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金融发展往往伴随着金融结构的优化,即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例结构的优化。金融高质量发展包含“金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个范畴,是指金融功能不断完善扩充,进而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是金融“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二者的有机统一。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中介发展均内生于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早期,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占有水平较低,人们无力支付固定的进入成本,或进入的交易单位成本过高,缺乏利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动力,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缺乏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收入和财富达到临界值的人越来越多,足以支付固定的进入成本,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得以发展。金融服务越复杂,进入费用与交易成本也越高。而随着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的提高,金融体系会越来越完善,这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金融发展的类型中,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是指金融对实体经济部门金融服务需求做出反应,市场范围持续扩张和产品日益多元化,要求有效地分散风险、更好地控制交易成本,因而产生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需求。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则是指金融部门主动通过金融创新,开发新的金融工具等,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要。金融服务贯穿于人民的整个社会生活,覆盖就业创业、家庭消费、结婚生子、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和健康养老等方方面面,人民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成本可承担性要求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民财富不断增长,对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高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还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