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片头+传授知识、智慧农民,倡导文明、和谐农村,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大讲堂》。
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孟教授,说到饲料卫生,可能有的人还不太明白,饲料怎么还讲卫生呢?下面就请您就饲料卫生概念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主持人:也就是说,动物采食的饲料是不是安全卫生也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饲料法规和执行机构的。
专家:是的。
电台间奏+专业的讲堂、贴心的讲堂、实用的讲堂,这里是乡村大讲堂。
孟教授,您前面提到了饲料安全卫生就是说饲料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造成实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指的是什么呢?
专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两大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霉菌与霉菌毒素、细菌与细菌毒素、饲料害虫以及毁损饲料粮的仓库害虫。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和滥用抗生素、激素等饲料添加剂造成的污染。
5.主持人:对于这两种分类您能分别具体给我们讲一下吗?
专家:好的。首先我先讲一下生物性污染。前面已经提到,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霉菌与霉菌毒素、细菌与细菌毒素、饲料害虫以及毁损饲料粮的仓库害虫。饲料害虫以及毁损饲料粮的仓库害虫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在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下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以及细菌与细菌毒素污染。首先,我先介绍下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但能在饲料中产生霉菌毒素的产毒霉菌有30多种,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动物摄入含该毒素的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目前已知的能污染饲料,影响饲料卫生质量且对动物具有毒性的霉菌毒素约有20余种,我们常提到的如黄曲霉毒素、杂色去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霉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就属于此类。
6.主持人:我明白了,孟教授,那咱们平常说的玉米发霉了是不是就属于霉菌毒素污染呀?。
7.主持人:那您能具体给我们讲述一下动物采食霉变后饲料的危害吗?
专家:霉菌毒素对动物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即使饲料中的含量很低,都会导致畜禽生长受阻,繁殖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在诸多霉菌毒素中,又以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毒性最强,危害最大,它们可以引起肝病变、突变、癌变和免疫抑制等。
8.主持人:这么严重啊!那我们该如何防止霉菌毒素污染呢?具体措施又有哪些呢?
专家:潮湿是霉菌繁殖的主要因素。霉菌的生长除了要求基质(粮食、饲料)有一定的营养、水分、pH等条件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这三个条件如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其中之一,就能达到防霉的目的。主要控制方法是干燥保藏和防霉剂的使用。防霉是预防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低温贮藏。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2℃以下时,能有效地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
3.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应保证有良好的贮存条件,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还可采用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密闭保存。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运输饲料产品还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和日晒。
4.应用饲料防霉剂。经过加工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所以在加工时可应用防霉剂。常用防霉剂主要是有机酸类或其盐类,例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及它们的盐类。其中又以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钠和丙酸钙应用最广。目前多采用复合酸抑制霉菌的方法。
9.主持人:那对于已经被霉菌污染的饲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是要直接丢弃掉吗?
专家:当然不是。只有当饲料发生严重霉变时,我们才废弃不用。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并合理利用,也是生产所必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剔除霉粒法。由于霉菌毒素在谷实籽粒中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及虫蛀籽粒中,如果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除去,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大大降低。
(2)混合稀释法。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与未被污染的饲料混合稀释,使整个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量。但使用前应有多批次抽样测定值为依据,以防慢性中毒。
(3)碾轧加工法。霉菌毒素污染粮粒的部位主要在种子皮层和胚部,因此通过碾轧加工,除糠去胚,可减少大部分毒素。
(4)水洗法。用清水反复浸泡漂洗,可除去水溶性毒素。有的霉菌毒素虽然难溶于水,但因毒素多存在于表皮层,反复加水搓洗,也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5)吸附法。白陶土、活性炭等吸附剂能吸附霉菌毒素。国外在饲料中添加白陶土、沸石等,用于吸附霉菌毒素,减少胃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6)化学去毒法。碱和几种氧化剂可以化学降解黄曲霉毒素,所以目前常使用氨和过氧化氢来对饲料进行去毒处理。但经上述化学物质处理后,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7)微生物去毒法。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是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
此外,补充蛋氨酸和硒、添加单加氧酶诱导剂以及酵母培养物等都可以减轻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10.主持人:孟教授,通过您的讲解,我们对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有了清晰的认识,那细菌及细菌毒素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专家:动物有些疾病可由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而传染。其中沙门氏杆菌是比较重要的病原菌。
对饲料中沙门氏菌的防治应从饲料原料的生产、贮运和饲料加工、运输、贮藏和饲喂动物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选择优质原料。无论用屠宰废弃物生产血粉、肉骨粉,还是利用低值鱼生产鱼粉及液体鱼蛋白饲料,都应以无传染病的动物为原料,不用传染病死畜或腐烂变质的牲畜、鱼类及其下脚料做原料。
(2)科学的加工方法。发酵法生产畜禽屠宰废弃物饲料或利用畜禽粪便加工饲料,必须掌握科学的生产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消灭病原菌。研究发现,发酵中减少杂菌,快速干燥是保证发酵饲料安全的有效措施,此外,通过热处理可有效地从饲料中除去沙门氏菌。
(3)添加有机酸。沙门氏菌在温度高于10℃、pH6-7.5范围内繁殖最快。饲料中添加各种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等,降低饲料pH,就可以消灭或抑制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生长。
因此,饲料厂在购买动物性饲料如肉粉、骨粉和鱼粉时,应先进行常规细菌检测,以杜绝沙门氏菌污染配合饲料。
专家:饲料的化学性污染简单来讲主要包括农药污染、金属毒物污染、工业化学品和其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
12.主持人:那这些农药、重金属、工业化学品是如何污染饲料呢?我们又该如何控制其污染呢?
