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这家公司,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不管是自上市以来翻涨了230倍,还是2005年-2007年间低点至高点翻涨20余倍,又或者是前些年的“宝万之争”王石出局等等,在A股都是被众多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事情。
曾经的大牛股,曾经的耀眼明星股,曾经A股的聚焦点。
买股票有时候就像谈恋爱,刚开始对它很有兴趣,喜欢去解开它的面纱,看研报,读财务报表,看波段。越到后面就越没有激情。
万科就是一只适合“炖”的股票。它很温润,一如三十几年来的稳健。既然是“炖”,万科股性注定是慢的。也因此它只属于部分人。
我们先来看看公司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的情况:
一,基本面情况
1,营收的主要产品
2,营业总收入
20年4191亿元,同比增长14%,21年4528亿元,同比增长8%,22年一季报627亿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20年415亿元,同比增长6.8%,21年225亿元,同比下降46%,22年一季度14亿元,同比增长11%。
从这些数据来看,公司营收仍保持小幅增长,但是去年的净利润下滑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至,不过今年一季度已经扭转了下降趋势。
3,市盈率
目前公司静态市盈率9.36倍,动态市盈率36.92倍,由于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占全年的比重较小,所以预估公司22年的市盈率应该会低于9.36倍。
4,净资产收益率
二、作为网红股,万科A近几年萎靡不振的原因
接下来不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从萎靡不振的原因中发现一些漏洞,还原真实得万科。
1、大股东大幅减持,让股价萎靡不振。
2.、国家“房住不炒”的打压,让房地产有所冷却,很多人在心里预设房地产完蛋了,转而抛售或者不买地产股;
而现实是,房地产投资、居民住房贷款每年创新高。头部地产公司的业绩增长依旧保持两位数。然而,市场不认账,股民不认账。他们更愿意去买高估到怀疑人生的科技股、医药股、消费股。
在此,我并非不看好这些股票,只是觉得与它们高估相比,地产股或许更有投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股民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只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没有走向衰弱,相反它还在向前走,只是它稍微慢下来了一些。
鱼头鱼尾都是肉,虽然鱼尾有刺,毕竟是肉。比你被割韭菜,吃面强吧。
平台机制问题,我不能在此公布,找到%……v性:cee7388,注明搜友就可以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万科团队的争议性太大,很多人对他们自我利益输送很有意见;这部分我觉得是一种不了解他们体制情况下产生的误解。雪球热文《万科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全面解析》我觉得写得非常中肯。归纳起来就是,万科团队恰恰是三十年来万科不断强大的保证。
我觉得万科的管理层,在地产行业是难得的比较灵活且善于调整方向的团队;
三、万科还有投资价值吗?
我认为,万科的投资逻辑已经变了!
万科需要重新估值!
市场公认的投资万科的逻辑如下:
1、是财务稳健,负债率低,稳扎稳打。
2、是虽然房地产市场整体到顶,但是万科凭借优秀扎实的管理,雄厚的货币资金,较低的负债成本,可以不断蚕食小地产商的份额,从而实现不断做大。
但是调控政策可以改变市场现状,也终将改变房地产企业的估值。
房地产行业不存在强大的技术壁垒,万科也并没有强大的用户黏性。
住房建设没有特别的技术壁垒,虽然不是说有资本就可以拍地建房,各大开发商建的房子并没有太大差别。人们买房,考虑的第一因素,并不是品牌,而是地段,或者面积大小,别墅还是楼房。
这一点,和白酒等可移动商品有本质的差别,请客喝酒用茅台非常有面子,但人们不会认为住在万科金域时代比住在泰禾院里更有面子,甚至万科住房产品还曾履次爆出质量问题。
但我们必须承认,“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房地产行业是永续行业,万科会在以后的房地产市场继续发展,但是基于当前的估值逻辑需要改变,重新估值。所以万科的底在哪,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