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制度建设情况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1995年,亚马逊和易贝在美国成立。此后,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新兴经济活动,迅速普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孕育的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2016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和新增长点。当前,全球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知名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2011年到2016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从0.86万亿美元增长至1.92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7.4%。未来五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不断提升、互联网使用率持续提高、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全球网络零售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7.4%增长至14.6%。

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B2C(企业对个人)日益活跃。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跨境B2C年均增速约27%,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940亿美元。

二是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欧美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早、应用广。2016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71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8.5%,占美国零售总额的比例约8%。目前,80%的美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网站,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和90%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2015年欧盟28国电子商务B2C交易额为4074亿欧元,增幅为13.4%。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国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欧盟电子商务市场总量的77.5%;英国、丹麦、卢森堡、德国和荷兰五国的网购用户渗透率最高,均超过了70%。

亚洲地区电子商务体量大、发展快。电子商务起源于欧美,但兴盛于亚洲。亚洲地区网络零售交易额已占全球市场的46%。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的网络零售年均增速都超过20%。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自2013年起已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电商企业,中国占4席、日本占1席。其中,阿里巴巴以26.6%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京东商城名列亚马逊、易贝之后,位居第四,小米和苏宁也入围前十。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过去几年保持约35%的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网民人数占到全球网民人数的28%,每年还将新增1亿人,巨大的网民红利将继续支持亚洲市场发展。

拉丁美洲、中东及北非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小、潜力大。拉丁美洲是全球B2C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近5年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达到590亿美元。网民增长红利、互联网普及度提升、本土技术创新等是拉美电子商务市场被看好的主要原因。非洲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实体店数量少,居民购物不便,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刚性需求。近年来,非洲各国更加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加大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研究机构预算,2025年非洲主要国家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其零售总额的10%。

三是企业并购趋于频繁。互联网经济具有天然的规模效应,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投资人的撮合,竞争对手有动力、有条件进行合并,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福布斯》杂志近日评选最有投资价值的10大公司,9家是互联网企业,其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脸书和优步分列第二和第三。2012-2016年,全球私营电子商务企业共获得467亿美元投资,其中,美团大众点评获得33亿美元投资,位列首位。获得1亿美元以上投资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印度,分别有25家、20家和10家。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重大并购达15起,涉及资金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芬兰移动游戏开发商84.3%股权,京东以98亿元人民币并购沃尔玛控股的一号店,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知名电商企业来赞达(Lazada)等,每一项市场并购都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共享经济异军突起。共享经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共享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汽车、房屋共享发展到金融、餐饮、空间、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并向农业、能源、生产甚至城市建设扩张。共享经济让全球数十亿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经营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带来了就业方式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对监管提出挑战。全球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测算,2018年全球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共享经济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全球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目前,全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共享经济企业有四家,分别是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滴滴和联合办公(WeWork)。其中,优步估值高达680亿美元。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市场,2016年共享出行次数超过百亿次,占全球市场的67%。共享单车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人。前不久,北京外国语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外国留学生将“共享单车”以及网购、支付宝和高铁,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也表明共享经济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球影响力。

(二)全球电子商务制度建设情况。

电子商务治理是全球课题。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在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保障各方权益。在营造电子商务基础发展环境方面:美国政府从基础设施、税收政策等方面为电子商务早期快速成长创造了宽松有利环境。1993年,美国政府将互联网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6年成立了电子商务跨部门工作组,制订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全球自由贸易,通过互联网开辟国际贸易自由区和免税区,将信息科技的优势转化为商贸优势,以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全美经济持续增长。日本在内阁设立IT(信息技术)推进战略本部,负责制订实施有关IT促进计划。欧盟制订《单一数字市场战略规划》。英国、法国、德国等也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

二是统筹线上线下,维护公平竞争。为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各国政府开始在政策和立法层面努力保持线上线下一致,针对电子商务的特殊性问题,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并做好与现有法律的衔接。

