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郑扬波)“稳赚不赔”“保本保息”“高额利息”的诈骗频频发生。
近期,最高检公布“金融投资诈骗七大案例”,涉及基金、外汇、股票、期货、保险等主要金融业务的金融投资骗局。分别是“虚假基金公司网络诈骗”“虚假外汇交易”“虚假老师荐股诱骗”“销售虚假保险理财”“利用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集资诈骗”“虚假期货投资平台”以及“销售虚假投资交易软件”。
虚假基金公司
案例中涉嫌金额最大的案件是一起“假冒基金公司网络诈骗案”,诈骗金额达1.2亿元。
虚假金融平台
除虚假基金公司外,虚假金融平台的诈骗还包括“曹某等人的虚假外汇交易平台诈骗案”“蔡某轩等人的虚假投资交易软件诈骗案”和“张某强等人的虚假期货投资平台诈骗案”这三个案件。
2019年,曹某、蒋某龙共谋利用“融通天下”等虚假外汇投资平台中虚拟的“炒外汇”功能吸引投资者,再通过操控平台后台数据控制涨跌,骗取被害人钱款。曹某、蒋某龙等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620余万元。
2020年10月,蔡某轩在上海成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及投资网站等,虚构该公司开发的“光擎智能交易软件”,并宣称此软件可通过算法增加外汇交易盈利能力,向社会公众宣传推销该软件月版,在安装此交易软件后,以交易服务停止而产生爆仓等风险,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升级版本。
在被害人购买升级版本后,蔡某轩等人宣称公司倒闭以规避查处。最终,蔡某轩等人以上述方式骗取30余名被害人共计200余万元。
虚假炒股老师
而伪装成专业老师的诈骗,还包括“锐华教育的炒股老师荐股诱骗案”,“炒股老师”2个月完成对股民的400余万元“收割”。
而后,“资金庄家”以对应价格反向申报卖出此前低位建仓的股票,利用集合竞价撮合交易规则将低位建仓买入的股票精准出售给诱骗而来的股民,所得收益由武某凯与“资金庄家”分成。最后诱骗股民挂单,庄家进行收割,武某凯团伙以该手段诈骗400余万元。
虚假保险理财、股权集资诈骗
“马某等人利用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集资诈骗案”被骗人数上百人。2015年,安徽R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马某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2017年9月,因公司急需周转资金,以正在筹备A股上市为名寻找投资者。
在未实际转让R公司股权的前提下,马某与投资者签订所谓的“股权转让”“股权代持”协议,假借增资扩股、转让股票的名义向100余名投资者募集资金1910余万元,部分资金用于R公司经营活动。2018年4月,马某在R公司已停工停产、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仍以上述方式,伙同罗某等人以每股13元的价格向400余名投资者募集资金9900万余元。截至案发,未兑付数额共计1亿余元。
金融投资骗局花样不断翻新,以所谓“稳赚不赔”“保本保息”“高额利息”为诱饵,借助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网络媒介的放大效应,实施诈骗。最高检称,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从案例中了解常见金融投资诈骗手法,从他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