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黄金业务,不同于实物黄金业务,属于金融衍生品的范畴;不少黄金衍生品可以使用保证金进行杠杆交易,投机性风险较大。银行主要从中赚取交易手续费,理论上看,银行是旱涝保收的,不存在什么风险。
为什么各家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措施了呢?这背后到底释放了什么样的投资信号?
为了更好地了解真相,笔者认真研究了近10年来的国际金价走势图,尤其是最近3年来的黄金价格走势。国际金价于2020年8月创下了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2074.71美元后,随后就开始震荡下跌,并在2022年3月创下了2071.58美元阶段性高点后,然后一路下跌到7月份1711美元左右的价格。
如果从高位计算,黄金价格已经下跌了21.2%。在黄金价格处于高位时,使用了高杠杆的黄金交易投资者,若没有及时控制好投资仓位,估计已经爆仓出局。
自2020年疫情以来,美联储启动了有史以来疯狂的撒钱模式,放水速度与放水规模均创造了历史,美元指数不断下跌,黄金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在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国际资金避险需求增加,黄金价格再次在3月份创下了阶段性的高点。
接下来,在今年6月份,美联储开始启动新一轮的“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开始向市场减持美国国债和MBS,美元指数开始不断走强,并创下新高,随后黄金价格就开始进入了震荡下跌的趋势。
黄金与美元均为国际硬通货,均有避险功能。
在强美元指数的压制下,在“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美元霸权逻辑下,笔者认为,国际黄金价格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熊市行情,这务必要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综上分析来看,这应该是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收紧纸黄金业务的根本原因。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并非专业纸黄金炒家,在看不清大趋势的情况下,很容易在黄金价格下跌时盲目抄底,放大交易杠杆,这势必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0年疫情背景下,中行“原油宝”事件引发的投资悲剧,还历历在目。银行暂停纸黄金这样的高投资杠杆业务,主要是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对客户进行适当性风险提示,保护更多的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
在很多时候,下跌并不是投资买进的理由,“越跌越买”也并不是总是正确的。有些投资者非常喜欢抄底,在投资心态上过于激进,在看不清资产价格变化大势的情况下,盲目践行“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投资策略,这其实是非常不成熟的投资方法。
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这句话并不是要告诉投资者们不要去重视宏观经济,而是要告诫投资者,只有在懂宏观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去布局微观,做好整体的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