美国参议院于2013年、2015年先后两次通过《市场公平法案》,试图将电子商务税收从个别征收扩展至普遍要求。根据法案,电子商务企业向消费者收取消费税,企业所在州政府向企业收取销售税,从而避免电子商务免税政策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和税收流失问题。但由于各方争议较大,法案在众议院并未通过。

对于金融、媒体和通信等有市场准入限制的行业,各国政府对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也是一视同仁,均要求遵守现行法规。例如:美国将网络借贷(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纳入传统金融监管框架,美证监会要求对网络借贷公司实行注册制。新西兰规定,所有允许传统经营方式进入的领域必须无差别地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开放。

三是构建国际规则,争取本国权益。国际组织积极构建多边法律框架。在电子商务税收、数字化服务市场准入、跨境数据流动、信息安全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国际规则体系,为各国电子商务立法衔接与规则统一提供框架体系。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1996年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2001年通过了《电子签名示范法》、2005年通过了《电子合同公约》、2016年通过了《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目前正在制订《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自1998年开始讨论电子传输及数字化产品的世贸规则如何适用等问题,目前就通过电子方式传输临时性免征关税达成一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8年发布《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指南》、《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框架条件》。亚太经合组织(APEC)1998年发布《APEC电子商务行动蓝图》,并设立电子商务工作指导组,其成员经济体于2004年签署《APEC隐私保护框架》。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998年,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B2B电子商务企业成立;2003年,淘宝网、京东商城等B2C电子商务平台崛起,中国电子商务开启了快速发展的二十年。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5%,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12年到2016年,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2亿人增长至4.67亿人,增长近一倍;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年均增长34%;网络零售交易额从1.31万亿元增长至5.16万亿元,年均增长4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的贡献率从17%增长至30%;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从1500万人增长至3700万人。2016年电子商务产生消费增量带动生产制造、批发、物流增量创造税收超过2000亿元。

二是产业支撑不断改进。网络基础条件逐步改善,企业入网率不断提升。2016年,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5.3%和45.6%。电子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业营收规模达到4000亿元;电子支付、物流快递、电子认证等支撑服务业市场规模达9500亿元,全国快递业务量的70%来自于电子商务;网店建设、代运营、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人员培养等各类衍生服务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达1.1万亿元。

三是服务业电商快速发展。从消费群体看,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人,增长率为25%。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1.95亿人,年增长率为28%;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人,年均增长83.7%。网络约车用户规模达2.25亿人,增长率为41.7%。在线旅游预订网民规模2.99亿人,年增长率15.3%。从市场规模看,2016年,我国本地生活服务O2O交易额达到7291亿元,同比增长64.2%。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振了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信心。一方面,线上企业加速布局线下。阿里巴巴收购银泰、三江购物,和苏宁交叉持股,与上海百联开展战略合作。京东、当当、聚美优品等纷纷开设实体店。另一方面,线下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永辉超市、徐工集团、宝钢等通过与线上企业合作或自身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线上线下正从渠道、供应链、数据、场景等多方面逐步打通,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不间断、跨时空的服务,打造零售新生态。

六是农村电商蒸蒸日上。2016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45.4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7.4%。在农产品上行方面,从2012年到2016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从200亿元增长至1589亿元,增长近8倍。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安排中央财政资金84亿元,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在27个省区市的496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乡村网点信息化改造、农村产品网络销售和人才培养等,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目前,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引导带动邮政、供销等传统渠道,以及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加快布局农村电商市场,在1000多个县建设了40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加快城乡市场一体化步伐,促进农业特别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七是跨境电商如火如荼。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杭州、天津等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13个综试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超1600亿元人民币,增长1倍以上,其中,跨境电商出口拉动杭州出口增长10%以上,占全市出口的13%。目前,跨境电商综试区B2B出口占综试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7成,依托互联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带动周边地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大连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2000多家中小微企业触网。跨境电商已成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内外贸协同发展,实现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部门、各地方的协同推进,离不开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实践。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电子商务还将迎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新场景,新一轮全球化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新需求,经济与社会结构变革为电子商务拓展了新空间,我国电子商务将步入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活力持续增强的新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将呈现服务化、多元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电子商务转变为新型服务资源。未来围绕消费升级和民生服务,电子商务的服务属性将更加明显。电商数据、电商信用、电商物流、电商金融、电商人才等电子商务领域的资源将在服务传统产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经济的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驱动、以精准化服务为特征的新农业、新工业、新服务业将加快形成。

