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教案(通用6篇)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的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的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的方法:启发式

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的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氮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氮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学会思考,从原子结构特征来分析其相应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讲:这节课来学习氮气的这个知识点。我们知道游离态的氮主要存在于空气中,那么,氮气具有怎样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呢?我们先来看下它的结构。

(老师叫学生上台板书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老师:我们看到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那么要是氮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它们需要共用几对电子对。

学生:3对

老师:是的,接下来我们看到它的电子结构以及结构式。

那么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老师:我们知道了氮气的物理性质,那么它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叫同学上黑板板书氮气和氢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人们常说雷雨发庄稼,那么就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讲:我们前面已讲游离态的氮只要存在于空气中,我们可以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氮。我们看到这是氮气液化的图。那么氮气又有哪些用途呢?

讲:氮气比较稳定,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氮气与氢气反应可以用来工业制氨、制硝酸、制氮肥。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氮气为超导体提供低温环境。液态气化吸热,所有液态氮可以作致冷剂,我们还讲到氮气可以用来雷雨发庄稼。

结束:好的,今天讲到这里,谢谢。

一、学习的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的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的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1.高一英语学法指导教案

2.高一物理《功》教案

3.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5.高一政治试讲教案

6.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7.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8.高一数学函数的教案

9.高一下化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铁的几种氧化物及其常见性质。

2、认识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Fe2+和Fe3+相互转化。

3、会熟练书写Fe2+、Fe3+相互转化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4、知道Fe(OH)3、Fe(OH)2的制备方法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

阅读教材59页铁的氧化物部分,完成下表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色态

俗名

化合价

溶解性

与酸反应

知识点二:铁的氢氧化物

阅读教材60页,完成下表

加NaOH溶液FeCl3溶液FeSO4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分析Fe(OH)2颜色变化的原因,请用必要的文字与方程式加以说明:

探究与思考:

小组讨论Fe(OH)2的制备实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2、Fe(OH)2、Fe(OH)3的其他性质(用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Fe(OH)3的热稳定性

(2)Fe(OH)2、Fe(OH)3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知识点三:铁盐与亚铁盐

阅读教材61页实验3-10,完成下列表格:

(1)Fe3+的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FeCl3溶液(1mL)中滴加KSCN溶液(2滴)

FeSO4溶液①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

②再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Fe2+、Fe3+的检验方法: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Fe2+、Fe3+

(2)Fe2+、Fe3+的转化

阅读教材61页科学与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FeCl3溶液现象方程式

加入铁粉,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

上层清液加入氯水,振荡

利用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完成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课堂小结】1、铁的三种氧化物

2、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Fe2++2OH-=Fe(OH)2↓Fe3++3OH-=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3、Fe3+的检验和Fe3+与Fe2+相互转化

(1)、Fe3+的检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课堂反馈:

1、为了检验FeSO4溶液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NaOH溶液B.铁片C.KSCN溶液D.石蕊试液

2、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稀H2SO4C.铁粉D.KSCN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分开的是()

A.BaCl2溶液B.FeCl2溶液C.FeCl3溶液D.Ba(NO3)2溶液

4、①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②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

③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为。说明,反应方程式为,还原剂是。

5、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可以是: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②加少许氯水;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②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1.掌握Na2ONa2O2和Na2CO3NaHCO3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学习重点】

Na2ONa2O2Na2CO3NaHCO3性质。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说明反应是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性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Na2CO3NaHCO3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或它们的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色。

(3)将铂丝用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THE END
1.金属重量计算方法一览(各种金属重量计算方法)扁铝:重量(kg)= 0.00268 × 厚度 × 宽度 × 长度 铜材 铜材在电线电缆和电子元件中常见。其重量计算公式为: 圆铜:重量(kg)= 0.00893 × 直径2 × 长度 方铜:重量(kg)= 0.00893 × 边长2 × 长度 扁铜:重量(kg)= 0.00893 × 厚度 × 宽度 × 长度 https://zhongliang.zaixianjisuan.com/jisuan/jin-shu-zhong-liang-ji-suan-fang-fa-yi-lan.html
2.重量一览100kw发电机价格及重量详情一览表漫步者 2024-12-03 01:00:02 没有更多内容 滇ICP备2023010045号-86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http://m.lffenquanban.com/tags-73891.html
3.下列各组物质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下列各组物质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Fe、CuSO4溶液、Ag B.Fe、Cu、Ag、稀盐酸 C.Fe、CuSO4溶液、AgNO3https://www.jyeoo.com/shiti/9690bb10-0e15-4153-959e-7b23b225eec3
4.初中化学金属部分14个重要考点总结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90多种)和合金(几千种)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02 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根据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材料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g0NjI3NQ==&mid=2247621990&idx=2&sn=bc567281bad36b6a58a8cb57456576bb&chksm=e97ce7eafd8c0e7e725a80d04128425c53c3623ee19cec3e3755c6dc8fbefdaaf1c6d37eaac4&scene=27
5.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铝铁铜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人眼由( )组https://www.shuashuati.com/ti/d8552e50a0864a6a8d13f79745e09b00.html?fm=bdb6bce54f93fa620288140b14b0f11317
6.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783/20358873.html
7.铝铁铜是三种常见的金属,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故答案为:铝>铁>铜,硫酸亚铁. 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果只用一种溶液,就要选择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排在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设计. 本题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e981a8848792fd1b1769edd1f645b9a.html
8.铜铁铝金属活动性比较2、越活泼的金属,跟醋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 准备阶段: 1、剪取表面积相同的铜片、铁皮、铝片,并用砂纸打磨表面。 2、在三个透明塑料杯中倒入等量的白醋。 (控制变量法) 00:46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为:铝>铁>(H)>铜。 https://www.meipian.cn/569brjuv
9.铜,铁,铝,的密度分别是多少?解答一 举报 铜的密度为:8.9*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 铁的密度为:7.9*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 铝的密度为:2.7*10的三次方千克/立方米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2) 相似问题 金银铜铁铝哪个密度最大 在铜、铁、铝这三种金属中,密度最大的是_,密度最小的是_.取质量相同的这三种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bb1678bf0fa1db77f653639bd1babfe.html
10.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1)在铁铜和锌三种金属中(1)在铁、铜和锌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2)若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 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3)把金属M加入到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进行下列实验,某同学得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M的活动性一定比铜强 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2485455.shtml
11.新建矿“必知必会教材”安全知识(3)避灾地点若有压风管,可设法打开,以便输送新鲜空气。(4)无其它巷道躲避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的方向,顺其方向,脸朝下扑倒在水沟里,用湿毛巾堵住嘴和鼻子,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迎着风流方向撤到安全地点。(5)受到有害气体或烟雾侵袭时,必须立即戴上自救器。https://www.mkaq.org/html/2011/03/17/73165.shtml
12.金属密度/抗拉强度/电导率/铝2.707.00.38铁7.8621.10.10铜8.9下表列举了三种常见金属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尝试利用表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金属 密度/ 抗拉强度/ 电导率/ 铝 2.70 7.0 0.38 铁 7.86 21.1 0.10 铜 8.92 13.0 0.59(1)为什么使用铝而不是铜来生产钢芯电导线___?(2)为什么用铝合金而不是钢铁来制造汽车发动机的部件___? 20-21高一·全国·课时练习https://zujuan.xkw.com/14q1744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