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智研产业百科398——催化剂

摘要:催化剂作为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在全球各行各业广泛使用,除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制造领域以外,还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多个新兴领域起到关键作用。2018-2022年,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由210.56亿美元增长至252.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随着催化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以及催化剂下游产业规模不断增加,未来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一、定义及分类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种类繁多,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催化剂和反应物同处于一相,没有相界存在而进行的反应,称为均相催化作用。能起均相催化作用的催化剂为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以分子或离子独立起作用,活性中心均一,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多相催化剂又称非均相催化剂,即用于不同相的反应中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状态的催化剂。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催化剂制造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采购模式,即企业根据销售计划与生产消耗计划制定原辅料的年度、月度采购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销售与生产执行情况,适时调整采购计划,以确保生产供应与库存控制。同时,成熟的催化剂企业通常配备相对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将生产所用的主要原辅料采购需按照制度进行审核,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后方能进行采购。

2、生产模式

催化剂企业主要采取“订单驱动、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即企业根据以往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对当年市场趋势的预判,制定各产品的年度销售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月,同时生产部按照销售计划制定年度、月度生产计划。此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及库存情况在原有的生产计划上进行适度的调整,以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

3、销售模式

催化剂企业主要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催化剂下游产业主要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油田化学品等领域,生产工艺复杂且规模较大,不同产品或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所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不同,因此催化剂企业通常直接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购销合同,按客户需求生产、销售产品。此外,部分企业产品矩阵单一,下游客户分布相对分散,该类企业通常采用经销模式,即与贸易商直接签订买断式的购销合同,再贸易商向终端用户交付。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承担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生态环境部负责拟定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催化剂是化工行业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剂的科技创新进一步支撑了我国绿色化工、能源革命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推进催化材料、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及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等共性技术创新,鼓励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等关键技术,支持催化剂、特种聚酯等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及关键单体原料产业化,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我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培育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催化剂及下游应用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形成了涵盖催化剂等化工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催化剂对生产技术、工艺要求较高。同时,催化剂生产企业要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研判的前瞻能力,从而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乃至提前反应,并迅速形成产品,这需要较多的技术投入、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技术实力。独特的产品配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以及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催化剂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新进入企业主要的壁垒。

2、市场壁垒

3、规模壁垒

催化剂产品种类繁多,且市场价格较低,催化剂生产企业需要在达成一定规模的产销量后,才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催化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不同应用领域客户对于催化剂产品的功能需求也有所不同。催化剂企业通常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大型的催化剂生产制造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可以在生产效率、采购成本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建立起较高的壁垒。