专家:首先,我来说下农药污染及其控制。农药在农牧业生产上是广泛应用的,农药主要通过大气、土壤和水体来污染饲料,造成动物中毒、死亡,并污染畜产品,最终造成人的中毒事件,在全世界都不断发生,如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农药污染饲料的途径主要有:
饲用作物从受污染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吸收。
对饲用作物直接喷洒农药。
饲料仓库用农药防虫;运输饲料的工具已被农药污染;农药使用与保管不当造成的事故性污染等。
饲料中如果存在农药残留物,饲料进入人、畜机体,危害健康和降低家畜生产性能。许多农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等。
对此,我们制定了控制饲料农药残留的措施。1.制定农药安全生产和使用的规章制度。2.制定饲料中农药残留量标准。农药施与农作物后,通过自然因素和作物代谢的作用,随着日期的延长,会逐渐分解消失。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农药施用于作物后,到人、畜使用前,农药能全部消失。但事实上并不可能做到,总有或多或少的农药残留。因此,为了保证人、畜健康和畜产品的质量,制定了食品、饲料中农药的允许残留限量,即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量标准。3.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量农药。此外,还可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它们对饲料的污染。
13.主持人:那重金属污染呢?
14.主持人: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预防重金属污染呢?
专家:首先,我们要加强农用化学物质的管理。禁止使用含有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农药、化肥如含砷、含汞制剂。其次,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减少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迁移。再者,禁止使用含铅、镉等有毒重金属元素的饲料加工机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严格控制饲料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加强饲料的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当已发生中毒时,可根据不同有毒重金属元素对机体损害的特点,对日粮中营养成分进行调控,可作为保护动物,减少损失的一种补救措施。主要是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特别是增加含硫氨基酸,大量补充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日粮中适当增加铁、锌和铜,可以减少铅、镉等的吸收与贮留,从而减轻他们的毒性作用。
15.主持人:孟教授,现在我们经常听到“饲料添加剂”这个名词,饲料添加剂又是怎样定义呢?它是否会对饲料造成污染呢?
专家:饲料添加剂是为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而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是配合饲料的核心成分。集约化养殖中为预防疫病、应激、营养不全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得到一定解决。所以,饲料添加剂是畜禽集约化生产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量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则日益突出。目前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菌药和药物添加剂、不遵守停药期的规定等是造成我国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16.主持人:哦,那我们目前都有哪些措施来防止药物饲料添加剂污染饲料呢?
另一方面从技术上讲,加速开发推广新型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以替代被淘汰、禁用产品。该类产品大致分以下几类:
(1)酶制剂。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主要营养作用是通过外源性酶制剂的使用,帮助畜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并减少动物体内矿物质排泄,减轻环境污染。
(2)微生态制剂。以活菌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进行竞争抑制,或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目前已确认的适宜菌种有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以及酵母菌等。
(3)酸化剂。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制成复合酸化剂,能迅速降低pH,保持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
(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5)糖萜素。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主要成分为三萜类和糖类。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同时降低了防病的用药成本,也改善了肉的品质。
(6)寡糖。粘结诸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在内的鼠种致病微生物,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加体循环中抗体浓度。
17.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孟教授今天的讲解,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对饲料卫生有一定的了解,能在控制饲料污染方面有所帮助。
结尾。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