜。
在古代,白银主要被贵族阶级当作财富的象征,历代帝王的浪费和官员的侵占导致大量白银流失,大量白银随着皇室及贵族下葬,沉睡在大地之下,只待有朝一日重现人间。
但这并不是白银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康熙时期过度用兵导致国债累累,乾隆推翻变法加速朝局衰败,到了晚清,朝廷软弱,只能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所以白银大量外流也是历史的必然。
从1842年到1901年,清政府共计支付了约13亿两白银的赔款,几乎榨干了国库。
而慈禧太后的挥霍更加雪上加霜,仅修建陵寝就花费了数百万两,用来装点墓葬的珠宝首饰就价值数百万两,她的挥霍程度着实令人惊诧。
在战火不断的近代中国,国民政府也曾以防止白银外流的借口大量回收白银,但结果是随着北伐失败,这些白银基本上都被他们带往了台湾。蒋介石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成为了白银流失的又一原因。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也曾掀起将白银回炉重造的热潮,之后纸币开始取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现如今,大家似乎已经看不到白银的踪影,但其实它仍旧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电子产品中的导电银,医用硝酸银,饰品等。虽然白银的货币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在,但它仍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如果细究,白银消失也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白银从稀有金属变成普通商品,其货币属性逐步丧失,它的消失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一段复杂的历史。
我们既要洞察历史规律,也要认识白银在当今的新用途,只有客观且全面的看待历史,才能真正认识白银,它既是中国由盛入衰的写照,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白银从神秘的稀世珍宝,到实用的货币和价值储藏工具,其变迁过程跨越几千年,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它见证了中国从农业时代到商业社会的转型,展现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白银的这一变迁也预示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货币流通的日趋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