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开户行为异常,结伴陪同人员全程代答
2017年3月21日,张女士(74岁)在一中年男子陪同下至X银行开立银行卡,并存入现金3万元。柜面人员在询问张女士开卡需求时,发现银行咨询问题皆由陪同男子回答,当柜员询问陪同男子是否是家人或朋友时,张女士支支吾吾无法作答,陪同男子替其回答说是亲戚,此举引起了银行业务办理人员的警觉,办理业务期间两人一直在交谈,并且有意回避大堂经理。
案例2:通过“伪基站”发送木马病毒短信,盗刷事主银行卡资金
2017年6月2日,家住河北邢台的赵女士收到一个开头为“和校园”的信息,赵女士误以为是家中孩子学校发送的短信,随即点开查看。点开短信链接后手机便提示需要安装软件,赵女士没有在意便点击了安装,稍许过后手机屏幕上弹出“版本不匹配,自动卸载”的字样,由于无其他异常赵女士便没再理会。隔日,在进行购物时发现卡内资金不足,这引起了赵女士的警惕。经网上银行查询发现,银行卡内资金“不翼而飞”,而在此期间赵女士没有接到过任何银行卡消费提醒短信。
犯罪嫌疑人利用“伪基站”向不特定人群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短信的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继而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利用已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伪冒事主的身份对事主的银行卡内资金进行盗刷完成非法获利。
案例3:老年人集体申请办理借记卡或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
2017年8月份,X银行某营业网点持续出现中老年人集体到柜面申请办理借记卡或激活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的情况。申请老人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开卡理由不一,但开卡要求强烈。
案例4:信用卡逾期冻结电信诈骗
案例5:假冒银行操作失误,利用短信二维码电信诈骗
案例6:假冒公安机关电信诈骗
案例7:“假信托”电信诈骗
2017年6月6日10时许,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妇在其老伴和一位年轻女子的陪同下,到X银行柜台办理100万元的大额汇款业务,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单据上填写的汇款用途为某金融公司信托股本,凭借职业敏感和风险意识,柜员顿时心生警觉,随即向老年夫妇确认汇款用途。不等老年夫妇回答,年轻女子抢着向柜员解释自己是这对老人的亲戚,该笔资金是用于购买其单位的理财产品,并一再表示资金用途安全可靠。年轻女子的急切表现更加增添了柜员的疑虑,柜员一边针对高额理财风险及汇款业务风险耐心细致向老年夫妇进行提示,同时以大额资金流动需要信息核实为由记录下老年夫妇及其子女的联系方式,随即与其女儿取得了联系。在得知该理财产品不是由银行销售时,其女儿立即致电劝阻父母,但老年夫妇在柜台仍固执要求尽快汇款,还声称银行阻拦其赚钱机会,由于客户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