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5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1年主题案例立项凤凰网陕西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发布了“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2021年主题案例征集立项结果,西北大学5项申报案例获立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二。此次案例入选名单由学位中心严格组织评审,通过了“院校审核推荐”“专家交叉评议”“案例专家委审核确认”三级审核。

按主题方向及首席专家姓氏笔画排序

2021年主题案例征集工作由学位中心组织开展,聚焦时代热点,挖掘具有时代性、引领性、价值性的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资源,共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数字中国”“共同富裕”四个主题,每个单位推荐的申报项目不超过6项。

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该项目依托西北大学地理标志发展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具有多年知识产权教学科研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长期参与省市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和发展规划。案例建设项目立足我国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以地理标志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视角,通过广泛调研和分析,提炼总结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发展经验,为专业研究生实践学提供务实有效的案例资源。团队以临潼石榴、韩城大红袍花椒、城固蜜桔、紫阳富硒茶等为例,深入挖掘其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和运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肖家坡社火和肖家坡村:民俗传统与乡村文化治理

社火是广泛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年节民俗活动,至今仍在关中农村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与社会动员力。本案例以陕西蓝田县肖家坡村为考察对象,通过调研肖家坡社火的组织架构、巡游与表演形式,以及由社火活动而延伸出的村民日常文化活动,进一步考察村庄文化风貌及社区治理实效:民俗活动的组织与村庄社区结构的关联性,民俗活动中村庄社区文化的互动性,民俗文化生态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联动性,民俗文化传统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洞悉中国乡土文化的生态性特征。

2019年10月肖家坡村调研

2019年冯村社火调研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来自首席专家赵爽英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项目“明清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村社组织研究”、省社科项目“明清关中乡村社会研究”,及省教育厅项目“明清关中乡约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走访、考察了关中地区近三十多个村庄,观摩过十多场年节社火活动,肖家坡村社火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案例。2021年9月,首席专家完成的项目报告《明清关中乡村社会研究》被收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选介汇编》;此外,完成学术专著《村社与宗族——明清关中乡村社会》。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过程的新型风险与防范——以Mark交易所虚拟货币骗局为例

典型虚拟货币骗局为例——“Mark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头寸管理”

石窟造像数字化技术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重庆、山西、西藏、甘肃、山东、河北、浙江、河南、新疆、宁夏、云南、内蒙古等省份。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石窟寺蕴含的中华民族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和各民族交流交融历史内涵,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大意义。

扫描成果展示

本研究案例将以石窟造像数字化技术为着手点,以石窟造像数字化工作导则为指导标准,结合我国重点文物石窟保护数字化实例,以期熟悉并掌握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方面的规范,推动石窟寺造像数字化采集,推广数字展示模式,培养石窟寺数字化领域高素质人才。本次石窟造像数字化技术教学案例的实施和推广,将有效推动石窟寺造像数字化标准规范的实施,以典型石窟作为示范点,将进一步实现石窟寺造像数字化采集的统一性,为全国石窟寺造像多层次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健全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建设文物保护标准全周期管理网上平台提供保障。

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模式及路径

团队积极探索把科研成果与规划项目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了如何在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彰显城乡特质、引领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大遗址保护规划技术支持路径。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

“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模式及路径”围绕《杜陵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两个典型案例,在遵循遗产格局、确保遗址真实、完整与可持续性前提下,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思辩方法,探讨解决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关键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重点、路径、方法,总结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不同类型大遗址保护规划模式。

