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二)

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巳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

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

三、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35、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6、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7、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38、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简答题

2.1什么是商品经济?

答:①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②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2.2商品有哪些特点?

答:①商品的涵义。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第四,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成为商品。

2.3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②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2.4如何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中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③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2.5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

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2.8什么是货币的本质?

答:①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②货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与一般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同其他各种商品又有区别。一方面,其他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是作为价值的代表,可以表现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外,还具有由于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和特殊职能。

2.9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①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②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③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④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10市场经济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答:①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这时市场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进入这一阶段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之日,这就有可能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

2.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料配置方式。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12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称之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②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意味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市场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以,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13如何理解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

五、论述题

2.1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答: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出现的。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要互通有无,取得对方的产品,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社会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的程度越高,交换的范围越是扩展。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各自都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各个经济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便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不同的所有者和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经济关系。

2.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枢纽?

2.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5怎样认识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6货币起源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另一种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与之相交换的商品上,这一系列商品就是特殊等价物。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某一种与它们相交换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这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既不是聪明人的发明,也不是人们协商的产物,而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2.7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答: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③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购买任何商品,因而货币就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④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商品赊购到期偿还货款,以及支付租金、工资、利息、税款时,货币所起的作用。⑤世界货币。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期相互关系。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其他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相继产生的。

2.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什么?

2.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变动,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为了使其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这是因为,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可能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可能大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有可能亏本,甚至破产。这就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2.10价格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2.11竞争机制有什么功能?它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①竞争机制的涵义。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开展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买者之间的竞争,以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等等。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引起竞争。②竞争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具的的功能。它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消费服务;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它有利于实行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其条件主要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2.12商品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互相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互相比较。这种共同的同质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们的内部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所以,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一般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可见,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THE END
1.上海有色网中国贵金属指数编制原理中国贵金属指数是反映国内多种贵金属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综合指数。在综合考虑价格指数理论,认真分析编制“中国贵金属指数”的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编制难点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定采用平均数指数中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方法来编制该价格指数。https://www.smm.cn/pmi/explain
2.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新浪教育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理论是属于市场经济一般的理论,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一原理也是适用的,因此要特别注意掌握,尤其是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这部分可以以选择题、辩析题、论述题或材料题的形式考核。当然,以后两种形式考核时一般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1998年文科试题考过这一知识点:“提高https://edu.sina.com.cn/l/2003-06-23/46777.html
3.量化投资投资学基础主要市场 主要的市场主要分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贵金属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卷市场 债券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20万亿规模大,场内场外将互通 利率债和信用债 到期收益率是重要指标,可以参考国债期货 用EXCEL表计算到期收益率 投资方法:被动投资和积极投资 https://blog.csdn.net/fan1102958151/article/details/143029626
4.Carbontech2021在这里,看见碳时代!新型催化炭材料技术支撑的贵金属减量化与替代 李瑛,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佳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介孔碳材料的设计合成 李伟,复旦大学教授 参考议题:泡沫炭的制备与应用 李凯,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储能应用 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1468.html
5.Jack院长如何在6个月时间里用2,000美金赚到200,000美金国际资深外汇贵金属市场分析师及培训导师 全球交易员观点分享网站TRADINGVIEW 全球排名第一,是唯一上榜的华人分析师 李昆哲 Joe Lee 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学士 任职台湾著名外商银行财富管理客户关系经理3年, 期间带领客户以纯基本分析操作美股,期间管理超过1亿人民币的客户资产 在市场较为清淡的2014-2016创造显著优于大盘https://www.meipian.cn/282srl9m
6.先验演绎经济学教程·原理篇·第三章·市场与交换原理第三章 市场与交换原理 第一节 社会概念与市场前提 一、社会概念与社会属性 人际间关系及社会类型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⒈孤立隔绝──无社会 ⒉暴力侵害──社会无法形成或被损害 ⒊强权役使──产生畸形衍生体社会 ⒋自然协作──正常良性社会 暴力行动可能导致以下几种结果:(a)不分胜负的战争;(b)胜利者杀掉失败https://www.jianshu.com/p/0473306906ad
7.光伏转光膜的原理发展现状和市痴间光伏转光膜的原理、发展现状和市场空间 转光膜的原理: 根据转光过程中吸收与发射光子的能量大小,可将转光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绿光转换成红橙光和(或)蓝光;另一类是将太阳光中的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其中以紫外光转红橙光、紫外光转蓝紫光或黄绿光转红橙光为主。其原理是:转光剂在其https://www.elecfans.com/d/1926527.html
8.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原理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涉及到吸附、活化、反应和解吸四个过程。首先,贵金属催化剂通过其较强的电子吸引能力和吸附能力,有效地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接着,通过改变有机物分子的电子结构,贵金属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原本稳定的有机物分子更易于发生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物种通过原子重排、断键、重键等http://kelihuoxingtan.com/knowledge/442.html
9.高级技术分析—交易系统的原理构建与实战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期货这一全新市场类别的引入。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传统的农产品和贵金属期货市场是当时的热门。到了20世纪80年代,通货膨胀放缓,传统商品市场走了下坡路,价格和流动性双双下降,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则成为这10年的新宠。外汇、美国长期公债、欧洲美元和股价指数都成为金融https://www.360doc.cn/mip/14278039.html
10.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就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2.货币供给变动会影响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 3.各国都是用纸币来执行贵金属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4.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超过了发行的纸币所标明的价值量,纸币的价值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5.温和的通货https://m.douban.com/note/703866625/
11.贵金属材料范文12篇(全文)樊洋经过研究实践认为,陶瓷和金属材料连接使用的封接工艺其连接原理主要是对陶瓷材料的表面实施固定操作来拉近两种材料的性质相似性,例如,通过涂膏方式、烧结方式、电镀方式等,经过以上操作的实施,能够在陶瓷表面形成一种十分相近于金属材料的金属化层,提升二者连接的紧密性,由此才能实现二者的融合,保证陶瓷表面达到能够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dsjn0l4.html
12.贝尔蒙特矿区及祖母绿从矿场到市场之旅这枚戒指上的祖母绿经历了从矿场到市场的整条价值链,它从巴西贝尔蒙特矿区的土地,经过泰国珠宝定制商和零售商之手。 巴西简介 巴西在 1822 年取得独立,从始于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殖民统治中脱离出来。 如今,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也是人口最多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 巴西的总面积达 8,514,877 平方公里,排名世界https://www.gia.edu/CN/gia-news-research-the-belmont-mine-emeralds-journey-from-mine-to-market
13.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作为一种世界市场危机理论换言之,据说是马克思自己放弃了写作一本关于世界市场危机理论的专著的计划。第二,那些关于马克思是否坚持、改变或者放弃了“计划”的矛盾性阐释,大都同意这一观点,即不能在与《资本论》同一高度的抽象层面(“原理”的层面)上将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危机思想理论化,但必须在一个更具体的抽象层面(“阶段论”或者“实证分析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7-02/2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