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续加码中国资产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随着一揽子增量经济政策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表示将加码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以更大力度投资中国。专家表示,无论是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还是从A股估值水平看,中国市场都为外资长期资本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中国市场吸引力足

摩根资产管理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认为,9月底以来的增量政策超乎预期,快速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改善了投资者对未来上市公司盈利和市场流动性的预期。随着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将从国内生产复苏和消费需求两个维度拉动市场回升。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强磁力”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长期看好经济的稳定发展。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点改革发展工作加快推进,一揽子宏观政策落地,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基本面数据也在发生边际改善。二是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三是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中国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的全方位开放,不断优化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促使中国资本市场焕发强大吸引力。

高水平开放加速推进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还得益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速推进。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领域致力于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在市场开放方面,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扩大交易标的范围,优化交易日历安排,持续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提高外资参与A股投资的便利性,外资通过QFII和沪深股通持续流入A股市场。截至10月底,沪深股通标的股票数量达2788只,市值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例超过90%。

在机构开放方面,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已取消外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富达等25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花旗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等35家外商独资或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

在产品开放方面,推动A股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纳入比例不断提升;中日、中新、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并运行,已合计推出24只ETF互通产品;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持续扩大;首家在华外资银行实现参与境内国债期货市场交易;离岸A股衍生品工具供给不断丰富,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

11月1日,商务部联合证监会等6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从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等5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发挥战略投资渠道引资潜力,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办法》鼓励外资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进一步成熟。同时,通过拓展投资主体的范围、丰富外资投资方式、支持跨境换股等,将促进资本高效流动,为我国上市公司带来更多资金助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今年11月份,沪港市场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通迎来十周年。自沪港通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内地携手香港共同开创了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探索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

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大幅增长至目前的1283亿元。

“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持有A股的主要渠道,有接近77%的外资通过该渠道持有A股股票。”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经过多次的优化和升级,互联互通交易机制越来越方便,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认可。10月份,沪深港通南北向交易的成交额分别创下了2800亿港元和5100亿元人民币的新高。

互联互通交易机制是我国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渐次落地,为境外资金便利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更好基础。通过引导更多优质外资投向上市公司,既能够促进利用外资扩总量、提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努力打造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局面。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落实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提升A股投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

THE END
1.李海涛——中国经济转型亮点:制造业和服务业美联储强势加息压低通胀,同时对需求造成影响,美国进口增速回落。中国出口到美国货值占总出口金额16%左右,美国需求下行将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欧洲面临同样高通胀、加息与需求下行问题,欧美需求与进口下行将打击中国出口产业链及就业,对中国经济形成拖累。 第四,人口变化下房地产需求与投资下行。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568
2.中信建投黄文涛:中国经济动能正发生深刻转换,资本市场整体乐观预期黄文涛指出,贸易战虽带来挑战,但也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增速领先,海外并购交易额持续环比增长,涉及TMT、先进制造和电力等行业。这不仅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如中国成为众多“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https://www.cls.cn/detail/1871992
3.需警惕石化行业投资过热风险智库观察中国石油企业协会需警惕石化行业投资过热风险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石化行业仍然处于投资高峰期,未来几年,大宗石化化工产品产能仍将快速增长,这将导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盈利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大量投资投放到大宗基础原料及中低端化学品,导致发展不平衡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12328
4.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等问题,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表现。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幸福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在一个投资项目完工后,由于没有出现预期的市场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推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https://www.jianshu.com/p/d72e7115f29e
5.盘前必读丨北交所今日正式开市*ST康美向投资者赔偿逾24亿元恒信东方:提防“元宇宙”主题投资过热所蕴含的投资风险 恒信东方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从公共传媒上获知“元宇宙”概念近期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而投资者互动平台也有投资者对此进行提问。公司一再表示“元宇宙”目前还是一个处于在早期阶段的宏大概念,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相关产业都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充满不确定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152180565226.html
6.中国股市就像年轻人,短期波动大但有潜力,愿意成为A股长期投资者假设一家公司今年业绩很好,管理层过度乐观,认为明年他们产品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提高库存,为未来的需求上升做好准备。不仅是他们,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有这样的预期,也开始招人、累积库存,最后就会导致整个行业出现过热的情绪。 投资者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促使部分资产从价格上反映这种乐观情绪,导致资产价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25718
7.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当前“经济过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拉动的,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过高,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患。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建立挤出效应模型,并且按中长期的划分分别估计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本文按照Ahmed(1999)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3-2004099392.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