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51》

潘季驯、殷正茂和王崇古的任用,证明了高拱是一个无比卓越的优秀政治家,在他的统领下,大明王朝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而他的声名也随之达到了最高峰。然而就在那光辉灿烂的顶点,一个阴影却已悄然出现,出现在他的背后。张居正并不是个老实人,他或许是个好人,却绝不老实,对于高拱同志,他一直都是有看法的:论资历,高拱比他早来三年,论职务,高拱从翰林院的科员干起直到副部长、部长、大学士,几十年辛辛苦苦熬出来的,劳苦功高,而他却是从一个从五品副厅级干部被直接提拔为大学士,属于走后门的关系户,论能力,高拱可谓是不世出之奇才,能够善断,相对而言,他还只是个愣头青。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张居正都只能乖乖当小弟,而一直以来他也是这样做的,凡事唯高拱是从,遇到大事总是请示再请示,十分尊重领导。

可问题在于,高拱并不满足于当老大,他还要当爹,他要所有的人都听命于他,服从他的指挥,谁要不听话,是要被打屁股的。刚开始的时候,张居正也没啥意见,毕竟高拱是老同志,耍耍威风似乎也没什么,但很快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他亲眼看到那个被打屁股的人时。这位倒了霉的仁兄就是殷士儋[dān],关于此人,那真是说来话长。嘉靖二十六年(1547),殷士儋和张居正同期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选为庶吉士,之后又被调入裕王府,担任裕王的讲官。既有翰林的背景,又是太子的班底,官运也不错,隆庆二年(1568)还当上了礼部尚书,但奇怪的是,他偏偏就是入不了阁。在明代,这实在是个要命的问题,记得我当年小学时曾被任命为卫生委员,现在想来,那是我担任过的最高职务,虽说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天多扫一次地,却实在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为什么呢?因为卫生委员是班委成员。

要知道,各科科代表虽说平时管收作业,实在是威风八面(特别是对我这种不爱交作业的人),但他们不是班委成员,老师召集开会的时候,他们是没有资格去的,也得不到老师的最高指示。卫生委员就不同了,虽然每日灰头土脸,但每当听到老师召唤时,将手中的扫把一挥,高傲地看一眼收作业的课代表,开会去也!那是相当的牛。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课代表就是各部部长,班委就是内阁,老师就是……扫地的强过收本子的,就是这个道理。殷士儋讨厌收作业,他想去扫地,但他始终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而根正苗红的殷部长入不了阁,说到底,还得怪他的那张嘴。在这个世界上,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说法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胖子,体重一百公斤,如果你硬要说人家体重0.1吨,被人打残了我也不同情你。殷士儋大致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算是个地道的山东大汉,平时说话总是直来直去,当年给裕王当讲官时经常严辞厉色,搞得大家都坐立不安,所以后来裕王登基,对这位前老师也没什么好感。

其实皇帝怎么想还无所谓,关键是高拱不喜欢他。这很正常,高拱要听话的人,而殷士儋明显不符合此条件。所以入阁的事情拖了好几年,人员进进出出,就是没他的份,这不奇怪,奇怪的是,到了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这位收作业的仁兄竟然拿到了扫把——入阁了。这自然不是高拱偶发善心,实在是殷部长个人奋斗的结果,既然高拱不靠谱,皇帝也不能指望,那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太监。殷士儋一咬牙,走了太监的门路,终于得偿所愿,对此高拱也只能望洋兴叹,毕竟他也是靠太监起家的。但老奸巨滑的高学士自然不会就此了结:不能挡你进来,那就赶你出去!为了及早解决这个不听话的下属,他找来了自己的心腹,都给事中韩楫。几天之后,在韩楫的指示下,言官们开始发动攻击,殷士儋同志的老底被翻了个遍,从上学到找老婆,但凡能找到的都拿来骂,搞得他十分狼狈。