4、资金壁垒

随着行业内企业规模增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质量标准及安全环保标准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差异化,催化剂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安全及环保设施、研发设备及研发项目乃至人员储备等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致使行业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快速上升,提高了资金准入门槛。新进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与现有企业展开竞争,从而构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催化剂主要由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三部分组成。其中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载体是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黏合剂或支撑体,常用载体有碳化硅、浮石、硅藻土、氧化铝、铁矾土、活性炭等;助催化剂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分散状态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催化剂品种繁多,是诸多行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据统计,约有90%以上的工业过程需使用催化剂。其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石油炼制、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近年来,随着下游产业不断升级与创新,终端客户对产品的品种、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推动催化剂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中国催化剂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THE END
1.载体催化剂行业调研报告:按类型应用及地区细分中国载体催化剂市场研究报告从载体催化剂行业概况、发展趋势、细分领域市场概况、当前国内进展情况、进出口情况、区域市场占比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载体催化剂市场,报告包含载体催化剂行业历史市场价值变化趋势、发展现状、及未来载体催化剂市场增长前景分析。此外,报告还着重分析了整个载体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各主要企业发展https://reportsworld.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58649604
2.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催化剂行业产业链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四、中国催化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催化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催化剂消费国之一。2019至2023年,我国催化剂行业市场规模从843.9亿元增长至1042.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32%。催化剂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石油加工、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如汽车尾气处理)、生物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在能https://www.chyxx.com/industry/1204386.html
3.国内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规模与竞争态势分析睿略咨询睿略咨询发布的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调研报告共包含十二章节,从不同维度总结分析了国内汽车排放催化剂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未来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作出预测。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规模、产品市场规模份额、应用领域分布情况、国内主要地区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头部企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82387.html
4.国内外SCR脱硝催化剂发展概况应用现状及成型工艺分析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热电厂、焚烧厂等工业烟气脱硝,以及柴油机动车尾气净化。该技术以尿素、氨水或液氨产生的NH3为还原剂,核心是催化活性好、选择性高、机械强度高且运行稳定的脱硝催化剂。SCR催化剂从最初电力脱硝行业的传统钒钛催化https://www.antpedia.com/news/49/n-2342549.html
5.国内外丙烷脱氢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丙烷脱氢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PDH技术包括O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STAR工艺、PDH工艺等,国内PDH技术包括固定床PDH SDH工艺、移动床SPDH脱氢工艺、ADHO工艺等。 国外PDH技术 目前实现工业应用的脱氢技术,主要为国外的专利供应商所拥有,包括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ThyssenKrupp公司的STAR工艺http://www.acichemshun.cn/news/27.html
6.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姓名:班级:学号: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摘要:从工业催化的角度思考和表述了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合成、催化及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子筛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引发人们对分子筛催化未来向经济、可控、高效催化、绿色环保和新应用等方面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https://www.docin.com/p-2799292846.html
7.FCC催化剂添加剂市场运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分析(2024)第二章:国内外FCC催化剂添加剂行业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全球及中国FCC催化剂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集中度、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痛点与机遇分析; 第四、五章:全球与中国FCC催化剂添加剂细分类型销售量、销售额及增长率统计、价格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http://changsha.11467.com/info/27564653.htm
8.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乙烯催化剂润滑油烯烃2017年11月,山西潞安化工集团采用与中 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合成低黏度mPAO专利技术和自产煤制α-烯烃,投建全球首例煤基、国内首套茂金属催化剂生产低黏度mPAO示范装置,可生产3kt/a 4个黏度等级(4、6、8、10)的mPAO。该装置于2019年9月建成,并完成了工艺参数及原辅料消耗数据的验证与采集。 https://m.163.com/dy/article/HJDRU4LL0518UQ85.html
9.中国原创硬科技——量子通信全产业链投资指南墨子者,长机关,善守城。日前,中国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意义非凡。本刊就量子通信的有关概念、国内外量子通信发展现状及涉及生产企业同大家共享…… 中新社酒泉8月16日0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https://www.esmchina.com/news/article/201608231439
10.中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宇博智业通过对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5855726.html
11.2024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13 二、新型催化剂应用领域拓展 14 三、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 14 第八章石化催化剂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5 一、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15 二、环保与安全生产压力 16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1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化催化剂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文章强调了国家对生产过程监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8/6022055204010233.shtm
12.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催化(Biocatalysis)。由生物催化剂完成的生物催化过程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2]。美国能源部、商业部等部门预测:生物催化剂将成为21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具,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20年中使传统化学工业原材料、水和能源消耗减少30%、污染物排https://www.cas.cn/zt/jzt/wxcbzt/zgkxyyk2007ndsq/xkfz/200706/t20070607_2668136.shtml
13.脱硝技术论文赏析八篇烟气脱硝应用较多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及SNCR/SCR联合技术,由于高的还原率及技术的广泛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电站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在安装及运行维护中有很多漏洞和问题存在。 本文介绍了大唐国际临汾热电关于脱硝安装、维护以及催化剂选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https://hljkjxx.fabiao.com/haowen/7334.html
14.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车。电动汽车存在着一个通用性的问题———电池。 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以往几年中,大部分企业在电动汽车研制中曾遭遇尴尬,主要是因为采用了铅酸、镍镉、镍氢电池(Ni-MH)等。现在,经过研制与实验比较,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510/
15.三元催化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要是从1908年福特T型车诞生开始算的话,三元催化在民用车上可是迟到了73年。1981年之后,各国在汽车排放法规中逐渐都加入了汽油车加装三元催化的规定,三元催化这才得到普及。而直到90年代之后,三元催化器才在摩托车上成为必备装置。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代。目前常用https://wen.baidu.com/question/818763686002102572.html
16.国内外现状范文4篇(全文)对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这一重要的石油化工催化过程, 所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更新换代,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以催化剂为中心的工艺条件的优化, 反应器类型的结构设计也常有改进。现对国内外苯乙烯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1 国外苯乙烯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y0tarz7.html
17.架桥观点新兴能源系列:制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机遇2.功率密度、耐久性和贵金属Pt使用载量等技术参数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膜电极商业化产品的功率密度在1.4-1.5W/cm2范围内,国内量产膜电极的功率密度为1.0-1.2W/cm2;铂载量方面,合金催化剂将是低铂化膜电极的一个发展方向。 PEM膜电极国内外企业梳理 http://bridgecap.cn/h-nd-378.html
18.大规模氢液化方法与装置而国内的液氢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还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掌握独立研发大规模氢液化装置的能力,是氢能纳入我国能源战略这一关键时期紧迫任务。本文简要回顾了氢液化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大型氢液化(LHL)的方法和循环,介绍国内外大型氢液化装置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大型氢液化装置的发展方向。https://www.youcheyihou.com/news/464859
19.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市场调查报告:行业规模主要厂商占有率和2024年11月27日,恒州博智(QY)出版《2024年全球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市场调研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行业发展趋势、驱动因素、行业政策、产业链、上下游分析、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分析等。 https://www.gelonghui.com/p/139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