二是网络零售提质升级,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新一代消费群体成长为社会主要消费人群,消费者将从追求价格低廉向追求产品安全、品质保障、个性需求及购物体验转变。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品质电商、C2B电商将成为市场热点,新技术应用更快,电子商务模式、业态、产品、服务将更加丰富多元。

三是“丝路电商”蓄势待发,电子商务加快国际化步伐。“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进一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深入推进多层次合作和规则制定,推动“丝路电商”发展,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开拓新市场。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考

去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三原则。这一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指引。作为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商务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坚持”的要求,积极思考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问题,全力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大家关心的电子商务热点问题,谈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是数据之争公开化,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应高度重视。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企业开展精准营销、精准服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不明晰,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成熟的规则和制度。个人、企业、政府在电商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共享方面边界模糊,政府获取企业数据困难,企业之间数据交换存在障碍。

6月1日凌晨,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和顺丰速运控股的丰巢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为由相互中断数据连接,引发双方纠纷,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对产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一时引发公众热议。

这一事件反映出电子商务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数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交易记录、银行卡信息、住址信息等,一旦发生泄漏就可能会对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目前这部分信息设施由企业自己维护,未纳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监管范围,一旦遭遇损坏,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加强电子商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推动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平台纳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切政府和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合作,并在法律框架下,加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

二是竞争秩序需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应着力加强。

今年的“618”网络购物促销刚刚结束。全网销售额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近70%。这次网络促销活动,诚信经营、品质消费的趋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淘品牌“七格格”退出京东,部分促销商品“先涨后降”欺瞒消费者等,反映出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秩序并非风平浪静。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秩序逐步完善,但依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时有发生,对消费者和正常经营的商家造成严重伤害。二是“刷单”等通过虚假交易增加信用评级的违规行为难以根治,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受到挑战,也导致统计监测数据不准确,影响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三是不公平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强制“二选一”、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商业混淆、网络攻击等新型不公平竞争行为出现,监管部门难以准确界定、举证和处理。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方式,构建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规律的监管体系。密切部门间、区域间协作配合,由区域内、单环节监管向跨区域、跨部门和全链条监管转变。坚持打建结合,针对电子商务领域侵权假冒、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加强技术支撑,强化技术应用,增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收集、甄别能力,提高监测预警和研判能力。

鼓励和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完善内部交易规则,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搜索排名机制,提高商家和平台的守法合规意识,引导商家和平台规范经营。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和协同作用,鼓励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市场秩序治理新方式。

三是新主体身份难界定,第三方平台责任义务应明晰。

电子商务的发展活力在于不断催生新模式,新模式往往带来新的市场主体。但在现行的法规制度下,新主体经常得不到“新身份”,新模式得不到“新定位”,新行为找不到可以适用的法律依据。用传统行业的准入条件、管理细则要求新主体,是束缚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痛点”。

进一步细化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推动市场发展、协助政府监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无限扩大平台责任,扼杀第三方平台开展市场创新的动力。总的来说,对于消费者,鼓励平台承担先行赔偿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连带赔偿责任;对于平台商家,平台应承担适度监管的责任,包括经营者身份核验、信息监控、制订交易规则、信用评价、纠纷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

近两年来,全国多地出现零售业实体店大规模“关闭退租”现象,在百货、大型超市等业态表现较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大型百货、超市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185家门店。