高拱得意了,这样下去没多久,殷士儋只能一走了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但他也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点——殷士儋的脾气。于是一场意外就此发生。事情从一次会议开始,本来内阁开会只有大学士参加,但有时也邀请言官们到场,偏偏这一次,来的正是韩楫。殷士儋不喜欢高拱,本打算打声招呼就走人,一看韩楫来了,顿时精神焕发,快步走上前去,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韩科长(韩楫是六科都给事中,明代称为科长)对我有意见,有意见不要紧,不要被小人利用就好!”高拱就在现场。殷学士的这句话只要不是火星人,想必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加上在场的人又多,于是高拱的脸面也盖不住了。“成何体统!”好!你肯蹦出来就好!孙子当够了,殷士儋终于忍无可忍,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高拱!陈大人(指陈以勤)是你赶走的,赵大人(指赵贞吉)是你赶走的,李大人(指李春芳)也是你赶走的,现在你看我不顺眼,又想赶我走!首辅的位置是你家的不成!?”

高拱当时就懵了,他万万没想到,像殷士儋这种档次的高级干部,竟然会当众发飚,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更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殷士儋真是个实诚人,实诚得有点过了头,这位仁兄骂完了人,竟然还不解恨,意犹未尽,卷起袖子奔着高拱就去了。反正骂也骂了,索性打他一顿,就算要走,也够本了!到底是多年的老政治家,高拱兄也不是吃素的,看见殷同志来真格的,撒腿就跑,殷士儋也穷追不舍:脸已经撕破了,今天不打你个半死不算完!关键时刻,张居正站了出来,他拉住了殷士儋,开始和稀泥:“万事好商量,你这又何必呢?”然而殷士儋明显不是稀泥,而是水泥,一点不给面子,对着张居正又是一通怒吼:“张太岳(张居正号太岳),你少多管闲事,走远点!”老子今天豁出去了,谁敢挡我就灭了谁!所幸在场的人多,大家缓过劲来,一拥而上,这才把殷大学士按住,好歹没出事。

我算了一下,闹事的时候,殷士儋五十六岁,高拱六十岁,张居正最年轻,也四十七岁,三位中老年人竟然还有精力闹腾,实在让人钦佩。殷士儋不愧是山东人,颇有点梁山好汉的意思,敢作敢当,回家后没等高拱发作,就主动提出辞职,回家养老去了。在高拱看来,这个结果还不错,虽说差点被人打,但自己还是赢了,可以继续在内阁当老大。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这场风波正是他覆亡的起点,因为在那个纷乱的场景中,张居正牢牢地记住了那句被很多人忽略的话:现在你看我不顺眼,又想赶我走!首辅的位置是你家的不成!?是啊,既然李大人可以被赶走,陈大人可以被赶走,那么我也会被赶走——当高大人看我不顺眼的时候。况且,我也喜欢首辅的那个位置。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张居正就确定了这样一个认识——两个人之中,只能留一个。而那个人,只能是我。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和抱负,高拱,你必须被毁灭。张居正打定了主意,准备对他的老朋友、老同事动手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先出招的人,竟然是高拱。其实一直以来,高拱虽说对张居正抱有戒心,却还是把他当朋友的,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那个传闻。对高拱而言,赵贞吉是可恶的,殷士儋是可恶的,但只要他们滚蛋,倒也没必要赶尽杀绝,只有一个人除外——徐阶。对徐大人,高拱可谓是关怀备至,对方家破人亡之后,他还是不依不饶,经常过问徐阶的近况,唯恐他死得太轻松。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突然跑来告诉他,张居正和徐阶有秘密来往,答应拉他一把,帮他儿子免罪,当然了,张居正也没白干,他收了三万两白银。高拱平静地点了点头,他准备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不久之后的一天,他找到张居正闲聊,突然仰天长叹:“老天爷真不公平啊!”

张居正没有说话,他知道后面的话才是正题。“为什么你有那么多儿子,而我一个也没有?”张居正这才松了一口气,高拱确实运气不好,六十多岁的人了,无儿无女,将来也只能断子绝孙了。为缓和气氛,张居正发挥了他和稀泥的专长,笑着说了这么一句:“儿子多,但也不好养活啊!”好了,要的就是这句话。“你有徐阶送你的三万两白银,养活几个儿子不成问题。”高拱微笑着,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张居正慌了,他这才发现对方来者不善,无奈之下,他只得赌神罚咒,说些如果收钱,出门让车撞死,生儿子没屁眼之类的话,最后搞得声泪俱下,高拱才作了个样子,表示这是有人造谣,我绝对不信,然后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给他一个教训,今后他就会老实听话——这是高拱的想法。必须尽快解决他,再也不能迟疑!——这是张居正的决心。

