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表现及危害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当前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表现及危害摘要新一轮经济周期,带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但中国的经济增长暗藏着隐忧:在投资领域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加大,投资膨胀机制尚未根除,投资效率不断降低的问题还很突出;在消费领域中,消费性支出占收入比重连年减小、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下降,消费环境较差,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疲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严重。这些问题的后果十分严重:经济增长大起大落、资源掠夺加剧、物价上涨、金融风险迅速聚合、政府负担加重。www.lwlm.com编辑。关键词投资消费问题危害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2、固定资产投资也迅速增长。在中国现行国民收入统计中,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存货投资存在比重过高的现象(刘立峰,2004),提示出中国经济中暗藏着潜在的不太景气。由于存货具有逆周期性的特性,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许多学者认为,高投资能够加快资本积累(romer,1986;delongandsummers,1991年;delongandsummers,1992年)。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分析,中国在1981年2000年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的确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发现,2001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

4、格局已经导致了多次经济过热,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局部经济过热迟迟难退,与此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是非常及时的。深刻剖析当前中国投资消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是十分必要的。一、当前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前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双重特性,导致投资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它需要合理比例的消费的支撑。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消费率又长期偏低。长期实行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1.投资与消费关系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高投资、低消费

5、”、投资拉动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gdp中投资比率过高,gdp中资本形成率自1983以来没有低于过35%。与韩国和日本经济成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出其15%至25%;再加上政府为了快速集中和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迅速形成和积累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资本,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将本应转化为农民的消费部分侵蚀为投资,进一步加剧了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调。2.社会收入差距不正常扩大因为投资更多地转化为财政收入、资本收益,转化为工资收入的比例明显不足,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统计,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居民

8、,需要现代消费信贷的支撑。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信用制度缺乏和消费观念转变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消费信贷并没有得到应有发展。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即期消费的提高。二、当前我国投资过热1.大量投资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刺激外贸过快增长,形成贸易摩擦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供给驱动投资形成产能过剩,造成部分行业产品供大于求: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家电、房地产等行业尤为突出。产能过剩导致大量产品寻找国外市场,出口剧增形成巨额贸易顺差。自2001年底加入了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

9、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增长了4.26倍;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中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2.投资热刺激货币过量投放,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投资过热刺激资金需求,导致银行货币投放量增加,造成流通领域资金量过多。自2003年以来,中国货币投放每年增幅保持在15%25%之间,加上其他杠杆资金投放,货币总体投放年增长30%以上。流通

10、领域资金过多触发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反过来激发投机行为,致使紧俏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投资持续过热,投资效益明显下降2003年以来,中国固定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偏高,即新增1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额明显上升。1992年1996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为1.74,而2003年2005年间,该值上升到3.6。或者说,1981年中国1元投资可以带来国内生产总值0.356元的增加,2005年则下降到0.253元,这一比值,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生产1美元产值产品,中国需投入的成本达到日本的8倍、美国的4倍和印度的2.5倍。4.投资过热增加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00

THE END
1.李海涛——中国经济转型亮点:制造业和服务业美联储强势加息压低通胀,同时对需求造成影响,美国进口增速回落。中国出口到美国货值占总出口金额16%左右,美国需求下行将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欧洲面临同样高通胀、加息与需求下行问题,欧美需求与进口下行将打击中国出口产业链及就业,对中国经济形成拖累。 第四,人口变化下房地产需求与投资下行。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568
2.中信建投黄文涛:中国经济动能正发生深刻转换,资本市场整体乐观预期黄文涛指出,贸易战虽带来挑战,但也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增速领先,海外并购交易额持续环比增长,涉及TMT、先进制造和电力等行业。这不仅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如中国成为众多“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https://www.cls.cn/detail/1871992
3.需警惕石化行业投资过热风险智库观察中国石油企业协会需警惕石化行业投资过热风险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石化行业仍然处于投资高峰期,未来几年,大宗石化化工产品产能仍将快速增长,这将导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盈利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大量投资投放到大宗基础原料及中低端化学品,导致发展不平衡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12328
4.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等问题,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表现。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幸福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在一个投资项目完工后,由于没有出现预期的市场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推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https://www.jianshu.com/p/d72e7115f29e
5.盘前必读丨北交所今日正式开市*ST康美向投资者赔偿逾24亿元恒信东方:提防“元宇宙”主题投资过热所蕴含的投资风险 恒信东方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从公共传媒上获知“元宇宙”概念近期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而投资者互动平台也有投资者对此进行提问。公司一再表示“元宇宙”目前还是一个处于在早期阶段的宏大概念,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相关产业都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充满不确定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152180565226.html
6.中国股市就像年轻人,短期波动大但有潜力,愿意成为A股长期投资者假设一家公司今年业绩很好,管理层过度乐观,认为明年他们产品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提高库存,为未来的需求上升做好准备。不仅是他们,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有这样的预期,也开始招人、累积库存,最后就会导致整个行业出现过热的情绪。 投资者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促使部分资产从价格上反映这种乐观情绪,导致资产价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25718
7.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当前“经济过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拉动的,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过高,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患。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建立挤出效应模型,并且按中长期的划分分别估计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本文按照Ahmed(1999)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3-2004099392.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