实体店关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消费增长乏力、运营成本攀升。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放缓。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1年的17.1%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10.4%。企业增收缓慢,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占总成本三成左右的店铺租金年均增长20%以上,占总成本一半的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实体商业发展方式粗放。上世纪末我国百货、超市等实体零售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快速扩张带来诸多问题。一些地区不少实体店重复建设,商业设施过剩严重,且服务业态单一,高度同质化。三是实体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实体店多采用引厂进店、联营扣点、出租柜台等经营方式,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经营特色,没有及时跟进消费变革。四是网络零售冲击。研究机构认为,网络零售额的60%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40%是新增消费。以此测算,2016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4.2万亿,其中2.5万亿是由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转移到线上的,这对线下实体店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实体店关店,电子商务冲击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相反,互联网是整个实体产业自然演进的催化剂,是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如苏宁集团也曾经经历门店一度减少的情况,但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后,门店从1600家增长至3600家。配合线上销售,各种中小门店纷纷成立,推动苏宁实现了一到六级市场的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持续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推动实体店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新技术应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市场新变化、消费新变局。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鼓励线上线下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对接、打破场景限制、优化消费路径,以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基础,建立消费者与商品、服务间直接、精准、即时联系,开展全渠道营销,满足消费者全方位消费需求。推动完善线上线下统一适用的制度标准,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体流通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协同发展,提振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THE END
1.载体催化剂行业调研报告:按类型应用及地区细分中国载体催化剂市场研究报告从载体催化剂行业概况、发展趋势、细分领域市场概况、当前国内进展情况、进出口情况、区域市场占比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载体催化剂市场,报告包含载体催化剂行业历史市场价值变化趋势、发展现状、及未来载体催化剂市场增长前景分析。此外,报告还着重分析了整个载体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各主要企业发展https://reportsworld.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58649604
2.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催化剂行业产业链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四、中国催化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催化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催化剂消费国之一。2019至2023年,我国催化剂行业市场规模从843.9亿元增长至1042.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32%。催化剂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石油加工、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如汽车尾气处理)、生物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在能https://www.chyxx.com/industry/1204386.html
3.国内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规模与竞争态势分析睿略咨询睿略咨询发布的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调研报告共包含十二章节,从不同维度总结分析了国内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未来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作出预测。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规模、产品市场规模份额、应用领域分布情况、国内主要地区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头部企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82387.html
4.国内外SCR脱硝催化剂发展概况应用现状及成型工艺分析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热电厂、焚烧厂等工业烟气脱硝,以及柴油机动车尾气净化。该技术以尿素、氨水或液氨产生的NH3为还原剂,核心是催化活性好、选择性高、机械强度高且运行稳定的脱硝催化剂。SCR催化剂从最初电力脱硝行业的传统钒钛催化https://www.antpedia.com/news/49/n-2342549.html
5.国内外丙烷脱氢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丙烷脱氢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PDH技术包括O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STAR工艺、PDH工艺等,国内PDH技术包括固定床PDH SDH工艺、移动床SPDH脱氢工艺、ADHO工艺等。 国外PDH技术 目前实现工业应用的脱氢技术,主要为国外的专利供应商所拥有,包括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ThyssenKrupp公司的STAR工艺http://www.acichemshun.cn/news/27.html
6.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姓名:班级:学号: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摘要:从工业催化的角度思考和表述了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合成、催化及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子筛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引发人们对分子筛催化未来向经济、可控、高效催化、绿色环保和新应用等方面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https://www.docin.com/p-2799292846.html