【一个过于优秀的太监】

决心下了,可该怎么动手呢?扫把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张居正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在的高拱已经今非昔比,连无比狡猾的徐老师都败在他的手下,单凭自己,实在没有胜算。而且这位六十高龄的高老头身体很好,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精神十足,等他自然死亡太不靠谱。就在山穷水尽之际,一个人进入了张居正的视野,他的名字叫冯保。和明代的同行们比起来,冯保是个非常奇特的太监——奇特得不像个太监。一般说来,太监由于出身不好,且家庭贫困,能认识几个字,写自己的名字就算知识分子了,按照这个标准,冯保绝对可以评上教授,因为他不但精通经史,而且还是著名的音乐家,擅长演奏多种乐器,此外他还喜欢绘画,时常也搞点收藏。比如后来有一次,他在宫里闲逛,“无意”地走进了宫内的收藏库,“无意”地信手翻阅皇帝的各种收藏品,然后“无意”中喜欢上了其中一幅画,最后便“无意”地“顺”(学名叫偷)走了这幅画。

事实证明,冯保先生的艺术鉴赏眼光是相当高的,因为那幅被他收归己有的画,叫做《清明上河图》。像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天知地知,而我这样的小人物之所以也能凑个热闹,是因为冯太监在偷走这幅画后,还光明正大地在画上盖上了自己的收藏章——以示纪念(类似某某到此一游)。捅出冯太监的这段隐私,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他虽然有文化,搞艺术,却绝非善类,做坏事敢留名,偷来的锣还使劲敲,这充分说明他具备了以下几种优良品质:胆大、心细、脸皮厚。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这样的人,才最适合搞阴谋。而更让张居正喜出望外的是,这位冯保最恨的人,恰恰就是高拱。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明代的太监机关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因为这个部门负责帮皇帝批改奏章,具体说来是用红笔打勾,然后盖上公章,上到军国大事,小到鸡皮蒜毛,都得过他们这关。

你陈洪不过是个管仓库的御用监,凭什么插队?!然而可怜的冯保只能干瞪眼,高拱实在太过强悍,是招惹不得的。那就等吧,总有一天等到你。似乎是冯保的痴心感动了上天,陈洪兄上台没多久,也下课了。这下应该轮到冯太监了。然而高拱又出手了,他推荐了孟冲来接替陈洪的位置。冯保出离愤怒了,愤怒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据说在家里连骂了三天,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如此激动,倒不全是有人抢了他的职位,而是这位孟冲兄的身份实在有点太过特殊。按照规定,要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必须在基层单位或重要岗位锻炼过,这样才能当好领导太监,可是孟冲先生原先的职务却是尚膳监,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因为尚膳监的主要职责,是管做饭。也就是说,尚膳监的头头孟冲先生,是一名光荣的伙食管理员。太欺负人了!上次你找来一个管仓库的,我也就忍了,这回你又找个做饭的,下次莫不是要找倒马桶的?

张居正明白,冯保是对的,现在情况紧急,高拱可能已经有所察觉,所谓先下手为强,如果现在动手,还能抢占先机,再晚就麻烦了。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动手还有一丝胜算,等待似乎毫无生机。面对着极端不利的局面,张居正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再等等。”无以伦比的天赋,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滚的政治经验,最终拯救了张居正,让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断:“高拱依然是信任我的。”继续隐藏下去,等待时机的到来。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机会来临。隆庆皇帝终于不行了,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补,却只当了六年的皇帝,估计是当年压力太大,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乱飞,他又没有他爹那种心理素质,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

这位循规蹈矩的皇帝知道自己不能干,所以把工作交给能干的人,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连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一句话,他是个老实人。就在这一天,这位老实人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便紧急下令,召见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高拱、张居正,以及刚刚入阁不久的高仪。这里说一下这位高仪,虽说他姓高,却绝非高拱的亲戚,这位兄台当年是高拱的同班同学,几十年勤勤恳恳,小心谨慎,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老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当年他做礼部尚书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失了火,烧得一干二净,好歹是个正部级干部,重新盖一座就是了。可是高仪却极为另类,他自己没钱,也不向组织开口,竟然找了个朋友家借住,而且一直到死,也没买过房子,就这么凑合了十几年。

