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气质九品之一贵字五行属性

贵字有着贵气、贵重、贵族、贵胄的意思。代表身份显著,极尽奢华的感觉。五行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字的五行属性同样也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据八字取名时不少人也会以此作为参考,你是否对常见文字的五行属性了解呢?

汉字:贵

贵的繁体字写法:貴

贵字五行属性:木

贵字拼音:guì

贵字部首:贝

贵字有几笔:

简体:9笔

繁体笔划:12笔

姓名笔划:12笔

五笔:khgm

贵字组词:

贵买、昂贵、宝贵、兵贵神速

高贵、富贵、富贵病、高抬贵手

贵宾、贵干、贵庚、贵贱、贵金属

贵客、贵人、贵姓、贵重、贵子

贵族、贵妃、贵胄、贵恙、娇贵

华贵、金贵、可贵、洛阳纸贵

名贵、难能可贵、权贵、腾贵

显贵、新贵、云贵、珍贵、尊贵

兵贵神速、陆凯贵盛、华贵

贵字详细介绍:贵、貴(guì)

形容词: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贵,物不贱也。--《说文》

贵货而贱土。--《国语-晋语》

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左传-昭公三年》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

又如:春雨贵如油;昂贵(价格很高);贵腾(价格暴涨);贵踊(物价上涨);贵贾(高价)。

社会地位高:

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广雅》

一曰爵以驭其贵。--《周礼-太宰》

民犹犯贵。--《礼记-坊记》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礼记-祭义》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贵重,重要:

又如:显贵;权贵;亲贵(帝王的近亲或亲信);富贵(有钱又有地位);贵地(显达的地位;尊称他人的乡里);贵途(升官晋爵的途径);贵私(一心想私人占有);贵不期骄(显贵者不锲望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仍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又如:贵宝(贵重的宝物);贵献(贵重的献礼);贵器(贵重的器皿。喻大器或高位);贵珍(贵重的珍品)。

敬辞,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用:

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儒林外史》

又如:贵国;贵府;贵地;贵上下(询问对方姓名的敬辞);贵上(对别人的仆役称其主人的敬称)。

名词:

地位显要的人: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于之贲《山村臾》

又如:贵门(权贵人家);贵阶(唐代品秩之制有九品,五品以上称贵阶);贵游(没有官职的王公贵族);贵躬(指王公贵人)。

贵州省的简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云贵高原

汉有庐江太守贵迁。

动词:

抬高物价:

而粜谷之人贵贱其价。--《论衡-变动》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晁错《论贵粟疏》

崇尚,重视: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中庸》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画策》

又如:贵德(崇尚道德);贵爱(珍贵爱重);贵农贱商(重农轻商);贵尚(崇尚;尊崇);贵好(崇尚和喜好);贵贵(尊敬显贵的人);贵敬(敬重);贵异(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珍视);贵信(尊重和信任)。

贵宾∶地位显贵的宾客。今多指外宾、对宾客的敬称。

贵耳贱目:重视耳听来的,轻视亲眼看见的。指轻易听信传闻而不重视事实世人多蔽,贵耳贱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贵妃: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南朝宋孝武帝始置。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贵妇,贵妇人:通常是年纪大和具有高贵社会或职业威望、崇高地位、非常尊贵或仪表堂堂的女人。

贵干:(客气语)您来这儿有何事,有何贵干。

贵庚:问人年龄的敬词。庚,指年龄。

贵贱(方言)∶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贵贱无二:贵贱,指地位的高和低,或指贵族和平民;也指价格的高与低。此成语为一视同仁,敬遇宾客,贵贱无二。

贵介:尊贵。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晋-刘伶《酒德颂》

贵介弟:敬辞,称人的兄弟

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贵客:尊贵的客人。

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唐-李朝威《柳毅传》

贵戚:指帝王本姓的亲族。

贵人:杰出人物的一员。

君子子者,贵人之子也。--《仪礼-丧服》

夫怒,因嬉笑曰:将军贵人也,毕之!--《汉书-灌夫传》

贵戚∶古代皇帝妃子的称号。位次皇后,汉光武帝始置,历代多沿用,但位尊卑不一。

贵人多忘:显贵的人事烦友多,容易忘却。

贵人多忘,国土难期。--《摭言》

后用以讽喻人好忘事。这些儿事务,你早不记想,难道贵人多忘?亦作贵人多忘事。

贵姓:询问他人之姓的敬语。先生贵姓?

贵阳:贵州省会,位于贵州中部,面积1986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处于黔贵、贵昆、湘黔、川黔铁路交汇点,是贵州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THE END
1.《道德经真义》第五十三章@天乙子Ro的动态这就是大道正途。 许多帝王总认为用峻法苛政而不遗巨细地管理百姓的所有事情才是为政之道,恰恰相反,《易系辞》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是说大道直行必会成功。 “大道甚夷”,走大路尽管稍远一下,但是平坦宽舒。 “而人好径。”但是别人却喜欢走那些欹邪的捷径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346797695205446814
2.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意思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意思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意思是:转移贵的商品到便宜的地方,用本处的丰富物产去换取远处的匮乏的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出自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dKmXJ0NP5s.html
3.“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是什么意思?解答一 举报 译:转移贵的(商品)到便宜的(地方),用本处的(丰富物产)去换取远处的(匮乏的物资).这应该是一条调节物资供求平衡,商品价格稳定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商人玩弄手段牟取暴利,榨取百姓钱财.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意思? "徙贵就贱, “徙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b4b49190955868f84c21f8e6dcbaeed.html
4.第730章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十国江山风月第730章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法并非是杨骁的首创。 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廷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外,更悲惨的是国库空虚。 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 魏仁浦现在所提https://www.czqiumao.com/qium/22310386579/65583003.html
5.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 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 A.市易法 B.农田水利法 C.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640761.html
6.第730章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十国江山风月第730章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好一个“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其实,青苗法并非是杨骁的首创。 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廷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https://www.qiqidu.net/qdq-13/9704536/64900978.html
7.优质试题71.“王安石变法”中.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71 “王安石变法”中.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官府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的措施是()。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本试题属于优质解答,查看答案有本题目的解答分析】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题目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10/88931776.html
8.函史:十四俭难供亿而不能节其缩于是远方轮以倍徒而中都鬻以半儒以徒为商贾予之所利也亦遍军本告弱轮法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移用之尼籴买税敛上供之物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而预知中都帑藏岁知见在之数当供办煮曹买以待令梢收轻重敛散之檀而制其有肌于以均转轮省劳览便禅是出内藏钱五百万石佐均轮冀以发连使薛向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8435664&remap=gb
9.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4)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打击商人操纵市场的行为。 (5)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6)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https://www.jianshu.com/p/1125d1975e45
10.文尔对《细说宋朝》的笔记(8)具体方法是:朝廷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发运司周转经费,发运使根据京师库藏和各地物资的实际情况,按“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及时机动购办相关物资。 其二,青苗法,也称常平法。熙宁二月九月颁行。每逢青黄不接或天灾人祸之际,佃农或小自耕农往往被迫向高利贷者借贷以渡过难关,而一旦无力归还,就有失去https://book.douban.com/people/3082910/annotation/1013253/
11.苏轼上皇帝书(苏轼写给皇帝说反对新法的万言书)昔汉武之世,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於乱。孝昭既立,学者争排其说,霍光顺民所欲从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者此论复兴,立法之初,其说尚浅,徒言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然而广置官属,多出缗钱,豪商大贾,皆疑而不敢动,以为虽不明言贩卖,然既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14/18/31838386_11110554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