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金融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卫思谕)5月20—21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

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以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本质内涵,即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国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同时,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价值取向,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方向,有效推动金融更好地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阐述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应包含的四个统筹,即统筹好金融和经济的关系,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开放和稳定的关系,以及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他表示,只要我国始终坚持党对金融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就能走好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这意味着,未来我国金融业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的道路上,要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和职责。

论坛上,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金融之路为主题,指出了未来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报告认为,这需要首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归宿基本匹配。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加快金融科技赋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最后,还要不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社会投融资环境。

我国金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全球前三大证券与保险业市场之一,在各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金融产品与工具,如绿色债券、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转型金融的发展中,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党中央积极把握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实践上逐渐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在金融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放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框架下,金融在改革进程中的地位凸显。2015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战略部署与规划指引。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并将金融安全提到了“国家安全”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金融开放成为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重中之重。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金融”主题再次举行集体学习,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要根据国际形势推动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

至此,我国在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金融强国”的战略日益清晰。而得益于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过去十几年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首先,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形成了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同时,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领域一批突出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此外,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域的水平大幅提升。最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但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这有可能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包括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的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两难选择,美欧中心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等等。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论坛上表示,我国要克服或减缓这种外部环境的冲击,首先要大力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寻求并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性,共同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第二要坚持对外开放,努力扩大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上,金融开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体现,而更重要的是,金融开放是推动我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首先,扩大金融开放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繁荣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认为,扩大金融开放可以鼓励金融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创新和发展能力。同时,扩大金融开放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与国际经贸和金融服务规则的接轨,促进我国外部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有效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此外,金融开放还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多元化和风险化的选择。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开始了启动金融开放的进程,从逐渐放开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方面的限制,到通过引入QFII、RQFII、QDII、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互换通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开放的举措,以及将对外发债的审批制改成登记备案制,再到取消外部投资者进入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比例,总体上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是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碳中和迅速的落地和全球的展开,金融也进入了零碳金融时代,全球零碳金融的合作和竞争也已展开,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零碳金融领域的涉及面更广更深,产品更加丰富,未来中国将有机会为全球构建零碳金融的治理机制和零碳金融的生态市场,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

除了上述在国际上的成就外,我国国内在金融资本市场上的建设也日趋成熟。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认为,衡量一个资本市场是否成熟,需要从其是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以及政府的监管能力、市场的诚信状况和投资者保护水平等等维度来考量,而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迈向成熟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以上,总市值达超过85万亿元,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后,制约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已基本得以解决,特别是注册制的全面落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向了市场化。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为第一层面,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加司法解释为第二层面,以及大量行业自律管理机构的业务规则为第三层面的中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徐明认为,这需要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公开、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特色的成熟资本市场。

目前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投资者数量众多,且99%是个人投资者,95%以上是中小投资者,二是已建立了多层次和初步互联互通的资本市场。因而未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资本市场一定要基于以上这些特点。徐明认为,要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市场功能逐步齐全,市场产品不断丰富,监管逐步加强,自我约束切实到位,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市场服务不断加强的充分市场化的市场。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强法治化和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最后,还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防范化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可以说,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中,服务实体经济是目的,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控制风险则是保证市场成熟的前提和基础。

THE END
1.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867804509029888&wfr=spider&for=pc
2.以金融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为抢抓新一轮金融产业变革战略机遇、以金融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具体指引。 一要提升金融稳健力。 要形成稳健的“国家资金流”,为以金融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积聚资金、配置资源;要形成稳健的“社会https://www.jfdaily.com.cn/journal/getMobileArticle.htm?id=376899
3.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百年历程,又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激荡人心,催人奋进。http://gdjr.gd.gov.cn/gdjr/jrzx/jryw/content/post_4036889.html
4.李南青:中国式现代化下的金融科技新使命第十四期随着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宏伟目标。基于此,现尝试从数字银行的发展视角出发,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指引下,数字银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践行金融科技的新使命。 前期成果:金融科技有效助力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https://hfri.phbs.pku.edu.cn/2023/fourteenth_0228/2032.html
5.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农村金融更大作为群众导读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苏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将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着力点放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上,加大对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的金融投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https://www.qunzh.com/pub/qzzzs/zddd/202212/t20221214_101885.html
6.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金融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保持金融稳定,构建更加适配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发展模式,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成为重要课题。6月29日,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场论坛由中国新http://www.cinn.cn/p/27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