所以很明显,高拱拉这个人入阁,就是用来凑数的,在他看来,高仪不过是个老实本分,反应迟钝的人,然而此后的事情发展告诉我们,他或许老实,却绝不迟钝。在接到入宫的命令后,高拱立刻意识到皇帝可能不行了,为了不耽误事,他撒腿就跑,据史料记载,这位仁兄连轿子都没坐,六十多岁的老头,一溜烟从东安门跑进东华门,终于在皇帝咽气之前抵达目的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顺便说一句,这条路线今天还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跑跑,从东安门起始,跑进故宫乾清宫(记得带钱买票),体验古迹之余也可以缅怀一下先人。当高拱到达寝宫时,才发现有五个人已经先他而来,他们分别是皇后、太子朱翊钧、太子生母李贵妃、张居正,以及那个他最为讨厌的人——冯保。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人员组合,前三个人先到场是正常的,他们住得近,张居正比自己先到,也还情有可原,毕竟这小子年轻跑得快,冯保是司礼监秉笔,是皇帝的秘书,过来凑凑热闹,似乎也说得过去。所以紧要关头,高拱也没多想,奔着半死不活的皇帝去了。然而他万没想到,张居正之所以早到,是因为他早就从冯保那里得到了消息,而冯保之所以在场,是因为他策划已久的阴谋即将在此实现。看见高拱来了,已经在阎王登记本上签了名的皇帝,似乎又撤了回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对这位陪伴他三十余年,历经坎坷共赴患难的朋友、老师,说出了最后的话:“太子年纪还小,天下大事,就麻烦先生你了。”讲完,走人。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帝朱载垕驾崩,年三十六。皇帝死了,按照惯例,大家都得哭一场,无论真心假意,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同理,按照惯例,哭完了就该商量遗产、权力方面的问题。

清雯

最新作品

简介

爱Pia戏(aipiaxi.com)是中国Pia戏爱好者聚集地,汇集众多PIA戏剧本、为大家提供优质剧本、广播剧配音作品,喜爱pia戏的用户的聚集地,来戏鲸认识新朋友。