7.FCC催化剂添加剂市场运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分析(2024)第二章:国内外FCC催化剂添加剂行业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全球及中国FCC催化剂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集中度、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痛点与机遇分析; 第四、五章:全球与中国FCC催化剂添加剂细分类型销售量、销售额及增长率统计、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http://changsha.11467.com/info/27564653.htm
8.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乙烯催化剂润滑油烯烃2017年11月,山西潞安化工集团采用与中 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合成低黏度mPAO专利技术和自产煤制α-烯烃,投建全球首例煤基、国内首套茂金属催化剂生产低黏度mPAO示范装置,可生产3kt/a 4个黏度等级(4、6、8、10)的mPAO。该装置于2019年9月建成,并完成了工艺参数及原辅料消耗数据的验证与采集。 https://m.163.com/dy/article/HJDRU4LL0518UQ85.html
9.中国原创硬科技——量子通信全产业链投资指南墨子者,长机关,善守城。日前,中国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意义非凡。本刊就量子通信的有关概念、国内外量子通信发展现状及涉及生产企业同大家共享…… 中新社酒泉8月16日0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https://www.esmchina.com/news/article/201608231439
10.中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宇博智业通过对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5855726.html
11.2024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13 二、新型催化剂应用领域拓展 14 三、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 14 第八章石化催化剂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5 一、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15 二、环保与安全生产压力 16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1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化催化剂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文章强调了国家对生产过程监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8/6022055204010233.shtm
12.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催化(Biocatalysis)。由生物催化剂完成的生物催化过程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2]。美国能源部、商业部等部门预测:生物催化剂将成为21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具,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20年中使传统化学工业原材料、水和能源消耗减少30%、污染物排https://www.cas.cn/zt/jzt/wxcbzt/zgkxyyk2007ndsq/xkfz/200706/t20070607_2668136.shtml
13.脱硝技术论文赏析八篇烟气脱硝应用较多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及SNCR/SCR联合技术,由于高的还原率及技术的广泛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电站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在安装及运行维护中有很多漏洞和问题存在。 本文介绍了大唐国际临汾热电关于脱硝安装、维护以及催化剂选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https://hljkjxx.fabiao.com/haowen/7334.html
14.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车。电动汽车存在着一个通用性的问题———电池。 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以往几年中,大部分企业在电动汽车研制中曾遭遇尴尬,主要是因为采用了铅酸、镍镉、镍氢电池(Ni-MH)等。现在,经过研制与实验比较,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510/
15.三元催化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要是从1908年福特T型车诞生开始算的话,三元催化在民用车上可是迟到了73年。1981年之后,各国在汽车排放法规中逐渐都加入了汽油车加装三元催化的规定,三元催化这才得到普及。而直到90年代之后,三元催化器才在摩托车上成为必备装置。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代。目前常用https://wen.baidu.com/question/818763686002102572.html
16.国内外现状范文4篇(全文)对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这一重要的石油化工催化过程, 所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更新换代,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以催化剂为中心的工艺条件的优化, 反应器类型的结构设计也常有改进。现对国内外苯乙烯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1 国外苯乙烯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y0tarz7.html
17.架桥观点新兴能源系列:制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机遇2.功率密度、耐久性和贵金属Pt使用载量等技术参数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膜电极商业化产品的功率密度在1.4-1.5W/cm2范围内,国内量产膜电极的功率密度为1.0-1.2W/cm2;铂载量方面,合金催化剂将是低铂化膜电极的一个发展方向。 PEM膜电极国内外企业梳理 http://bridgecap.cn/h-nd-378.html
18.大规模氢液化方法与装置而国内的液氢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还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掌握独立研发大规模氢液化装置的能力,是氢能纳入我国能源战略这一关键时期紧迫任务。本文简要回顾了氢液化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大型氢液化(LHL)的方法和循环,介绍国内外大型氢液化装置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大型氢液化装置的发展方向。https://www.youcheyihou.com/news/464859
19.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市场调查报告:行业规模主要厂商占有率和2024年11月27日,恒州博智(QY)出版《2024年全球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市场调研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行业发展趋势、驱动因素、行业政策、产业链、上下游分析、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分析等。 https://www.gelonghui.com/p/139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