杜陵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规划策略

近年来,西北大学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自主建设优秀教学案例库,大力促进案例进入课堂,推动研究生课程教学深度变革,并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案例征集和评选。以本次主题案例立项成绩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工作,加强对优秀案例资源的培育、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THE END
1.网报公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您提供网报期间省市招办、招生单位和各报考点的公告信息。https://yz.chsi.com.cn/sswbgg/
2.公安部公布5起金融犯罪典型案例本网讯 日前,公安部公布5起金融犯罪典型案例,分别是:上海张某鹏等人涉嫌非法经营案,江苏曲某涉嫌保险诈骗案,安徽赵某等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山东万某泉等人涉嫌贷款诈骗案,广东李某等人涉嫌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 一、上海张某鹏等人涉嫌非法经营案 https://jncredit.jinan.gov.cn/458/5040804.html
3.小伙假扮白富美骗退休男子800万,起底“杀猪盘”骗局年轻靓丽的网恋对象,不成想竟是个抠脚大汉——从金融企业退休的老李(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杀猪盘”诈骗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李先生奔着结婚目的谈了个女朋友,没想到却被诱骗陷入投资骗局,800余万元卖房款血本无归。而网络那头与他谈情说爱的“女友”,其实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 https://www.hntv.tv/50rd/article/1/1861584257018494978
4.揭秘金融最新骗局,无处不在的风险需警惕木制品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金融最新骗局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某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关于虚拟货币的投资项目,宣称短期内可获得高额回报,投资者在未经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该虚拟货币,不久后该项目突然消失,投资者的资金无法追回。 分析:这起骗局中,骗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虚假信息,吸引贪婪的投资者上当http://zptfhbtn.hzzhengyuan.com/post/11073.html
5.揭秘最新诈骗手法与金融欺诈陷阱,防范指南保健食品销售案例分析 1、张先生收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邮件,按提示操作后账户资金被全部转走。 2、李先生在某社交平台结识所谓的“投资大师”,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项目不存在。 3、王女士在某网购平台购买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后未收到商品,意识到被骗。 如何防范金融欺诈 http://qqlyl.com/post/4989.html
6.案件详情!女子身陷“杀猪盘”,帮投资理财被骗70余万元!洗钱骗子实则为骗子“洗钱” 醒醒吧 新式诈骗手段 打起精神 注意啦 近日,越西公安接李女士报警,此前在社交平台结识一名网友,对方自称是现役军人,一番“深情”输出将李女士迷惑。 (部分聊天记录) 尔后 对方以服役不方便使用手机为由 托李女士帮忙在一网站购买黄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UR8D6C0514R9OJ.html
7.防范金融诈骗最佳案例反传销咨询救助网防范金融诈骗最佳案例 11-30现代快报现代快报 ? 1、工商银行 2021年4月28日,一对老夫妇到无锡工行五星家园支行说要给在广州的孙子汇3万元,在填写汇款单的时候,网点工作人员发现老先生在写收款人姓名时不是很熟练,还一边接对方电话核实卡号,就关心询问是不是在与其孙子通电话,老先生说收款人是其孙子的朋友,要https://www.fcxxh.org/dcdt/2021/1130/30354.html
8.转:最著名的10大金融传销骗局第十:红岭创投P2P中国P2P第一重案。2023转:最著名的10大金融传销骗局 第十:红岭创投P2P中国P2P第一重案。2023年12月7日,非法吸储过1090亿、非法集资逾200亿、累计诱骗48万余人的“网贷教父”周世平icon,被法院宣判无期徒刑,中国P2P行业的一代江湖大佬就此跌落神坛。从2009到2021年,周世平不仅通过红岭创投网上平台发行融资标的,非法吸储1090亿,还利用其“投https://xueqiu.com/5240734330/270751864
9.2800亿的中国最大庞氏骗局崩了!披着羊皮的普惠金融,正在血洗中产2017年12月26日,同样是P2P平台的钱宝网老板张小雷投案自首,这被外界称为当时最大的庞氏骗局,管理资产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因具有自首情节而称成为从轻判决案例——南京中院一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小雷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亿元。 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188869
10.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多,反诈一直在路上科技频道案例三:心再急,也别吃贷款“提前收费”的热豆腐 用钱周转一时急,不少人将全身希望寄托于贷款。骗子正是利用大众“急需钱”心理,以放款为噱头,提前“收费”行骗,屡屡让急需用钱的人们雪上加霜。 ◎急不可“贷”的金融骗局 由于生意需要,某男子急用一大笔资金,在筹款不顺利的情况下,他通过某贷款APP的小广告http://tech.youth.cn/wzlb/202209/t20220926_14025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