THE END
1.大清乾隆圣旨值多少钱历史上的每位皇帝在位的时候都会发布很多圣旨,在徐州诏书博物馆中就有收藏了几十道的诰命诏书,其中就有不少大清乾隆圣旨,还包括明代的很多圣旨,已经成为了当地一大著名景区。 大清乾隆圣旨的基本情况大清乾隆圣旨在所使用的材料上十分的考究,色彩壮丽,即便是经过了百年时间到现在为止,色泽依旧是十分的醒目。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33295.html
2.明朝宣德年间的香炉大约值多少钱?对于吴邦佐造炉,笔者认为不应列为真宣德炉之列。宣德炉本应是宣德三四年宣德皇帝下圣旨督造的,其他年份造的、带宣德款的应示为仿。目前宣德本年造炉很难辨认,也只好将其定为够明或漏此称明仿、清仿、民国仿、现代仿。至于其他款如吴邦佐、李澄德均应列为仿宣德炉之列的私家铸炉。5. 宣德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6490893949165747.html
3.《甲乙记政录》与晚明圣旨之私家辑录但官方发布的圣旨,往往选择性太强,努力要把明代皇帝塑造成直侔于尧舜禹汤的圣人和完者。那些不利于这形象塑造的言语,在《实录》、《宝训》之类的书籍中或摒弃不录,或淡写轻描。于是言语形象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出现距离,后世从《实录》、《宝训》中感受到的皇帝实际只是他们的一个侧面,甚至是发表言辞那一刻的一个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SKMS201007001018.htm
4.古代的一千两黄金,现在到底值多少钱为您推荐 明代圣旨值多少钱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清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1两黄金等于多少钱 清朝官员朝珠等级 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黄金多少钱 清朝圣旨值多少钱 一万两黄金多少钱 50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1银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文钱等于多少人民币 https://wenda.so.com/q/1681223595219116
5.圣旨圣旨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轴柄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有严格的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https://baike.sogou.com/v181518599.htm
6.从两幅圣旨看明代的监察御史历史长廊河南省濮阳县档案馆内,现藏有两幅敕封给开州(今河南濮阳)人侯春、侯英父子的明代圣旨。侯氏父子均曾任监察御史,两幅圣旨的撰拟内容十分相似,标志着明代国家监察职能的空前强化,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监察制度的逐渐成熟和完备,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http://jiwei.nchu.edu.cn/lszl/content_6550
7.徐州徐州圣旨博物馆游玩攻略票价是多少钱呢,,, 暂无回答 徐州圣旨博物馆参观周一 暂无回答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徐州圣旨博物馆位于龟山景区内,分“奉天承运”、“中国科举”和“其藏也周”三大部分。“奉天承运”陈列圣旨、圣旨匾、装圣旨的盒子,在馆藏20余道诰命圣旨中,其中一件堪称孤品的圣旨跨越两代君王,是道光,咸丰二帝封爵奉恩将军奎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230/133846.html
8.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卷(上)作为一位有着极高知名度的历史人物,海瑞先生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荣誉称号——明代第一清官。 但在我看来,另一个称呼更适合他——明代第一奇人。 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明朝,要想功成名就,青史留芳,一般说来都是要有点本钱的,如果不是特别聪明(张居正),就是运气特别好(张璁),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而海瑞大概是http://gyjsxy.tankehu.com/a1article-166241-1.html
9.明代宦官刘瑾敢于“矫诏”责任在谁?“矫诏”也罢,“矫旨”也罢,通常都解释为“假传圣旨”。问题的关键是,一个皇帝贴身的宦官,怎么就https://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932277&page=1&authorid=1555075
10.圣旨是什么意思2024-09-03 圣旨图片|圣旨到 (打一鲁迅篇目) 谜底:拿来主义谜语大全 [阅读本文] 2024-03-25 圣旨图片_何时圣旨开场白才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在数不清的历史剧中,常会有宣读圣旨的镜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是没有这八个字的,凡是出现了的,都属于“戏说”和“穿越https://www.oubohk.cn/k/shengzhishishimeyisi/
11.湖南档案镇馆之宝:南明圣旨隐藏民间300多年(附图)新闻资讯该档案由4件圣旨组成,均为皇室特制的四边印有龙图案的黄色丝绢所制,用毛笔、块墨书写,正楷字,文种为诰命、敕谕,分别为《南明永历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制诰》(1651年,166×30厘米)、《南明永历帝谕尹三聘等赴安隆敕命》(1652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职封其妻肖氏制诰》(1655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兵部https://jda.cq.gov.cn/xwzx/hyxx/content_9324
12.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明朝怎么被清朝灭了不得不承认,明朝皇权集权程度之高,仅次于清朝,是之前历朝所没有的,但明代与后汉和唐也被并称为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代。诚然,明朝的商品经济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官风民风也深受影响;同时,土地兼并也很严重,民间一片繁荣,政府税收却锐减,而长期的官风腐化也闹得政府http://ls.ychedu.com/QTZY/595290.html
13.在故宫修圣旨的张旭光:把我捧得太高,别扭当被问及是否会在意文物值多少钱,张旭光的神情骤变冷峻。“裱画师为何要关心价格?文物修复必须一视同仁,莫问等级。”在他看来,哪怕本身一钱不值的东西,它还有属于人心的价值,比如祖传的记忆,珍贵程度无与伦比。 除了治愈纸的“残疾”,张旭光他们还会补救缺笔、掉色的书法和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5/31/c88779.html
14.虵儿年记事——法源寺圣旨碑中的元帝国法源寺钟楼旁的圣旨碑 而最吸引我注意到这块碑的,是碑上最后一列所记载的时间: “虵儿年二月十三日” 虵儿年,也就是蛇年。 说起生肖年,相信中国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但这个纪年方式多半用于民间非正式的场合。在涉及稍微重要的事件时,比如申报年龄、买卖信贷合同中都不太可能使用。比如你说借人一笔钱,借据上写https://m.douban.com/note/82453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