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股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至2022年4月22日为区间统计来看,A股各大主要指数均呈现下跌态势。其中创业板指数跌30.9%,中证1000指数跌26.5%,深证成指跌25.6%,上证跌15.2%,上证50跌14.1%,市场整体回调幅度较大。
市场为何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A股市场的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众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既有突发的短期因素,也有中长期的预期原因。
——疫情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以来,香港、上海等多地暴发疫情,影响了短期经济的发展。而众所周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疫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短中期A股市场的波动。
——美联储加息引发市场流动性担忧
——人民币贬值预期
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元对人民币(离岸)升至6.50附近,意味着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影响外资对于国内的投资活动,从而对A股市场的投资积极性减弱,甚至出现一定的抛售压力。
A股接下来会如何?
A股后市将如何走?对于投资者关心的问题,银柿财经记者也作了分析。
市场不利因素已逐步淡化
其三,美联储此前首次加息幅度低于市场预期,颇有靴子落地的意味。对于美联储后期何时会宣布进入缩表周期,市场仍有不同声音。并且,国内方面此前宣布降准0.25个点,并未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对于A股来说,无疑是利好。
(1)美国第6轮加息周期(1994年2月-1995年2月):第6轮加息周期A股震荡整理,波动不大。
(2)美国第7轮加息周期(1999年10月-2000年1月):第7轮加息周期A股下跌,跌幅5%左右,指数跌幅不算大。
(3)美国第8轮加息周期(2004年6月-2007年7月):第8轮加息周期A股迎来大牛市,上证指数涨幅接近2倍,加息结束后还有将近1倍的涨幅。
(4)美国第9轮加息周期(2016年1月-2019年10月):第9轮加息周期A股又迎来一波小牛市行情,涨幅约17%左右。
因此,即使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从A股后续走势表现来看,二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反而是美国最近两次加息后,A股都有不错的涨幅。
长期向上趋势未变
从股市政策面、技术面、资金面及总体市盈率来看,未来A股市场可期。
——从政策面看,A股有望形成“政策底”
——从技术面来看,离历史通道支撑仅一步之遥
从上证指数近20年来的大走向来看,已形成缓慢逐步上涨的趋势。截至4月22日收盘,上证收报于3086.92点,从底部上涨通道支撑线来看,已和目前上证所处位置非常接近。意味着上证指数在此位置,存在潜在较强的支撑。
——从市盈率看,A股整体估值较低
目前,沪深市场整体市盈率已低至15倍以下,接近2020年3月份的最低点,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当前A股已经开始再一次逐渐触发见底信号,目前或已处在筑底过程中。
——从资金面看,近10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
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一向有着“聪明资金”的美誉,从其近10个交易日资金流向统计数据来看,北向资金呈现总体流入、少部分流出的特征,净流入高达277亿元。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不仅给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也稳定了A股投资者的信心。
——基金自购规模创历史新高
券商观点:中长期机会逐步大于风险
中信证券提出,权益资产所面临多重的压力逐渐缓解,市场企稳在即。企稳后,预计基本面的缓步改善将驱动权益市场行情,当下的“磨底”阶段正是布局的良好时机。
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陈果也表示,当前市场处于中期视角下的磨底期,耐心等待基本面筑底、外部环境好转或政策强力宽松,更明确的基本面修复信号出现后将迎来更好的机会。
随着A股市场不利因素逐步消除,A股从中长期来看还是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的。广大的市场投资者请勿在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时过度恐慌,应从根本出发,正确看待当前A股市场的价值,做到理性投资。